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实际,提出了对《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给出了《铁路货运组织》课程内容开发和教材开发的思路,并与原课程内容进行比较,总结得出新课程内容开发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铁路改制;高职;铁路货运组织;课程内容;开发;研究
伴随着我国铁路总公司的建立,铁路货运改革不断深入进行。铁路货运工作从传统的“站段”模式进入到了以货运营销为中心的独立经营模式。当前,货运部门从车务段、车站“以行车安全为中心”的体制模式中独立出来,是一次体制变革的历史性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做为为铁路建设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铁道高职院校,为适应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进行《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解决了理论层面上困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得到高职教育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同。我校已经完成的《货运》课程改革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货运》课程的原改革方案基本上是套用了国内高职其他课程改革的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补”,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另外,在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新形势下,铁路货运工作的体制与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货运》课程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新一轮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其中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体现高职教育的属性和特色,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使高职学生所学与所用的差距缩小乃至消除,符合铁路改制后对《铁路货运组织》(以下简称《货运》课程的基本要求,保证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课程内容开发的总体思路
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铁路货运员从事的相关工作及其所应用的专业知识。根据项目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其课程内容开发主要依据铁路货运员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二次开发。
1.课程的总体结构
项目课程开发首先要设计课程的工作项目,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模块组成。项目和模块的设置一般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和模块的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覆盖面。
项目和模块均应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其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拓展知识、训练和学习结果评价等,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开发原则和“一般——特殊”的策略。
2.课程内容设计的逻辑主线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设计课程内容。《货运》课程的逻辑主线是货物装载加固及其相关工作所涉及的专业知识。
三、课程内容开发的案例
例如:由几种典型的普通货物装载加固开始,以具体货物为例学习货物装载相关的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货物装载的基本要求、车种车型与车辆的结构、加固方法与加固材料的使用,熟悉相关货运规章。
其内容包括对实践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训练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等。具体见《铁路货运组织课程开发案例》(表1)所示。
四、课程教材开发总体设计
教材的形式采用活页式教材,每个项目为一个单元,每个任务为一个小节,各单元和小节间均可分解为独立部分。教材以各种类货物为载体,所列货物均是铁路运输中的典型货物。这样的好处是可根据货物种类变化增加典型货物数量,或根据某铁路局管内运输货物种类的不同来调整典型货物种类,形式上灵活方便。
五、新旧课程内容体系比较
表2中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货运组织》新旧课程内容体系的比较。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变化主要有: 其一, 课程内容结构对应于工作结构,而不是学科结构。其二,实践知识处于突出的位置,理论知识处在从属的位置。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 理论不再是实践的准备,实践不再是理论的延伸。其三,实践知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 理论知识围绕实践知识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上所述仅提出《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框架,在此基础上还需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而完成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等一系列课程改革成果。
【关键词】铁路改制;高职;铁路货运组织;课程内容;开发;研究
伴随着我国铁路总公司的建立,铁路货运改革不断深入进行。铁路货运工作从传统的“站段”模式进入到了以货运营销为中心的独立经营模式。当前,货运部门从车务段、车站“以行车安全为中心”的体制模式中独立出来,是一次体制变革的历史性突破。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做为为铁路建设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铁道高职院校,为适应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新形势,迫切需要进行《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解决了理论层面上困扰,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项目课程改革得到高职教育者和企业界人士的普遍认同。我校已经完成的《货运》课程改革也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货运》课程的原改革方案基本上是套用了国内高职其他课程改革的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修补”,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方面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另外,在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新形势下,铁路货运工作的体制与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货运》课程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新一轮全方位的课程改革。其中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思路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体现高职教育的属性和特色,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使高职学生所学与所用的差距缩小乃至消除,符合铁路改制后对《铁路货运组织》(以下简称《货运》课程的基本要求,保证实现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课程内容开发的总体思路
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内容主要围绕铁路货运员从事的相关工作及其所应用的专业知识。根据项目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其课程内容开发主要依据铁路货运员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的二次开发。
1.课程的总体结构
项目课程开发首先要设计课程的工作项目,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模块组成。项目和模块的设置一般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和模块的典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覆盖面。
项目和模块均应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任务,其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拓展知识、训练和学习结果评价等,充分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内容开发原则和“一般——特殊”的策略。
2.课程内容设计的逻辑主线
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设计课程内容。《货运》课程的逻辑主线是货物装载加固及其相关工作所涉及的专业知识。
三、课程内容开发的案例
例如:由几种典型的普通货物装载加固开始,以具体货物为例学习货物装载相关的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货物装载的基本要求、车种车型与车辆的结构、加固方法与加固材料的使用,熟悉相关货运规章。
其内容包括对实践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训练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等。具体见《铁路货运组织课程开发案例》(表1)所示。
四、课程教材开发总体设计
教材的形式采用活页式教材,每个项目为一个单元,每个任务为一个小节,各单元和小节间均可分解为独立部分。教材以各种类货物为载体,所列货物均是铁路运输中的典型货物。这样的好处是可根据货物种类变化增加典型货物数量,或根据某铁路局管内运输货物种类的不同来调整典型货物种类,形式上灵活方便。
五、新旧课程内容体系比较
表2中是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路货运组织》新旧课程内容体系的比较。新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变化主要有: 其一, 课程内容结构对应于工作结构,而不是学科结构。其二,实践知识处于突出的位置,理论知识处在从属的位置。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 理论不再是实践的准备,实践不再是理论的延伸。其三,实践知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 理论知识围绕实践知识建立相对完整的体系。
以上所述仅提出《铁路货运组织》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框架,在此基础上还需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而完成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等一系列课程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