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的动态造价管理初探

来源 :大科技·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园林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当前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园林工程在施工中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当前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要求,特别是在造价管理方面。园林施工就是要恢复自然环境,还有实现社会效益,因此,为了提升其造价管理的有效性,就需要采取动态造价管理的方式,本文分析了园林施工的动态造价管理。
  关键词:园林施工;动态;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4-0275-02
  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园林施工的地位也不斷提升,其施工中包含很多工作内容,这就需要控制好每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而让施工能够顺利的开展。在园林施工管理中,造价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管理需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其在落实中要掌握好全局,同时还需要对不同的组成部分采取对应的工作模式,确保动态造价管理的效果,控制建设成本,确保施工质量,促进园林施工的发展。
  1 园林施工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园林造价管理理解不全面
  在造价管理上,通常都存在对园林造价管理不全面的问题,因为施工单位将工作性质简单的看成是做什么,把工作变成简单、单一化,让各个部门都只负责自己的工作,单位凝聚力下降,使得施工进度变慢,在采购材料上也没有进行当面的协调,施工人员缺乏动态控制意识,这会让费用增加,不利于造价管理[1]。所以,需要解决这一问题,让造价可以维持在平稳的状态下,加强动态控制意识。
  1.2 未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要确保造价管理的效果,就需要先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当前园林造价管理中,管理制度存在不科学的问题,使得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工作态度消极、没有全面的对现有资源进行利用;另外,没有必要的奖励措施,这就无法激励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不能积极的落实造价管理,使得企业的造价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1.3 造价管理的操作问题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企业并不注重细节问题,在造价设计管理力度上不足,这就增加了园林造价控制的难度。每个企业在园林造价标准上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造价,确保造价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对施工构建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提升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在园林造价预算方面可能出现的误差,还规定了施工中的一些要求,进而让施工可以正常进行。
  2 园林施工的动态造价管理策略
  图1中是园林工程施工环节。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在确保施工质量、准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量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重视合同管理,提升施工管理效果,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中费用的增加。要做好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就需要做到几点:
  2.1 项目施工决策动态造价管理
  园林工程和其他工程存在差异,其在进行施工中,在造价管理方面,就算是依照动态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在造价管理中不能只是生搬硬套模式进行管理,这会限制最后的造价管理效果。项目施工决策阶段十分重要,在这一环节中进行动态造价管理,就需要做到几点:①园林施工在立案时,需要全面的对周围的环境变化进行考虑和分析,要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园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对园林施工的关注度也日益提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建设园林都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通常要是在园林施工中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没有考虑国家需求及社会影响的话,那么其在建设中就会受到很多的反对;②在园林施工决策方面,需要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不能只是依据简单的数据及信息决策,要深入的开展社会调查。比如,施工单位在一些园林施工决策环节时,就要做好相关的对比分析,如,相同类型的园林造价、不同地方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等,要多咨询各方面专家,提升决策的正确性,这对提升动态造价管理也具有积极影响,可以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依据合理原则进行落实。
  2.2 施工组织设计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在施工中需要对园林工程的相关文件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及分析,组织预算和技术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选择技术方面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进行施工,进而实现施工组织设计及经济效益的统一[2]。比如,某园林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结合自身的施工经验,还有在经济及技术方面对比分析,针对工程中的影响施工的因素,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并且获得了设计单位及业主的批准,实践证明,优化之后的方案,极大的节省了投资,还减少了工期。可以看到,施工单位从经济和技术层面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科学的优化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促进动态造价管理的发展。
  2.3 重视施工现场的动态造价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之前,现场管理的施工人员需要充分掌握现场的情况,要从技术、经济和施工层面进行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做好几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①需要加大工程进度管理力度。施工单位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让造价控制管理和进度控制能够保持一致;②需要注重园林施工质量管理,通过采取施工现场责任制,要加强工程的检查监督,全面、有效的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要第一时间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的解决,防止给施工质量造成隐患;③需要加强控制管理现场施工记录和现场签证。园林施工现场时常会出现各种变化,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做好记录工作;④要加强施工材料和机械的管理和利用。当前园林施工中经常会存在机械使用不合理、缺乏管理,使得其损耗很大的问题,在材料管理上也不合理性,使得其在利用率上不高,但是消耗却很大。这就需要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将材料和设备的消耗减少至最低;造价工作者需要定期的核算机械折旧费用和材料费用,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这方面的费用,动态管理造价。   2.4 客观分析市场规律
  施工单位在园林施工动态造价管理中,要提升管理效果,就需要客观的分析市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这也对园林建设造价管理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要正确的预测及分析市场经济波动规律,就现阶段存在的材料进行全面的统筹分析,选出价格合理、技术可行的材料,统计造价,且需要对这些材料做好储存,保证这些材料的品质不会受到损害[3]。对于那些储存时间有限制的物品及材料,就需要统计其过去的历史数据,进而归纳出波动规律,通过统计学估算出预计造价的范围,在造价管理范围内容中还需要有最高价格,这样可以提升管理的效果,全面利用建设资金,促进园林工程施工效率和效果的提升,防止园林工程施工中出现超出预算的问题。施工单位要实时了解市场的情况,掌握材料价格变化,这样才能跟随材料价格的变化,对造价和造价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促进动态造价管理效果的提升。
  2.5 抓好合同管理,降低工程索赔
  园林施工中,施工单位要是应用工程量清单的方法进行报价,就要依据“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方式承包工程。所以,这就需要造价管理人员要注重事前把好关,主动的进行监控。要想减少没有必要的支出,就需要防止出现投资失控的问题,要对工程变更的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下面图2中能够看到工程变更处理程序图,要全面的考虑相应的变更给总投资带去的影响。除此之外,要想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施工单位需要合同的内容,在工期产生延误情况时,需要看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施工单位自身造成的,就需要进行赔偿,而如果是不可抗力,就需要在签订合同时清楚的提出,责任不由施工单位承担,防止因为他人失误而造成施工单位的损失。在签订合同时,还需要清楚的規定相关内容,如,执行计费的标准、日期、文件等,内容需要清楚,防止是结算阶段出现没有必要的矛盾冲突。
  2.6 加强施工队伍技术水平
  施工单位是园林工程施工的直接实践者,因此,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还会影响到造价管理。园林工程建设中,根本影响因素就是人,因此,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全面能力对施工中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加强施工队伍建设,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注重提升的道德品质、思想境界,进而让他们能够端正态度,在施工中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对自我的监管及控制,进而保证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依据规定要求进行落实的,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园林工程的造价管理[4]。现阶段工程施工中能够普遍存在不够认真、材料浪费严重、工作态度不积极等问题,这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施工人员不断学习和加强自己的施工技术,让他们掌握最新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促进施工队伍建设,这可以给工程造价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对园林施工都很重视,造价管理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还会影响到造价,因此,当前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对造价进行管理,通过应用有效的策略,有效的管理造价。
  参考文献
  [1]李 静,王 磊.城市园林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5).
  [2]黄文军.园林工程预结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6(11).
  [3]纪道祥.浅述园林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J].城市地理,2014(16).
  [4]卢文龙.现代园林工程管理调查研究[D].西北农林科枝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8-7-13
其他文献
无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哲学王的学说,抑或中国儒家推崇“内圣外王”的境界,均表明精英主义在中外社会的深远影响。即使在1949年后,中国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深受政治精英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