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背后的水利之痛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大旱情景犹在昨日,2010年下半年,北方地区再现大旱,且蔓延范围更广,波及到九个省份。
  “就全国来说,只有48%的耕地有灌溉设施,这凸显了在农田水利方面的投入不足。”原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现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副会长冯广志表示。
  正是基于此,2011年“一号文件”锁定水利,在今后的十年,将投入总计达4万亿元人民币用之于水利。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表示,这是中国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历史上重要的一步。
  
  备受关注的旱灾
  一年前的此时,正是西南五省干旱最为严重的时候。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10年4月8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人、1368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分别占全国的80%和74%。与3月底相比,西南旱区饮水困难人口数量有所增加。
  4月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几次弱的阵性降水过程,降雨总量不大且分布不均。据统计,4月1日8时至8日8时,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的累计面平均雨量分别为12.6毫米、16.6毫米、35.8毫米、11.4毫米和23.9毫米,但重旱区多数地区降水不足10毫米。降雨对改善土壤表层墒情及缓和局部旱情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基本没有形成有效径流,水利工程蓄水仍然严重不足,人饮困难程度有所加重,旱情呈发展态势,抗旱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半年之后,北方再现旱情,这次受影响的省份更多,达到九个省份。
  “从去年到现在,4个月没有降一滴雨,水库也见底了,现在想浇地连水都没有。我活了70多岁,这样的干旱经历过三次,但这次是最旱的。”今年春节前,山东曲阜白塔村村民刘兴德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面露愁云,麦苗一天天在枯萎,刘老汉只能干着急:“要是过年前能下场雪,这些苗苗还有救,要是下不了雨,再没水浇,可就难说了。”
  这样的情形目前在齐鲁大地随处可见。据山东省水利厅介绍,目前除半岛地区北部以外,全省大部旱情已超过五十年一遇,先后有5973万亩农田受旱,其中已浇灌3183万亩,目前仍有2781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1%,其中重旱373万亩。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潍坊已达严重干旱等级。
  而据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河北抗旱问题突出表现为,蓄水不足致使抗旱水资源紧张。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分布很不均匀,仅仅集中在岗南、黄壁庄、西大洋等少数大型水库,大部分灌区供水不足甚至无水可供。
  
  农田水利设施缺失
  “造成如此大的损失,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受大气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人为管理的缺失以及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功能衰退等因素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教授朱建军也指出,当前农田水利工程损毁严重,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河道、山塘和水库淤积严重,“夏涝蓄水,冬旱供水”的功能退化较快。
  “旱灾频发,并不能说越来越旱,这是受我国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所决定。”冯广志表示。“我们不像欧州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降水不均,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条件。”
  同时他表示,正因为降水存在区域与季节分配不均,对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条件,而农田水利设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不均。
  在他看来,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不足主要源之于两种情况。一种由于当地历来是丰水区,本身农田水利设施就少。另一种是有农田水利设施,但近年来由于重视不够,缺少维护,最终无法使用。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有同感,他向本刊记者表示,现在很多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代建立的,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因而水利用率偏低。“全国平均利用率只有50%,西部有些地区仅为30%。”
  “村里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我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的。”河北某县农民刘卫国向媒体表示,当初每年冬天热火朝天兴修水利的情景他还记忆犹新。红旗招展,车轮滚滚,人喊马叫,但如今显然是不复存在。
  “当初建的那些沟渠如今损毁严重,一年不如一年了。一些电灌站也因年久失修,基本不用了。碰上旱天或者暴雨,麦田不是引不到水就是排不出水,粮食产量也就相应地减了。”刘卫国叹息着说。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这是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另一方面,农民对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明显动力不足。
  在冯广志看来,这是由农田水利设施的特点决定的。他认为农田水利设施有四个特点,一是离不开;二是起保障作用;三是投入产出不高,经营性差;四是管理难。
  “因为它只是起保障作用,不是天天用,碰上丰水季节不用,只是旱灾来时用用,经营性很差,更多的是社会性、公益性,这样一种设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常常不被人重视。”
  “在庄稼地里花了不少钱,但一般人看不见,只有大灾才有大治,但临时补救,只是杯水车薪。”对此冯广志感触颇多。“比如西南地区年降水是800-1000毫米,本来这个地方并不是旱区,历史上来说,当地修不修水利,都影响不大。气候条件决定了它本来对于水利要求并不高,所以西南五省是水利设施最薄弱的地区之一,只有30%左右。”
  同时,他认为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高,使用管理比较复杂。三个月不用,有些就坏了,管理起来很难。“近几年中央提倡,组建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专门管水的农民自治组织。全国有5-6万家,但这些协会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能力太差,不过它代表着一种方向。”
  姜文来认为,农田水利设施缺失,还有个原因就是重建轻管,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他也坦承,农业是弱势产业,很难调动,需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管理机制。
  
  投入不足
  旱灾背后暴露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欠缺,而设施的缺少彰显了投入的不足。
  李巧云,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武冈市头堂乡党委书记,近几年来一直在为兴修农田水利而疾呼。
  3月11日,在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驻地宾馆,李巧云向本刊记者表示,当前水利设施基础非常滞后,而兴修水利是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农村山塘、水库年久失修、带病运行,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
  去年两会期间,她曾表示,“现在农民有三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农资不涨、看病不贵、水利要兴,希望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
  当时她建议,国家水利、农业部门要积极推行大兴水利的惠民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采取国家补贴一点、省市县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实行政策倾斜,逐步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
  让她感到高兴的是,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大兴水利。她认为,水利可参照通畅工程去实施,“村村通公路以前可能难以想象,但现在却实现了。”
  原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亦表示,“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缺口很大,但急不得。”
  “2010年,国家对农田水利的投资相对较多,大约900多亿,之前的几年,相对较少,平均只有600多亿。整体来看,这几年投入在逐年增长,但增长的幅度还是无法满足水利建设的需求。我估算,每年农田水利的资金欠账大概2万亿左右。”
  在翟浩辉看来,当前水利建设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的欠缺,因而他建议国家应该出台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贷款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等多种形式的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有发力、供水收入的营利性质水利工程贷款的支持力度。
  翟浩辉认为,2011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这是中国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历史上重要的一步,但要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至少还要30年。
  
  旱灾背后暴露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欠缺,而设施的缺少彰显了投入的不足。
其他文献
谣言,无论出自谁口,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都应当受到反对,即使因为客观条件所限暂时真相难明而出现的谣传,也有必要辟谣以正视听。    央视新闻频道最近播出的一组关于“微博辟谣联盟”的报道,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这一民间网络组织的发起人,知名网友窦含章、吴法天、李牧,正在网上受到围剿攻击谩骂。  说实在的,笔者对辟谣联盟遭受非议很不理解,忍不住为他们鸣冤叫屈,因为,在网络上尤其是业已成为新闻舆论集散地的
阳春三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京如期举行。“十二五”开局之年,本次“两会”倍受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将目光更多地投入到未来五年的发展上,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居民幸福感。那么普通民众呢?他们关心的两会话题有哪些,他们又怎样看待这些热点话题?    房价调控  连续攀升的房价,已然成为工薪阶层不可企及的“梦”。如何让房价不再“高高在上”,如何让房子不再成为一场虚无缥缈的梦,国家政策的连续发力带给民众一丝
张杏如 体会阅读的美好  作为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张杏如女士不仅对创作者和出版方满怀期望和愿景,她也一直关注着那些热爱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妈妈们。  做妈妈需要不时地内省,甚至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要去捍卫并守护童年。  阅读本身是有多种形式的,为孩子讲  故事,其实是在传递一种亲情的感受。  一个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就是一个故事,就可以和孩子分享。我现在对小时候的记忆,就是坐在树下乘凉时听妈妈讲故事
Barbie 梦幻厨房(玩具反斗城)  ?579  有4个区域可玩:制作三明治/油炸鍋/炉灶/烤箱。炉子上水沸腾/铁板“滋滋”声,烤箱显示红灯或“叮”做完。还有5罐彩泥给宝宝随意搭配着玩。
随着暑假的到来,国内旅游市场在炎炎夏日中迎来了出游旺季,各大旅行社也纷纷推出了价格诱人的“特价游”。然而刚从北京旅游归来的张小姐,却在享受“特价游”中闹了一肚子不愉快。  “说好的北京一日游,结果长城都没去;连奥林匹克公园只是远远地望着鸟巢拍了几张照片,就带我们离开了。”张小姐抱怨道。  “特价游是否意味着旅游质量下降,旅行社降低服务标准?”在旅游休闲日益走向平民化的今天,一些游客也发出了这样的疑
素有“日出斗金”之称的微山湖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荷花之乡、麻鸭之乡、乌鳢之乡和北方水乡,被誉为“鲁南明珠”。而寨子村就坐落于此。  寨子村位于微山县城南,东临104国道,西邻微山湖湿地保护区,有417户、1500人。数百年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耕作方式,哺育了一代代寨子人,也牵绊着一代代寨子人处于勉强维持温饱的尴尬境地。  为使广大农民尽快过上富裕生活,寨子村支部
住所距离公司有十几公里之遥,平时常用一部电动自行车代步的北京白领小史已经习惯于被称为“低碳男”,不过最近网上一篇帖子让他有些纠结。按照网帖的说法,不管电动自行车还是电动汽车,其实都算不上低碳。小贾不耐烦看网帖上有些繁琐的推演,只是感觉有点怪怪的:“合着我这个低碳男还是非典型的”。  在《民生周刊》记者就“电动汽车是否低碳”制作的问卷调查中,不少受访者认为答案显而易见:“低碳不低碳,扭头往后看”;“
2011年4月28日,为期178天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开幕。自盛唐就开创了博览会先河的浐灞之滨、广运潭上重现了古代港口的繁华和热闹。  然而,作为非贸易性的博览会,这场举全市之力举办的花卉园艺、科技、建筑的盛会将怎样收回不小的投入?世园会到底有着怎样的经济生产力?    助力旅游撬动转型  西安是一个并不缺乏游客的城市,无论是1000多年建都史留下的诸多古都文化遗址、还是3000多年建城史中孕
新入园的孩子特别容易生病,这是孩子入园后家长的普遍认知。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家长要如何应对呢?  转眼又到入园季,对于初入园的孩子,家长喜忧参半,一方面欣喜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另一方面又担心开始集体生活后孩子容易生病。  为什么初入园的孩子易生病?  不少孩子在入园的头几个月,生病在家的日子甚至多于上幼儿园的日子。上一波感冒浪潮刚过,下一轮感冒已经蠢蠢欲动了,这让家长既心疼又困惑:以前孩子在家的时
中秋,农事正紧。惟盼秋收的人们,已然淡漠了节日的概念,不知疲惫地在田间忙碌,收获一年的希望。  因为中秋,学校提前放学。幻想着那顿喷香的团圆饭,我归心似箭,车轮如飞。到家,却发现房门紧锁,可偏偏又忘带钥匙。跑到院里的简易厨房下,冷锅冷灶,未动烟火,不觉喉间一阵酸哽。看来,父母还在地里忙活。无奈,我只好坐在院里看起了书。慢慢,夜色渐浓,一轮圆月悄然爬上山头,白白的月光笼了半个院子,我也平生了些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