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它不仅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终生的事业大计,筹划未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根据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引导大学生确定自己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方案,激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4-0124-0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焦点问题,但从现实就业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社会不是不缺员工,而是缺乏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倘若大学毕业生能够摆正就业观念,客观的分析自我与外界环境,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还是不难的。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所提及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大程度上不是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工作或不知道怎样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目前,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提上日程,它将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不同的就业取向,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将逐步地由“校园人”角色转变为“社会人”角色,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结合个人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的不断深入,要更早地接触外部世界,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在行动计划和策略制定完成后,要加强学习,提高驾驭时间的能力,提高自我辨别能力,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便于更好地进入职业角色。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定位
大学生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这其中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做好自身的成长的定位,同时又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的定位,并根据规划的自身成长曲线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然后分析这个职业目前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个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自己大学期间应从哪些方面充实和拓展,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并依据个人的优势和性格特点,合理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在盘点自己时确定自己的特长、专业,以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从而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改变自己不良认知和行为,努力培养一些职业需要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对自我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只要了解这些, 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才更适合社会的需要,生涯设计才更合理。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外部环境
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生,主动适应、利用各种变化,需要定期评估、反馈、调整、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学生所读专业涵盖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自己所规划职业的需要,要认识到自己该怎样去学习,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4.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很多时候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良好的规划能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极大地提高成功的概率。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盲目乱跑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有眼无珠,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具备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的学习方式不是教师“灌输式的教”,而是学生“主动式的学”。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尤其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个内在动力来自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但可以引起和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向某一目标前进,而且还可以增强和维持自主学习活动的力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需求要求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迫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新的领域,并把这种需求应用到学习中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行动,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高度,建立学习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一步一步地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6.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职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不败,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地为未来职业和自身需求储备知识和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职业活动更经济,更科学,更具竞争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性实施方案
1.大学一年级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门,面临着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自我管理等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因此,从学生入学开始要通过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通过组织专业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及学习方法;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理论和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紧迫感和危机感。
2.大学二年级
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期有能力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因此,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职业测评系统完成职业认知,初步制订出个人生涯规划;通过相关心理团体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行为管理、时间管理、压力干预能力以及工作学习的平衡管理能力;通过专项技能辅导,引导学生明确综合素质和专项素质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专业需求,以此积极有效地推进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
3.大学三年级
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考研、创业就业、深造……个性化辅导提上了日程。因此,这一时期要通过专业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观,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检查个人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初步具备,并制订出提升方案;聘请专家进行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开展和组织模拟招聘会,促使学生关注就业现状,了解就业政策;通过团体辅导,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专项素质。
4.大学四年级
由于本学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考研工作也同时进行,学生的心理较为焦虑,如何应对职场招聘,如何应对考研与就业的关系是他们最关心,也是较难决策的问题。因此,要通过讲座、座谈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辅导,快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拓宽就业渠道,对部分学生进行就业援助;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人咨询,缓解个别学生的焦虑心态和不良情绪。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梦想的展示
很多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梦想的展示,就是把目标确定下来,展示给大家就完成了,现在许多高校都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到最后发现规划大赛变成了梦想比赛。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需要学生认认真真地对待,更需要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指导,因材施教,因此,良好的行动方案和适当的行动策略以及脚踏实地的落实,才是实现目标的根本。
2.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就业指导
一些学校和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仅重视职业的选择和就业的指导,注重就业信息的提供和面试技巧的提高,认为找到工作了,生涯规划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解的片面化。职业选择和就业指导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环节,而绝不是全部,站在整个人生的高度对未来进行筹划才更有意义和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
有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考研和就业时无法抉择,更有的学生只是单凭父母的意愿,不考虑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意愿,按照别人的选择为自己做决定,只顾眼前的情况,没有长远目标,这样的学生往往目标不明确,行为单一化,或者选择的道路最终也要自己痛苦地放弃,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青春。所以,正确地对待生涯规划,慎重地做抉择,全方面地考虑,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成功。
4.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草草准备,仓促上阵
在就业之前,许多大学生往往在时间、实力和经验方面准备不足。时间准备不足表现为,误以为找工作从大三、大四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其实对社会的认识、资料的收集、能力的提高需要提前做准备;实力准备不足表现为“看得见的准备的多,看不见的准备的少”,认为看得见的如各类证书、成绩单比看不见的素质重要。其实单位更看重的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素质,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经验准备不足表现为误以为有一些社会实践背景就可以帮助自己找工作,其实,经验获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个别时间的尝试不代表个人拥有有价值的经验。
5.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脱离实际
有很多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盲从性和好高骛远,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考虑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考虑社会的需求,模仿别人的规划目标,凭空想象自己的职业空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既要从个人的兴趣、职业性和能力出发,更要紧密结合社会需要。
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终身的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更需要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入手,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吴芝仪. 我的生涯手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2]张再生. 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丁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目标及实施方案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08(3):14.
[4]陈伟. 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6):92-95.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成长成才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4-0124-03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焦点问题,但从现实就业工作中我们了解到,社会不是不缺员工,而是缺乏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倘若大学毕业生能够摆正就业观念,客观的分析自我与外界环境,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还是不难的。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所提及的就业形势严峻很大程度上不是说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工作或不知道怎样找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目前,许多高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全程化、系统化、科学化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提上日程,它将帮助大学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形成不同的就业取向,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提高职业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
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将逐步地由“校园人”角色转变为“社会人”角色,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行动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结合个人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等的不断深入,要更早地接触外部世界,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在行动计划和策略制定完成后,要加强学习,提高驾驭时间的能力,提高自我辨别能力,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便于更好地进入职业角色。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定位
大学生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这其中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做好自身的成长的定位,同时又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的定位,并根据规划的自身成长曲线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然后分析这个职业目前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这个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自己大学期间应从哪些方面充实和拓展,形成什么样的能力,并依据个人的优势和性格特点,合理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在盘点自己时确定自己的特长、专业,以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从而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改变自己不良认知和行为,努力培养一些职业需要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对自我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只要了解这些, 大学生的自我定位才更适合社会的需要,生涯设计才更合理。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外部环境
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生,主动适应、利用各种变化,需要定期评估、反馈、调整、优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学生所读专业涵盖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自己所规划职业的需要,要认识到自己该怎样去学习,应该学习哪些知识。
4.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很多时候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良好的规划能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极大地提高成功的概率。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不是先坐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乱跑,总想会撞到好运气,找到好工作。盲目乱跑的结果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到头来感叹招聘单位有眼无珠,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只有具备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的学习方式不是教师“灌输式的教”,而是学生“主动式的学”。因此,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尤其是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这个内在动力来自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但可以引起和推动人的学习活动向某一目标前进,而且还可以增强和维持自主学习活动的力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需求要求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迫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新的领域,并把这种需求应用到学习中去,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行动,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高度,建立学习的兴趣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一步一步地努力,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6.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也不断加快,职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不败,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地为未来职业和自身需求储备知识和能力,才能使自己的职业活动更经济,更科学,更具竞争力。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性实施方案
1.大学一年级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门,面临着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自我管理等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因此,从学生入学开始要通过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通过组织专业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景及学习方法;通过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理论和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紧迫感和危机感。
2.大学二年级
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期有能力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因此,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职业测评系统完成职业认知,初步制订出个人生涯规划;通过相关心理团体活动,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行为管理、时间管理、压力干预能力以及工作学习的平衡管理能力;通过专项技能辅导,引导学生明确综合素质和专项素质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明确专业需求,以此积极有效地推进职业生涯规划的进程。
3.大学三年级
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考研、创业就业、深造……个性化辅导提上了日程。因此,这一时期要通过专业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观,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多种活动检查个人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初步具备,并制订出提升方案;聘请专家进行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开展和组织模拟招聘会,促使学生关注就业现状,了解就业政策;通过团体辅导,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一步提升专项素质。
4.大学四年级
由于本学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考研工作也同时进行,学生的心理较为焦虑,如何应对职场招聘,如何应对考研与就业的关系是他们最关心,也是较难决策的问题。因此,要通过讲座、座谈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的辅导,快速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拓宽就业渠道,对部分学生进行就业援助;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及个人咨询,缓解个别学生的焦虑心态和不良情绪。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梦想的展示
很多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梦想的展示,就是把目标确定下来,展示给大家就完成了,现在许多高校都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到最后发现规划大赛变成了梦想比赛。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需要学生认认真真地对待,更需要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因材指导,因材施教,因此,良好的行动方案和适当的行动策略以及脚踏实地的落实,才是实现目标的根本。
2.职业生涯规划不等同于就业指导
一些学校和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仅重视职业的选择和就业的指导,注重就业信息的提供和面试技巧的提高,认为找到工作了,生涯规划目标就实现了,这显然是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解的片面化。职业选择和就业指导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环节,而绝不是全部,站在整个人生的高度对未来进行筹划才更有意义和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
有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考研和就业时无法抉择,更有的学生只是单凭父母的意愿,不考虑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意愿,按照别人的选择为自己做决定,只顾眼前的情况,没有长远目标,这样的学生往往目标不明确,行为单一化,或者选择的道路最终也要自己痛苦地放弃,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青春。所以,正确地对待生涯规划,慎重地做抉择,全方面地考虑,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进,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收获成功。
4.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草草准备,仓促上阵
在就业之前,许多大学生往往在时间、实力和经验方面准备不足。时间准备不足表现为,误以为找工作从大三、大四开始准备就可以了,其实对社会的认识、资料的收集、能力的提高需要提前做准备;实力准备不足表现为“看得见的准备的多,看不见的准备的少”,认为看得见的如各类证书、成绩单比看不见的素质重要。其实单位更看重的是个人长期积累的素质,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经验准备不足表现为误以为有一些社会实践背景就可以帮助自己找工作,其实,经验获取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个别时间的尝试不代表个人拥有有价值的经验。
5.职业生涯规划不能脱离实际
有很多大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盲从性和好高骛远,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考虑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考虑社会的需求,模仿别人的规划目标,凭空想象自己的职业空间,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既要从个人的兴趣、职业性和能力出发,更要紧密结合社会需要。
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终身的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更需要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入手,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吴芝仪. 我的生涯手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2]张再生. 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丁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阶段目标及实施方案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2008(3):14.
[4]陈伟. 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6):92-95.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