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节段性清创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一期节段性清创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的。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一期节段性清创骨搬运技术并创而开放治疗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6.9岁(20~55岁)。患者采用局部节段性切除同时胫骨近侧干骺端截骨骨搬运及创面开放、停泊点清理植骨加压外固定支架调整等治疗,治疗过程分为4期:I期:患者入组至初次手术前;Ⅱ期:初次予术骨搬运至停泊点;Ⅲ期:处理停泊点至拆外固定支架前;Ⅳ期:拆除外固定支架至术后2年。在4个治疗吋期分别记录并发症、SF-36躯体综合功能评分(PCS)及心理综合评分(MCS)、行走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计算愈合指数并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手术次数。

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随访至拆除外固定支架,14例(93%)患者随访至拆除外面定支架2年后。15例患者胫骨病灶处节段性切除后平均缺损长度为7.5 cm(3~12 cm)。平均愈合指数为43.1 d/cm(33~62 d/cm)。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48周(30~62周)。与I期PCS评分、MC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Ⅱ期、Ⅲ期较低,Ⅳ期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Ⅳ期PCS评分、MC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Ⅱ期、Ⅲ期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5例患者共接受了23次手术,平均为1.5次/例。

结论

一期节段性清创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虽然治疗过程较长,并发症多,但可取得躯体及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手术次数少、带架时间短等优势,可彻底治愈骨感染。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在透视下行输尿管内双J管取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所有行"双J管取出或更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双J管末端在膀胱内的位置、取出方法、是否成功、透视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分析。双J管取出方法分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应用鹅颈抓捕器套圈直接套住位于膀胱内的双J管的末端,牵拉至尿道口;间接法:向膀胱内分别送入导丝和鹅颈抓捕器,使导丝
目的通过比较经半椎弓根固定技术与传统经椎弓根固定技术固定中上胸椎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半椎弓根螺钉固定中上胸椎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中上胸椎标本3具共24个椎体,分别采用传统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弓根组)和经半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半椎弓根组)。根据所用螺钉规格不同将其分为3种不同测试条件:C1螺钉直径4.0 mm,长度40 mm;C2螺钉直径5.0 mm,长度45 mm;C3螺钉直径6.0 mm,长度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半伸直位髌上入路META-NAIL和SURESHOT远端锁定系统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半伸直位髌上入路META-NAIL和SURESHOT远端锁定系统治疗的19例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32~58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41-A2型2例,42-B2型6例,42-B3型4例,42-C2塑6例,42-C3型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骨延长术结合髓腔清创冲洗对下肢髓内钉所致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例下肢长骨髓内钉所致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6~47岁(平均36岁)。均采用骨感染灶清除、持续冲洗、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干骺端截骨骨搬运或骨延长术治疗。感染部位:股骨4例,胫骨8例。术后冲洗3~5周,平均4周。术后对患者伤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不暴露腓总神经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例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40~58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改良后外侧入路不暴露腓总神经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根据术后即刻X线片所示的胫骨平台关节而复位情况采用DeCoster等分级系统进行评价。随访时通过X线片评
期刊
目的比较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7例桡骨远端小稳定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5例采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4.8±4.4)岁。2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组),男6例,女1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9
目的比较不切开与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42例,女23例;年龄20~68岁,平均42.5岁。术中注意钻头轻缓穿透背侧骨皮质、增加腕背切线位透视精准螺钉长度,钢板放置不超越"分水岭";65例患者术中有30例不切开旋前方肌(不切开组),骨折复位后钢板从旋前方肌下方插入;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笫三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