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潜力·功力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体教结合、教育托管机制下,上海市七宝中学(市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上海市莘庄中学(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联合托管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奥运冠军刘翔母校)。托管团队与体育部门和市二体校以共同育人为目标导向,集思广益进行顶层设计:按照“文化育人、追求多赢”的思路,采取“模糊分工、默契协作”的策略,达成“和谐合作、合力创新”的目标,着重培养“造血”功能,兼顾“输血”功能。我们依托市二体校自有资源,集中托管学校优势资源,发掘社会有效资源,引进校外优秀资源,合成“多国部队”协同工作,通过整合四方面资源形成综合实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教学智慧,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职员工和学生心里,从涵育学生素养、完善课程结构、建设文化特色三个维度提升市二体校的办学水平。
  一、涵育体校生人文素养,增强精神成长内力
  提高人文素养,是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发展趋势的强烈诉求,促使现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延伸和提升。因此,体育学校也必须着力改变理想信念淡化、知识面狭窄、文化感悟力弱化、人际关系冷漠、人格修养不被重视、精神境界不高等现状。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教育既重视品性的涵养又重视身体的训练,可以理解为课程设置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文武并重、内外兼修,渗透着德育和智育、体育和美育思想。体校人文类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正是契合了“六艺”的教育主张,着力提升体校培养目标的层次,完善体校课程设置结构,涵育体校生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参与竞赛和市场竞争的软实力。
  人文素养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培养人文素养也应归于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因为课程是体校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资源,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触动且塑造着体校生的精神世界。我们一直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生活联系,关注体校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建构,激活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做出自己的分析与价值判断,让他们真切地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价值,体会到自我理智的力量、情感的满足、意志的独立与自由,使其身心获得和谐发展,让每一个体校生的个性得以生长和表现,精神世界得以充实和丰富。市二体校人文类拓展型课程是在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校生的长远发展和体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我们贯彻“让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针对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线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发展体育教育的同时,努力保持教育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着眼于对基础学科的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通过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之星评选、艺术节等赛事,搭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开发体校生各种不同的特殊潜能,关注差异性,强化个性自主发展,突出培养人文素养,践行市二体校“谦谦学子,体育精英”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体校课程结构,开掘课程育人潜力
  因受竞技体育人才“二元培养目标”的影响,过去在课程设置上单纯追求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训练,致使体校生呈现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优势的状况。当下体育学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要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强调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体校生。
  课程的核心育人价值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灵魂,而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又是核心育人价值落实的载体与途径。人文类拓展型课程作为激发体校生的隐形潜能向显性能力转化的平台,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具有认识、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更应该是情感人格的熏陶、美好生活的创造。它既要传授知识也要提供一种生活的职业训练,侧重提高体校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提高参加体育竞赛、升学深造和就业创业的竞争软实力,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充足后劲和备足空间。如果说“求真”是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那么“境界”就是人文类拓展型课程的关键词。校本拓展课程开发的核心是校本化,只有校本化的才能凸显个性化。市二体校自2011年开始在初、高中6个年级,陆续开发出三个模块16门自主选择拓展课程,如学科模块的体育英语、学生领导力开发、孙子兵法与体育竞技等;技能模块的软笔硬笔书法、演讲与口才实训、推拿按摩等;艺体模块的音乐欣赏、舞蹈、吉他、铜管乐器、国画、漫画、飞镖、太极拳、围棋、桥牌等。开发出三个模块5门专题教育拓展课程:如文化模块的体育人文讲坛等;健康模块的运动生理、运动员心理保健等;法制模块的安全教育、体育法规与法制教育等。开发出二个模块4门社会实践拓展课程:如学生活动模块的读书节、艺术节等;社会考察模块的走进社会看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等。
  人文类拓展型课程以广域性、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为基本特征,是在学科课程共性要求的基础上,为满足体校生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而开设的,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多元化而分领域设置的功能性课程,是对基础性课程必要的拓延与提高,与学科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又不被学科课程所约束,为体校生在学科学习领域中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更能为一些学有余力又有专长的体校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人文类拓展型课程是一个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构成的有机整体。各学科之间、各学科与课程体系之间、人文类拓展型课程体系与基础课程体系之间必须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科学的整体课程结构系统。人文类拓展型课程作为获取一定人文精神与价值诉求的内容载体,既有利于完善人格,更能够提高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在帮助体校生重拾人文精神和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课程所不能替代的。
  三、打造体校文化特色,提升文化育人功力
  作为一种亚文化,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沃勒(W.Waller),他早在1932年《教育社会学》(The Sociologe Teaching)一书中就曾使用“学校文化”一词,将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我国对学校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对学校文化重建的研究掀起了新的高潮。学校文化对于体校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功能和促进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体校生的思想观念、心理人格、生活方式、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而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诸多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管理者也正在不懈地追求着学校文化特色的传承、升华或重建,以期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铸造学校精神品格。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阈下幸福校园的构建,从环境文化建设、阅读品位书香、课堂教学改革、文化艺术活动、教育科学研究、星卡评价制度、人文管理机制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内涵发展;幸福校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确认和保障。再加上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使得培养出的学生鲜有个性,这种师生间的失衡、发展需
【摘要】快乐、高效的儿童情境学习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36年来实践与研究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她“顺应儿童天性,从关入手”,让儿童在美的情境中带着愉悦的情绪投入学习;进而“突出情感与认知结合”使儿童已激起的情绪伴随学习过程:并通过各种“儿童主体的活动”促其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其间关注儿童的思维,鼓励想象,以尽早开发儿童潜能,培养创造力。李吉林老师的探索不仅为儿童快乐高效学习揭示出一条基本路径,
肖 毅 编译    据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10月24日报道,为了提高纽约中学毕业率,州教育官员提议实施教育援助计划。该计划拟对濒临辍学的12 000名学生提供援助,让他们在中学即开始接受高等教育。  纽约州教育委员理查德·米尔斯(Richard P. Mills)说,昨天,州教育理事会(the State’s Board of Regents)已批准了该计划,接受援助的学生除得到资金援助外,
作业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教师的设计为前提,以对学生辅导、评定为效用的。因此,布置作业绝不是可信手拈来的事,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  新课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精神。那么,如何使作业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组织、研讨、实施了“三维”作业模式,
[摘要]经统计分析,我国2010年义务教育生均经费达到1096国际元(PPP,2005 international$)略高于美(1945)、日(1955)、韩(1985)三国当年开启九年制义务教育均衡进程时前期的平均值923.72国际元.意味着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义务教育均衡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以美(1960)、日(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大力加强教育治理现代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邓云峰。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简政放权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去年上半年,青岛市面向社会公布了一份学校管理自主权清单,这份清单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了较大反响,据了解,放权的力度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前所未有。请问邓局长,青岛之所以下决心啃硬骨头,向自身挑战,主要基于
为落实我校1988年确立的“整体育人,和谐发展”办学指导思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育人目标;克服城区学生个人生存能力锻炼机会少,团结协作意识淡漠,吃苦耐劳锻炼平台缺失,对农村、农民、农作物、植物不了解等弱点。我校于1994年9月,在离县城7.5千米的青神县白果乡官厅村创建了当时西南地区第一家、全国第三家的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从1995年2月起,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期到基地开展为期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一不断提升的过程来自于知识学问的不断积累,需要足够的信心、诚心、精心和专心,最终实现思想修养的不断提升,达到舒心。这是为学之道,对于教师,用这五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此乃师德之最高境界。对于学生,用这“五心”不断激励自身的发展途程,逐
目前,由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局主办、阜阳师范学校协办的阜阳市首届中小学生啦啦操比赛,在阜阳师范学校多功能演播大厅举行。全市各中小学的22支代表队,近50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首届啦啦操比赛的2个项目(规定动作,自选动作)、2个组别(小学组,中学组)、5个级别(无级别,1级,2级,3级,4级)的表演。  啦啦操是一项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举办此次啦啦操比赛活动,旨在丰富广大中小学
编者按:健康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主题,是人们无限的憧憬和追求。健康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健康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个体的身体健康,一切无从谈起,幸福也就失去了根基。为了实现让闵行的孩子健康与幸福的目标,闵行教育局从2012-2013学年开始在部分学校试用《健康与幸福》教材,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拼搏,实现心中梦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