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选自萧红名著《呼兰河传》的《火烧云》一文是一篇经典的描摹自然景观的文本,作者借助对火烧云色彩和形状的变化,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美妙画卷,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极好素材。教学中,教师即以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一、创设情境,在感知中历练想象能力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但这些都是借助原本静止的文字所呈现的,介于学生相对逼仄的认知力,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感知的情境,引领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驾驭想象思维,穿越文本语言的樊篱,窥探文字中所裹挟的画面和蕴含的生活,从而将学生的内在身心浸润于作品内蕴之中,获取心灵的丰富感悟和美感享受。
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并配置音乐进行情境渲染:自然瞬息万变,气象万千,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时,我们可以呼吸春天小草芳香的气息;有时,我们可以仰望彩虹装点的天空;有时,我们可以欣赏夕阳西下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遐想。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火烧云。此时,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定格在火烧云的图片上,学生的意识沉浸在教师美妙的语言中,更被火烧云的浓烈所震撼。教师则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萧红的文字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火烧云。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和语言创设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情绪。在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图片切换中,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火烧云画面,契合了学生直观性认知方式,让学生内在的想象意识也蓄积于心中,为后续的丰富想象奠定了基础。
二、品味涵咏,在品读中历练想象能力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而文本语言又是作者内在情感和主题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文本核心语言上,在深入揣摩辨析、涵咏体悟的基础上,开掘文本核心语言所承载的丰富意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的内蕴世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美感的熏陶。
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晚霞为什么叫做火烧云呢?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的方式,迅速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紧扣“烧到”“着了火”等关键词语,在深入品读中想象原本静止但被作者写活了的画面。此时,学生纷纷闭目轻吟,将想象的画面贯穿到自己的朗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验,他们纷纷尝试调整自己的语言储备描述想象到的画面,从而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火烧云浓烈、活跃的特点,并在朗读中深化了画面感。
三、实践运用,在练笔中历练想象能力
從理性的角度来看,想象是一个严谨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与自身敏锐地观察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历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以从学生的实践写作入手。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以及篇幅的限制,往往是点到即止,设置有广阔的留白,形成意味无穷的表达效果。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练笔的契机,引领学生在深入想象的过程中进行合理化地补充与拓展,从而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火烧云》中,教师就紧扣内容设置了这样一个练笔: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一种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教师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引导:骏马、小狗、狮子都不见了,但大自然这位魔术师的神奇还在继续,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火烧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还会有什么不速之客会突然出现,它们会干些什么呢?请你们来说说。学生们纷纷打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一口气连说了好多画面,而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笔者则播放了关于火烧云的视频,深化了学生对火烧云的直观体验,随后要求学生接过萧红的笔,用自己的想象来继续丰富课文中的内容。
如此练笔,既尊重了作者在文本中的基本情境和表达风格,又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无限的发挥,成为了教材课文另一种美的演绎。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借助想象的翅膀,在感知品析语言、涵咏体悟语言、内化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在文本美妙的世界中徜徉,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逐步提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实验小学(150300)
一、创设情境,在感知中历练想象能力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但这些都是借助原本静止的文字所呈现的,介于学生相对逼仄的认知力,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感知的情境,引领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驾驭想象思维,穿越文本语言的樊篱,窥探文字中所裹挟的画面和蕴含的生活,从而将学生的内在身心浸润于作品内蕴之中,获取心灵的丰富感悟和美感享受。
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并配置音乐进行情境渲染:自然瞬息万变,气象万千,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时,我们可以呼吸春天小草芳香的气息;有时,我们可以仰望彩虹装点的天空;有时,我们可以欣赏夕阳西下给我们带来的无穷遐想。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火烧云。此时,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定格在火烧云的图片上,学生的意识沉浸在教师美妙的语言中,更被火烧云的浓烈所震撼。教师则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萧红的文字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火烧云。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图片、音乐和语言创设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情绪。在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图片切换中,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火烧云画面,契合了学生直观性认知方式,让学生内在的想象意识也蓄积于心中,为后续的丰富想象奠定了基础。
二、品味涵咏,在品读中历练想象能力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而文本语言又是作者内在情感和主题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文本核心语言上,在深入揣摩辨析、涵咏体悟的基础上,开掘文本核心语言所承载的丰富意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的内蕴世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美感的熏陶。
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晚霞为什么叫做火烧云呢?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的方式,迅速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紧扣“烧到”“着了火”等关键词语,在深入品读中想象原本静止但被作者写活了的画面。此时,学生纷纷闭目轻吟,将想象的画面贯穿到自己的朗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自主品读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知体验,他们纷纷尝试调整自己的语言储备描述想象到的画面,从而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火烧云浓烈、活跃的特点,并在朗读中深化了画面感。
三、实践运用,在练笔中历练想象能力
從理性的角度来看,想象是一个严谨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与自身敏锐地观察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历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就可以从学生的实践写作入手。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在创作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以及篇幅的限制,往往是点到即止,设置有广阔的留白,形成意味无穷的表达效果。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练笔的契机,引领学生在深入想象的过程中进行合理化地补充与拓展,从而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火烧云》中,教师就紧扣内容设置了这样一个练笔: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一种自己想象中的火烧云。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教师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引导:骏马、小狗、狮子都不见了,但大自然这位魔术师的神奇还在继续,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火烧云,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还会有什么不速之客会突然出现,它们会干些什么呢?请你们来说说。学生们纷纷打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一口气连说了好多画面,而在他们意犹未尽之时,笔者则播放了关于火烧云的视频,深化了学生对火烧云的直观体验,随后要求学生接过萧红的笔,用自己的想象来继续丰富课文中的内容。
如此练笔,既尊重了作者在文本中的基本情境和表达风格,又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无限的发挥,成为了教材课文另一种美的演绎。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应该充分借助想象的翅膀,在感知品析语言、涵咏体悟语言、内化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在文本美妙的世界中徜徉,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逐步提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实验小学(1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