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是当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协作探究式教学、创设情景式教学、分层式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c)-0191-01
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中小学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下面就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基于网络环境下我是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
1 自主探究式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系统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地学习。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的实时性和广域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等为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每一堂课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来完成。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引领的作用,学生们为完成该“主题或任务”进行自主观察、认识、理解、操作、探究新知。如,在网络资源搜索课“网海拾贝”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许多搜索技巧查找有关“可可西里”的故事,并把所收集的资料整理成文,题为“神奇的可可西里”,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同时,了解了可可西里的故事,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协作探究式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互教互学,小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提高团结协作的精神。
协作探究式教学可让学习者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使他们分享的不仅是共享的软件,也是集体的智慧,所以在同学间进行协作学习显然要胜过个人的努力。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们对教材产生深层的认识,获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讲网页制作时,设计一个“班级主页”,学生分工协作,有的收集素材、有的制作动画、有的收集资料、有的制作主页等共同来完成作品。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在协作探索,创新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容深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并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提升、评价等。
3 创设情景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教学,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情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创设课堂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制作精美贺卡》一课中,以网络为巨大的背景与空间,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制作一张精美贺卡,所有的图片、动画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查找,有能力的可以自己画自己做,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图片和动画。网络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探索未来世界的兴趣和信心,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更有利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4 分层式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利用网络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学习者可以按照其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等特点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个人需要;此外,个别化教学还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表现方式具有多维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更加便于学生学习。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网上建立相应的学习网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资源,分层练习与检测、多媒体资料等,并介绍学习方法。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相关内容,进行网上练习,也可以通过网页教案中挂接的相关网站上网自主浏览学习,归纳总结。教师的备课不再是简单的设计“教案”,而是设计网络课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并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视听材料、相应的网络资源。
5 问题式教学
基于问题式教学就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创新和探究的能力。网络又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实现空间,它大大拓宽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所能涉及的问题的范围和领域,从而为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如,在学习屏保知识时,我们提出“计算机为什么要设置屏保?”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该问题,教师可加以点拨,提示学生屏保特点是运动的画面,最后从显示器显示原理去讲授计算机设置屏保原因,这样可让学生加深问题的了解,又能发展个性化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6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教师设计多主题、分层次的学习任务提供了便利。首先,网站的非线性结构可呈现多主题的学习任务并允许不同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任务开展学习,打破大班授课中所有学生跟着教师做同一任务的局限。如,在“电子作品制作”学习时,教师可在网站的“学生任务”栏目中,允许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甚至自定题目来搜集资料、制作作品或开展研究。其次,网站的分支结构可以呈现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学习进度自主学习。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层次差别、兴趣爱好不同,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真正培养出具有现代信息素养、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协作精神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艺,李冬梅主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2] 李友兴.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环境的设计和评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 张荣.基于网络应用的中小学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思路.中小学电教.
[4] 方晓明.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评价问题.中小学电教.
关键词: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c)-0191-01
引言
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的今天,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网络环境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在中小学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
下面就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结合具体教学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基于网络环境下我是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
1 自主探究式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是指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系统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地学习。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交互的实时性和广域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等为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每一堂课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任务”来完成。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引领的作用,学生们为完成该“主题或任务”进行自主观察、认识、理解、操作、探究新知。如,在网络资源搜索课“网海拾贝”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许多搜索技巧查找有关“可可西里”的故事,并把所收集的资料整理成文,题为“神奇的可可西里”,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同时,了解了可可西里的故事,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协作探究式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互教互学,小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提高团结协作的精神。
协作探究式教学可让学习者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使他们分享的不仅是共享的软件,也是集体的智慧,所以在同学间进行协作学习显然要胜过个人的努力。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们对教材产生深层的认识,获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如,讲网页制作时,设计一个“班级主页”,学生分工协作,有的收集素材、有的制作动画、有的收集资料、有的制作主页等共同来完成作品。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在协作探索,创新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内容深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进行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并能对众多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提升、评价等。
3 创设情景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教学,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时引发的,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网络环境本身具备的优势使情景教学变得非常容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创设课堂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制作精美贺卡》一课中,以网络为巨大的背景与空间,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制作一张精美贺卡,所有的图片、动画资料,都可以在网上查找,有能力的可以自己画自己做,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图片和动画。网络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探索未来世界的兴趣和信心,创设新颖的教学情景更有利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
4 分层式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利用网络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学习者可以按照其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学习速度;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等特点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个人需要;此外,个别化教学还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表现方式具有多维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更加便于学生学习。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网上建立相应的学习网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资源,分层练习与检测、多媒体资料等,并介绍学习方法。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相关内容,进行网上练习,也可以通过网页教案中挂接的相关网站上网自主浏览学习,归纳总结。教师的备课不再是简单的设计“教案”,而是设计网络课件,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并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视听材料、相应的网络资源。
5 问题式教学
基于问题式教学就是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创新和探究的能力。网络又为基于问题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实现空间,它大大拓宽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所能涉及的问题的范围和领域,从而为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如,在学习屏保知识时,我们提出“计算机为什么要设置屏保?”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该问题,教师可加以点拨,提示学生屏保特点是运动的画面,最后从显示器显示原理去讲授计算机设置屏保原因,这样可让学生加深问题的了解,又能发展个性化教育,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帮助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6 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为教师设计多主题、分层次的学习任务提供了便利。首先,网站的非线性结构可呈现多主题的学习任务并允许不同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任务开展学习,打破大班授课中所有学生跟着教师做同一任务的局限。如,在“电子作品制作”学习时,教师可在网站的“学生任务”栏目中,允许学生自己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甚至自定题目来搜集资料、制作作品或开展研究。其次,网站的分支结构可以呈现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学习进度自主学习。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层次差别、兴趣爱好不同,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真正培养出具有现代信息素养、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协作精神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艺,李冬梅主编.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2] 李友兴.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环境的设计和评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 张荣.基于网络应用的中小学探究性学习的设计思路.中小学电教.
[4] 方晓明.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评价问题.中小学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