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教师终生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功。我的想法和做法如下:
  一、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强调学习意义
  动物凭借本能吃饱喝足,完事,不愁来日。人就不同,人是有理想、有追求、会思考、会学习的高等动物。所以,人类成为当代地球的霸主。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比任何同类动物之间的竞争惨烈。因此,人一出生就在前辈的精心培养过程中,树立人生目标,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积蓄足够的能量和智慧。积蓄能量和智慧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正在发生历史性巨变:科学占据社会的中心地位,高科技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劳动者以智力型为主,人类活动越来越国际化,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教育竞争是新世纪国际竞争的主旋律,人们必须学会学习,而且要终身学习。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从咿呀学语、直立行走到经历上小学、读高中、进大学深造,除了学会生存的基本功外,都是集中学习前辈生存智慧的时间,是为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强练基本功的大好时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就会落伍,就会被社会淘汰,而且,一个不学习的民族在这个地球上根本没有立锥之地。
  二、用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教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具备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高尚的情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的仪表、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等。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感召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人的一生遇到一两个好老师是终生的幸事”,这是过来人的共识。可见教师的榜样作用不可小觑。在化学教学中,用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绝对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恰当地引用化学史组织教学,既讲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给予启发,同时科学家那种不怕苦、不怕累、一丝不苟、顽强拼搏的人格,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激励和表扬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习
  古人云:“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大人孩子,都需要被人肯定、被人赏识、被人鼓励。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吃、穿、住、行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学习。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恰当的表扬和赞许,使这一优点发扬光大,让学生享受到学好知识、用好知识、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成功体验。比如:有的学生善于一题多解并助人为乐,既帮助了别人,还提高了自己;有的学生学习认真、劳动认真、遵守校规、从不乱扔纸屑、行为规范,他是今日的好学生,明日的好公民,未来的国家栋梁,等等。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激励,就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增添力量,最终获得胜利。我相信,每个人都潜力无限,每个人都不甘落后,就看你怎样去开发和培养了。
  我刚大学毕业带的第一届学生中,有一个年龄小、多动、顽皮被重点中学开除的学生,被家长放到我们学校,由我带他化学。他很聪明,好问,做实验时爱搞恶作剧,经常出人意外的搞出小爆炸、小火灾等等,由于我赏识他,经常带他整理实验室,他爱上了化学,高考时化学满分100他考了98分。后来还读了硕士,现在在北京某医院上班,是心内科专家。
  四、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历和课堂知识都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才是一笔终生的财富。纵观千古风流人物不难发现,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高低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因为成功人士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高度的荣誉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其活到老学到老,成功到老。朱元璋、李世民、毛泽东、邓小平均是自我教育的典范。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都不是知识分子,更谈不上学历。
  我从一九八六毕业至今,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过全盟最优秀的学生,也教过全盟最有问题的学生,二十七年的教龄,使我阅人无数。问题学生不缺少智力,只缺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环境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学习动力还是源于自身。
  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
  知识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教师传授知识应尽量联系生产和生活,充分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同时,教师更应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鼓动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观察、分析和思考的习惯,使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让所学知识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得到积累、巩固和完善。我认为,爱劳动的学生不但劳动技能好,而且都愿意学习,学会学习。
  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学习 ,每个学生都能成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成长环境及先天的原因,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各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灵活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学生才会处于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感知学会学习的成就感—越学越聪明。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刚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道路。一个学期下来,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奥托.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于是,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兴趣,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敏锐,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得到的评语是:“非常遗憾:你在绘画艺术方面所表现的素质令人失望,将来恐怕难有造诣。”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家都认为他成材无望时,化学老师却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耐性专一,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应有素质,因此建议他改学化学。瓦拉赫改学化学后,潜能被激活了,最终获得了化学诺贝尔奖。
  教师要充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喜欢通过讨论强化自己的知识,也有的学生喜欢反复看书、静静地独自思考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前者我们应尽量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而对后者,我们就应该给予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喜欢做摘抄,而有的学生却习惯反复阅读所喜爱的文章,这都能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所以对后者就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去做摘抄,提供一些相应的课外书籍让学生阅读同样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成功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挖掘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唤醒每一位熟睡的巨人,让每个学生都成材。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有的教师因为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故而把自己的课堂事先设计得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在教师预设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而有的教师则与之相反,为了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故伎重演,避免课堂脱离“新课程理念”,因此极力倡导课堂要“自然生成”,无需备课和写教案,以给学生的思维腾出最大的空间。  我觉得要生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的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学好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小学六年级学习兴趣方面采取有效地方法。  一、从教师角度  一是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反映数学美的内容很多,可以利用其中的美,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亲其师
新课改已实施了几年,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现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英语新课改也给教师带来了一些困惑,其原因表现如下:  一、新教材部分内容与现实脱节  新课标英语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改编的初中英语教材,不可否认它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但其中不少章节只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甚至是直接搬过来的。无疑编者的目的之一是想
从事教学工作已有十个年头了,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全班学生很容易,把全班学生都教好很难。每次数学小测试我都为我们班里的那几位同学捏着一把汗,他们的测试成绩实在令人担忧,可以说他们每次都不及格,针对这种情况我也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无济于事,针对他们几位同学,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新的教育机智油然而生。  记得期中考试后,我把试卷发给学生,给他们讲解了一遍,布置学生把数学期中试卷更正好,请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