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黑暗中的天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妓女形象作为文学形中的一类群体,由于特殊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在中外文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作家们塑造了众多的妓女形象,研究者们对相关文学作品给予了多重关注。19世纪的法国文学中聚集了许多风格各异的妓女形象,本文拟对其中著名的“羊脂球”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个形象的透视进一步观察出这一群体的形象内涵。
  关键词:羊脂球;妓女形象;法国文学;人性
  作者简介:唐新淯(1995.3-),女,汉,四川泸州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母亲、妻子、女儿等女性角色往往是被社会所认可的,而妓女则是一群被社会伦理道德推向放逐的群体。娼妓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最不幸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这一性别群体的存在状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鱼玄机、杜十娘等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艺妓,她们和文人骚客之间缠绵悱恻的故事更是令人感叹。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塑造的妓女形象大多寄托了个人的人生理想,她们身上的个性被赋予了更复杂的文化内涵。十九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上升阶段。然而在18世纪盛行的启蒙主义的理想却没有成为社会现实,自由、平等、博爱等成为了空有的口号,资本主义的发展甚至和启蒙主义的思想相背离。资本家的贪婪、社会上出现的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使得作家们将笔端指向社会的各种肮脏不堪的黑暗面,揭露社会的现实成为当时的文学主题。而妓女这样一种社会底层的特殊身份便进入了作家们的创作视野。十九世纪西方作家笔下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妓女形象,例如玛格丽特、芳汀、娜娜、羊脂球,等等。不同的形象都包含着作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对这些艺术形象的研究将对十九世纪的西方的社会形态、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拓宽视野。
  莫泊桑的经典短篇小说《羊脂球》塑造了一个名妓“羊脂球”的形象,这是一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不幸者。聂绀弩在《论娼妓》中说:“最需要帮助而最无助,最需要得救而最无自救能力的是娼妓。在一切不幸者中间,娼妓将是最后的得救者。”在大仲马的《茶花女》中,玛格丽特是巴黎上层社会的交际花,尽管生活充裕,骄傲而独立,仍然最后被资产阶级的道德体系无情扼杀。而羊脂球与游走于上层社会的玛格丽特相比更是难逃厄运。小说叙述了普法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军队攻占了鲁昂,羊脂球与一群人乘坐同一辆马车逃往多弗尔避难地途中的故事。这十个人的身份很是特殊,分别是臭名昭著的奸商鸟先生和他的太太;大资产阶级、省议会议员卡雷·拉马东夫妇;省议会议员贝尔·德·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两个修女;民主党人科尔尼代和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十个人中最没有地位的是“羊脂球”。在逃亡途中,因为大雪天气,马车行进速度十分缓慢。在所有人中,只有羊脂球事先准备了食物。通过食物分享这一举动,大家暂时客客气气,友好相处。可以看出,这些拥有较高身份地位的“正人君子”和贵妇在饥肠辘辘时候,原先所坚持的伦理道德变崩溃了。不过,这种 “其乐融融”的氛围还没过多久,马车就被普鲁士军官拦截了。羊脂球对普鲁士军官的强烈谴责表现出了对他极大的厌恶,而那些资产阶级男人却对军官极力讨好,贵妇们甚至欣赏这位军官的外貌,完全忘记了这是造成一群人国破家亡的敌人。最后,军官提出过夜的非分要求,羊脂球愤恨拒绝和咒骂,令人吃惊的是,同车人竟然“以祖国大业为重”为理由劝服羊脂球。为了同车人的安全,她忍辱答应了要求。出乎意料的是,在羊脂球做出巨大牺牲之后,同车人并没有任何感激,反而是更加的厌弃。羊脂球的悲剧证明了:“一旦成了妓女,就成了她们永生的污点与耻辱。社会以男性意识为中心,从男性的利益出发,形成对妓女群体的歧视和偏见。妓女被男性社会的言说宣判到耻辱卑微的既定话语场,用对妓女职业极其不利的社会价值判断,彻底剥夺她们做人的尊严,将这一商品牢牢地锁定、监管和物化。”在民族尊严、是非曲直面前,这些资产阶级的乡绅贵妇显得如此卑微与不堪,他们用一个妓女的身体抵挡所面临的危险,并无情地践踏这样一个舍生取义的高贵人格。
  羊脂球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力的讽刺了社会上层人物的虚伪无耻。羊脂球虽然沦为妓女,她身上所具有的善良、正义、爱国的品质更加显示出了资产阶级的自私与丑陋。作者对这一形象进行了正面描写并加以讴歌,她就像是行走于黑暗之中的天使,人类拥有的美好品质在她身上得以呈现。她作为个体的人,保持着人类最善良的本性,却没有逃过悲剧的命运。“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篇小说以讽刺笔法著称,在悲剧人物形象背后,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法国资产阶级深深的担忧。
  除此之外,莫泊桑笔下也有一些堕落的妓女形象,这是正是作家悲观失望的反映,通过这些黑暗的一面来揭示人性的贪婪和欲望,事实上正是作家对美好生活和善良的人性的期盼。可以说,十九世纪作家通过对妓女群体形象的塑造,都是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之下的对人性的关怀。
  参考文献:
  [1]聂绀弩:聂绀弩杂文集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316 页.
  [2]王影君:中西文学妓女形象的文化分析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2009年第 6期.
  [3]鲁迅:《鲁迅选集》第二卷《再论雷峰塔的倒掉》,1983,59.
  [4]吕曼: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的妓女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其他文献
摘 要:鲁迅与余华在文学创作中有诸多的相似性,他们以各自的笔调叙写着属于他们时代的人类的灵魂。本文将从余华对鲁迅创作风格的发展着笔,细致分析,力图较准确地解析余华在写作上有别于鲁迅之处。  关键词:鲁迅;余华;创作;发展  作者简介:邱薇(1990.3-),女,汉族,陕西安康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4级文艺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在这部戏剧中,可以看到每个人都在靠着自己的幻想生活,而这种幻想又通过封闭独立的集体的环境而不断滋长。剧本通过一群人的生活揭示出“幻想”的命题,在这个命题中渗透着人类的生命意识。我正是通过人的生存、人的本能需要、集体于个人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感知人之本质,探索无穷的“人学”意蕴。  关键词:幻想;救赎;需要;集体  作者简介:赵昊佳,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在读学生。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内在逻辑,也是其根基,正是由于法律文化土壤的差异,才会使得法律在各个国家各个时间段显现出不同的形态。法律事实上是一种思维对现实的抽象,而法律文化决定了这种抽象的方式和导向。知识产权法也不例外,作为对人类智力成果进行保护和规制的工具,知识产权法与思维和主观联系
作者简介:郭强(1956.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辽宁大连,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高级工程师,现工作或学习单位:某集团公司顾问,研究方向。  简历:  1973年——1978年 知青下乡,后二年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9年——1983年 大连理工大学学生  1984年——2008年 大连机床集团,后期任集团常务副总裁  2009年——2016年 大连科德数控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1
摘 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展示的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展现了人性最黑暗的战场,集结了人心变质变态,是一种伪形。就书中内容而言,《三国演义》集结了权谋、心术、权术、心计,里面的人物除少数人外,均戴着面具。本文就《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权术与人性进行批判性的讨论。  关键词:《三国演义》;权谋;权术;人性;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我常常感叹,音乐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就那么几个音符,却能幻化出无穷无尽的旋律:有的像《梁山泊与祝英台》那般凄美柔婉,有的又像《十面埋伏》那样壮怀激烈;有的像《丹凤朝阳》那样欢乐轻快,有的又像《二泉映月》那样沉郁低徊。不管是古典还是流行,不论是美声还是民族,一曲终了,总会赢得数不清的痴迷者。那,一首歌、一支曲,何来如此大的魅力呢?  你或许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遇到不平事、不顺事、不如意事、不开心事,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Yxm2014196。  摘 要:随着我国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感受艺术文化的变迁以及人文环境的变化,各地区的艺术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这是时代演进发展所积淀下来的人类财富。藏族“锅庄舞”的名称本身是藏语汉化而来的,此舞种的汉语意义是“圆圈歌舞”。作为藏族民间舞蹈的形式之一,“锅庄舞”艺术在我国西藏、甘肃、青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发生很多趣事,我也不例外。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在家里看书,我突然有个奇怪的想法,书是用树木做的,那把书埋在土里会不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呢?  于是,我把书放在有阳光的的地方,埋上很多土,浇上水。我每天都很用心地照顾它,可是已经一个多月了还没长出一个小芽。我就想是不是养料不够。然后我又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又过了好几周,依旧没发芽。我等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又在想它是不是很冷,所以
摘 要:《玫瑰门》中宋竹西是铁凝尝试跳出女性站在被压迫和追求解放的角度,抛开女性的自我欣赏,裸露出女性身体欲望及情感追求的探索女性爱情归宿的人物形象。本人旨在从宋竹西与庄垣、大旗和叶龙北三个男性之间的感情经历来讨论玫瑰门中对传统女性气质的解构以及被还原的女性情欲“本相”,最后再探讨女性在情欲释放道路上的寻爱探索。  关键词:宋竹西;女性解放;爱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对后人所续小说八十回后故事的真实性(是否和曹雪芹原意相同),我心存怀疑,由于种种原因,八十回后的故事与原故事的本来面目的却存在出入。  关键词:《红楼梦》续书;曹雪芹原意;真实性  作者简介:晏旸(1996.3-),女,汉,现为西南科技大学新闻系全日制本科大三在读学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