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避”这个词儿在新加坡见诸报端、引发热议,也是最近的事。它是英文缩写nimby(not in my backyard)的翻译,意思是“别在我家后院”。邻居的邻,躲避的避,这两个汉字选得好——不仅读起来发音相近,而且基本反映出它的含义。
“邻避”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自英国环境大臣尼古拉斯·雷德利之口。因为有居民反对一些发展项目,被反对的项目整体而言对社会和国家有益,但对当地居民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这类项目包括对环境有影响的,如垃圾场、屠宰场、化工厂等;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如赌场、声色场所等。居民虽反对这类项目,但往往也明白其有合理性。所以他们不反对项目本身,只是希望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所以称为“邻避”。也有的将之翻译成“保家运动”。
“保家运动”听上去显然正面的多,可如今“邻避”常以贬义词出现。比如新加坡今年就连续发生多起居民反对在区内建疗养院、托老中心的事件。
这种事在以前,很难想像会发生在新加坡。这多少与去年大选,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遭受重大挫折有关。当时由外交部长杨文荣领军的一个团队,在阿裕尼集选区遭工人党击败,对新加坡政坛影响巨大。
很多人或许忘了,大选前,这个选区内曾发生居民反对建外劳(外来劳动力)宿舍的事件。当局原打算将该小区内一处空置多年的旧校舍改建成外劳宿舍。但小区居民认为这会给区内治安带来问题。这里原是个高档社区,如果充斥外劳,似乎会有碍观瞻,甚至影响房价。
以前碰到这类反对,新加坡政府都相当强势,所以项目计划并没有叫停,当地居民非常不满,声称在大选中将“惩罚”执政党。果然,执政党后来在这个区得票率非常低。这一结果似乎令政府在今后处理此类事件时变得投鼠忌器,“邻避”事件则无形中得到鼓舞,在今年接二连三地发生。
然而一些“邻避”者咄咄逼人的态度背后其实并没有多少正当理由。那些反對建养老设施的,理由甚至包括老人会发出呻吟吵到邻居,也有的担心造成停车位紧张、空气不流通等,不一而足。这些明显是站在个人角度来反对,难免会给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邻避”事件究竟是公民社会进步的标志,还是民粹主义抬头的迹象?后来发生另一件事,某小区130位居民请愿,反对在该区楼下兴建康复中心,结果引发另外500位居民站出来对他们说不,被舆论视为多数居民对“邻避”的回击 。
新加坡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社会?李显龙总理也公开对“邻避”现象表示担忧。当地舆论认为不应纵容,因为“邻避”是对包容与睦邻精神的破坏,是对社区凝聚力的破坏。
“邻避”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自英国环境大臣尼古拉斯·雷德利之口。因为有居民反对一些发展项目,被反对的项目整体而言对社会和国家有益,但对当地居民可能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这类项目包括对环境有影响的,如垃圾场、屠宰场、化工厂等;也有可能会对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如赌场、声色场所等。居民虽反对这类项目,但往往也明白其有合理性。所以他们不反对项目本身,只是希望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所以称为“邻避”。也有的将之翻译成“保家运动”。
“保家运动”听上去显然正面的多,可如今“邻避”常以贬义词出现。比如新加坡今年就连续发生多起居民反对在区内建疗养院、托老中心的事件。
这种事在以前,很难想像会发生在新加坡。这多少与去年大选,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遭受重大挫折有关。当时由外交部长杨文荣领军的一个团队,在阿裕尼集选区遭工人党击败,对新加坡政坛影响巨大。
很多人或许忘了,大选前,这个选区内曾发生居民反对建外劳(外来劳动力)宿舍的事件。当局原打算将该小区内一处空置多年的旧校舍改建成外劳宿舍。但小区居民认为这会给区内治安带来问题。这里原是个高档社区,如果充斥外劳,似乎会有碍观瞻,甚至影响房价。
以前碰到这类反对,新加坡政府都相当强势,所以项目计划并没有叫停,当地居民非常不满,声称在大选中将“惩罚”执政党。果然,执政党后来在这个区得票率非常低。这一结果似乎令政府在今后处理此类事件时变得投鼠忌器,“邻避”事件则无形中得到鼓舞,在今年接二连三地发生。
然而一些“邻避”者咄咄逼人的态度背后其实并没有多少正当理由。那些反對建养老设施的,理由甚至包括老人会发出呻吟吵到邻居,也有的担心造成停车位紧张、空气不流通等,不一而足。这些明显是站在个人角度来反对,难免会给人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邻避”事件究竟是公民社会进步的标志,还是民粹主义抬头的迹象?后来发生另一件事,某小区130位居民请愿,反对在该区楼下兴建康复中心,结果引发另外500位居民站出来对他们说不,被舆论视为多数居民对“邻避”的回击 。
新加坡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社会?李显龙总理也公开对“邻避”现象表示担忧。当地舆论认为不应纵容,因为“邻避”是对包容与睦邻精神的破坏,是对社区凝聚力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