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在我國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大米以其口感好、易消化的特点使得水稻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不断地扩大,这大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也极力地促进了我国粮油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农作物来说,水稻的产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状况,因此积极地探索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是很重要的,这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质量。关于水稻的研究,最首要的是水稻的栽培,研究水稻的栽培和环境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水稻;栽培;环境
1 水稻栽培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水稻栽培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这种环境既包括所谓的气候因素,即阳光、空气、温度、水分,还包括适宜的土壤、肥料等等。另外人为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在水稻种植的地方应尽量减少污染性较强的气体的排放,避免二氧化硫等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对水稻的生长产生阻碍。由于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粮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水稻的幼苗栽培时期,水稻的生长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生长后期的健康状况,所以严格把握好水稻栽培中的环境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水稻栽培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由于水稻栽培过程中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于环境因素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稻施以相应的环境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此要严格地控制温度、水分以及阳光等因素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下面将围绕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因素要求进行探究。
2.1 幼苗期
幼苗期分为两个阶段: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由于不同种类的水稻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不同,现在以籼稻为例进行探讨。籼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2℃,室温范围在30℃~32℃之间,温度过低不利于水稻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甚至可能会使种子冻死;温度太高也不利于水稻种子的正常萌发。在选择种植环境时要注意选择有阳光、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这对种子和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很重要。
2.2 返青期
返青期对温度的要求是32℃~34℃,温度太低则会降低水稻的生长速度,所以温度必须要保证在15℃以上,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充足的阳光也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加快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快水稻体内有机物的存储,太少的阳光会使秧苗死去。返青期的水分也是很重要的,要尽量做到土壤的湿润,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摄取;若是水分过多,可能会使得土壤中的氧气不足,抑制其生长。
2.3 孕穗期
水稻的孕穗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于营养及外界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不能保证正常的营养供应,则很难让水稻保持持续健康的生长。对于营养上的要求,要注重化肥的使用,保证水稻颗粒的增多,促进水稻总产量的提高。对于温度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最适宜的温度为白天35℃,晚间25℃,有利于大穗的形成。此外这个时期强光的照射可以加速幼穗的分化,促进其成熟。另外孕穗期是水稻生长期间最需要水分的时期,这个阶段一定要充分地保证水稻正常的水分供应,促使水稻的生长。
2.4 结实期
水稻的结实期是水稻生长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增殖生长,结实期的本质任务是保证水稻粒多,还要确使水稻在接穗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恶劣影响,做到不贪青不倒伏,这是至为关键的。这个过程中稻穗的抽出速度是很快的,抽穗的数量跟温度和水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外界的温度很低或者土壤太过干燥,则会导致很多的稻穗不能及时抽出,这样严重地影响了稻穗的数量,使得水稻的产量大大减少。在水稻结实的过程中应给予水稻充足的光照、温度、水分以及矿质营养的供应。光照有利于水稻光和作用的旺盛,保证水稻的质量。温度要以20℃~22℃为宜,确保水稻的正常生理周期。太高的温度和太低的温度都不利于水稻籽粒的正常灌浆,严重影响稻米的品质。另外还要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和足够的矿质营养的供应,为水稻的正常结实提供良好的环境。
3 提高水稻栽培中环境因素的措施
3.1 着力地加强水稻成长环境质量的提高
水稻的栽培离不开优良的外界环境的支持和保证,它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温度、矿物质,所以在进行水稻的栽培时一定要努力地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为水稻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必备的阳光、水分、温度和矿物质的保障。及时地观察水稻在生长发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到及时地解决,防止水稻的生长发育出现更大的问题。同时还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水稻提供优良的生存条件,如喷灌等,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3.2 积极地增强防御恶劣环境的能力
防止恶劣环境的出现,积极地想办法抵御极端情况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需要科研人员加大对水稻的生存情况的研究,一方面要努力地提高水稻本身的能力,如抗旱能力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客观环境的改进,可以采取用铁丝圈地的方式来应对暴风雨,防止水稻被刮倒。对于环境的改善是多方面的,要能够充分地对旱涝灾害、暴风雨等不好的气候做出相应的措施,这能够保证在真正的灾害到来时水稻仍能健康的生长。
4 结语
水稻的栽培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支持,外界环境是水稻赖以生存的必然沃土,因此了解到外界环境对于水稻生长的重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更要加强外界环境的改善,努力地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备的优良条件。对于水稻的栽培,它生长的各个时期都需要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的支持,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为它提供最优质、最适宜的生存条件,才能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质量和总产量,为我国的粮油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延宝.论水稻品种选育环境与品种适应性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
[2]杨宝山.栽培环境和水稻种子质量[J].种子世界,1986(05)
[3]王芳,白鸣祺,高永刚. 黑龙江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009
【关键词】水稻;栽培;环境
1 水稻栽培中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水稻栽培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这种环境既包括所谓的气候因素,即阳光、空气、温度、水分,还包括适宜的土壤、肥料等等。另外人为的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在水稻种植的地方应尽量减少污染性较强的气体的排放,避免二氧化硫等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对水稻的生长产生阻碍。由于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米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粮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水稻的幼苗栽培时期,水稻的生长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生长后期的健康状况,所以严格把握好水稻栽培中的环境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2 水稻栽培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要求
由于水稻栽培过程中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于环境因素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稻施以相应的环境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此要严格地控制温度、水分以及阳光等因素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下面将围绕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因素要求进行探究。
2.1 幼苗期
幼苗期分为两个阶段: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由于不同种类的水稻对于外界环境的要求不同,现在以籼稻为例进行探讨。籼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2℃,室温范围在30℃~32℃之间,温度过低不利于水稻种子的发芽和生长甚至可能会使种子冻死;温度太高也不利于水稻种子的正常萌发。在选择种植环境时要注意选择有阳光、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这对种子和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很重要。
2.2 返青期
返青期对温度的要求是32℃~34℃,温度太低则会降低水稻的生长速度,所以温度必须要保证在15℃以上,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充足的阳光也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加快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加快水稻体内有机物的存储,太少的阳光会使秧苗死去。返青期的水分也是很重要的,要尽量做到土壤的湿润,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摄取;若是水分过多,可能会使得土壤中的氧气不足,抑制其生长。
2.3 孕穗期
水稻的孕穗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于营养及外界环境的要求很高,如果不能保证正常的营养供应,则很难让水稻保持持续健康的生长。对于营养上的要求,要注重化肥的使用,保证水稻颗粒的增多,促进水稻总产量的提高。对于温度的要求也是很重要的,最适宜的温度为白天35℃,晚间25℃,有利于大穗的形成。此外这个时期强光的照射可以加速幼穗的分化,促进其成熟。另外孕穗期是水稻生长期间最需要水分的时期,这个阶段一定要充分地保证水稻正常的水分供应,促使水稻的生长。
2.4 结实期
水稻的结实期是水稻生长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增殖生长,结实期的本质任务是保证水稻粒多,还要确使水稻在接穗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恶劣影响,做到不贪青不倒伏,这是至为关键的。这个过程中稻穗的抽出速度是很快的,抽穗的数量跟温度和水分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外界的温度很低或者土壤太过干燥,则会导致很多的稻穗不能及时抽出,这样严重地影响了稻穗的数量,使得水稻的产量大大减少。在水稻结实的过程中应给予水稻充足的光照、温度、水分以及矿质营养的供应。光照有利于水稻光和作用的旺盛,保证水稻的质量。温度要以20℃~22℃为宜,确保水稻的正常生理周期。太高的温度和太低的温度都不利于水稻籽粒的正常灌浆,严重影响稻米的品质。另外还要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和足够的矿质营养的供应,为水稻的正常结实提供良好的环境。
3 提高水稻栽培中环境因素的措施
3.1 着力地加强水稻成长环境质量的提高
水稻的栽培离不开优良的外界环境的支持和保证,它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温度、矿物质,所以在进行水稻的栽培时一定要努力地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为水稻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必备的阳光、水分、温度和矿物质的保障。及时地观察水稻在生长发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做到及时地解决,防止水稻的生长发育出现更大的问题。同时还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水稻提供优良的生存条件,如喷灌等,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3.2 积极地增强防御恶劣环境的能力
防止恶劣环境的出现,积极地想办法抵御极端情况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需要科研人员加大对水稻的生存情况的研究,一方面要努力地提高水稻本身的能力,如抗旱能力等;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客观环境的改进,可以采取用铁丝圈地的方式来应对暴风雨,防止水稻被刮倒。对于环境的改善是多方面的,要能够充分地对旱涝灾害、暴风雨等不好的气候做出相应的措施,这能够保证在真正的灾害到来时水稻仍能健康的生长。
4 结语
水稻的栽培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支持,外界环境是水稻赖以生存的必然沃土,因此了解到外界环境对于水稻生长的重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更要加强外界环境的改善,努力地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必备的优良条件。对于水稻的栽培,它生长的各个时期都需要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的支持,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为它提供最优质、最适宜的生存条件,才能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质量和总产量,为我国的粮油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延宝.论水稻品种选育环境与品种适应性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
[2]杨宝山.栽培环境和水稻种子质量[J].种子世界,1986(05)
[3]王芳,白鸣祺,高永刚. 黑龙江气温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