语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四个“在于”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cd92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勇立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呢?
  
  一、综合素质提高在于语文专业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风,为学生撑起了自由翱翔的天空。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苦恼”的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学生趣味索然,不乏有怏怏欲睡或交头接耳者。可是课后静下心来想一想,也难怪学生如此,因为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主要的目的是应付考试,一篇课文到手以后,人为地把作者、教者、学者割裂开来,没有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当然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由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改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教育、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当然至关重要的是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胜任明天的教育。
  
  二、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于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细心的人也许早就发现,新的语文教材厚了许多,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语文课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师遇到的又一难题。如在教学《死海不死》、《看云识天气》、《宇宙里有些什么》等课文时,我们除了一定量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大量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的话,如何应对呢?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多面手,要像药店的甘草一样,味味都沾一点儿,会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既要成为专家,又要成为杂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一桶水”还远远不够,教师要有长流水、自来水,要有丰富的水资源。教师的书架上应撤下那些考王、考典、考霸之类的“题库”,换上与所教学科有着广泛相关的书籍。语文教师只有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不能教授新课程、教授新课程不合格的教师将被时代所淘汰,学习已成为今天教师的第一要务。
  
  三、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再也不能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就能解决的,教师还必须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和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网络化教学巨大的信息容量和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得语文教学更能体现現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创新意识和民主思想。“课堂”在学生面前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材在学生面前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千人一面的、唯一的“答案”式教材,而是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广阔天地,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彩的视频影像,再配上一曲优美动听的《春江花月夜》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用这样的情境教授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探求新知的兴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四、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于教师融入社会的程度
  
  现代教育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学校教育,而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走出书斋,融入社会。社会在不断进步,语文教师如果还停留在原先的知识框架内,死守住旧有的知识不放,终究注定是要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如教学沈从文的《端午日》这一篇课文,我们除了必备的语文知识外,还必须了解一下社会风土人情,了解端午节有哪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了解同一节日区域间的差异,向一些年纪较大且见多识广的人,了解节日安排。尽管各地的风俗习惯因地域而异,但都保留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针对这一点,我就布置了让学生节假日向家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上,让学生进行包粽子比赛,看看谁包的粽子既快又美观。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竞争的能力。
  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亿万学生和家长的殷切期盼。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愿我们携手并进,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在思索中求进步,在竞争中求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有排斥的心理。那么,如何打消学生顾虑,让文言文与学生更靠近一些,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从生本角度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积极导引,缩小距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所以激发兴趣相当关键。  其一,实例铺台阶,激发学习热情。引铮铮实例,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起推波助澜作用。
什么是复述?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把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用自己的话,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地叙述出来。它熔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炉,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复述是构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不重视课文复述,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甚至有的学生害怕复述课文。这不符合大纲所要求的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逐步得到落实。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热闹的师生互动场面以及精彩的电子课件,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四忌”,值得注意。    一、忌学科整合牵强附会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必
教学就是让学生由知道一些向知道得多一些,由认识肤浅、片面向认识深化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点拨。    一、抓准时机,点破“天机”    点拨要适时。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决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我们在平时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和阅读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的激励因素。新学期伊始,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学习英语是时代的要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熟练掌握英语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并组织学生学习《大纲》,
新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相对应,教师也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倡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目标导引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的有效途径。目标导引下的政治课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政治课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问题的关键是阅读面不广,掌握的作文素材少,认识水平不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作文对于学生参加中考或走入社会,都有很大的用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下足功夫教会学生作文。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效的积累素材,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1.参观考察。参观
【摘 要】 农村能不能搞好素质教育,农村怎样搞好素质教育,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转变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的教育观念,学校领导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素质教育    笔者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分四大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全面正确
主体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有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那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