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体育舞蹈种类繁多,每一种舞蹈都是一种身体的表达。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都下设舞蹈专业,但目前针对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教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普通高校体育舞教材的建设,希望能为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教材的建设激起一些思想的浪花。
  关键词 体育舞蹈 立体化教材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简称国标舞,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是在古老的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国标舞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自有人类以来,舞蹈就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里,氏族成员在祭祀驱魔、耕耘狩猎时都离不开舞蹈活动。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拉丁美洲,同民间舞蹈演变而成,人们以前叫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原名称为“社交舞”,为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社交舞早在14-15世纪在意大利出现,16世纪传入法国,并在1768年在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法国革命后“社交舞”流传民间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该舞蹈散播到全国各地,并形成一股跳舞热潮,至今不衰。
  一、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立体化教材的研究现状
  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叫“立体化教材”,有的叫“一体化教材”,有的叫“多元化教材”,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提高教学、学习质量,促进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对立体化教材做出了定义:立体化教材是指由不同用途的传统纸介质教学用书和运用现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组成的教学支持系统。就内容而言,包括了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从表现形式上看有纸介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等。立体化教材不仅拓展了教学资源的形态结构,而且带动了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它使得教学的时空结构和活动方式发生了改变,使得学习过程与现实社会生活更加紧密,这些改变告诉我们应该进一步加深对立体化教材的了解。从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理念开始,相关的研究开始增多。国家教育部2003年4月发出《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以后,立体化教材的研究形成一股热潮,相关论文明显增多,2008年达到43篇,是目前的最高值。
  在核心期刊刊载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研究的热点是立体化教材的理论建设;其次是编制者设计制作的立体化教材的评述总结,主要是建设过程的介绍或者心得体会;第三是与立体化教材相关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教材的设计开发和教材出版问题。从数据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没有涉及立体化教材建设具体技术问题的文章。研究发现,无论是否是优秀立体化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1.对立体化教材的本质认识不深入。对于立体化教材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误区,通常认为既有纸介质又有光盘或者网络形式的教材就是立体化教材,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媒介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只是教材的外在形式,其内在的本质是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的立体化设计,以此来实现立体化教材最终目的——为教学提供立体化的服务。
  2.立体化教材产品缺乏教学设计的思想。有些立体化教材产品虽具备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书本、有光盘,也有网络平台,但教育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充分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
  3.立体化教材的编制存在不同步现象。目前,有些立体化教材在编制过程中存在不同媒介形式的教材由不同的团队或个人制作,造成内容不同步,风格不协调等问题。立体化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统一,导致了在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系统性比较欠缺,直接影响了使用效果。
  4.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视角单一。
  (二)国内体育舞蹈教材的研究现状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是由教师进行言传身授,或者本学校教授自己编写的书籍作为教材,虽然现在社会组织都相应的出版了自己的教材。近些年来,尽管舞蹈界的一些有志之士出版了许多关于体育舞蹈方面的理论专著,但是对于高校的普及型体育舞蹈教学来说,内容过于专业化,实用性不强。由于上述原因,造成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材紧缺。然而,教材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之一,没有教材,教学活动就会陷入不科学、不规范的境地,会有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体育舞蹈课程教材的研究,尽快完善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理论体系,己成为规范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当务之急。然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材不统一,有的学校都没有体育舞蹈教材,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张册等人在《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一文中指出,目前高校还没有统一标准的体育舞蹈教材,体育舞蹈教学大纲都是各校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因此大部分的教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编著适合高等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统一教材,最好是根据选修课、专修课和普修课专项素质训练的不同要求,编写系列教材;贺华在《长沙市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选项课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指出,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并没有统一教材,导致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授课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不利于体育舞蹈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二、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一)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在教学中的优势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不仅对推进体育舞蹈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提高舞蹈教材质量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对创新意识培养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创建了大学体育舞蹈学课程教学新体系。
  1.构建新型舞蹈教学模式,创建可持续发展的舞蹈教学体系。
  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应用立体化教材和课程网站,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向体育舞蹈的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体现出教与学并重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   2.提高大学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具有快捷、清晰、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达到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等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这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体育舞蹈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学生开放式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在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主教材内容叙述详略得当,各章节有特色,扩展内容结合学科前沿;配套教学辅助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立体化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自主学习资源,将课堂延仲到课外,加强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4.提升体育舞蹈教学水平,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有利于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因为在教材的编写与修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素材和资料的收集、网络的建设等过程中,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扩宽了学科视野,增加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的能力,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二)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发展趋势
  不得不说转变观念是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未来的发展基础。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和最终完善必将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应着重与以下几个方面。
  1.舞蹈内容和舞蹈课程体系建设是立体化教材建设未来的重心。立体化教材建设必须结合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使课程体系的特色更加明撤,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技能的培养。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舞蹈教材编写出版队伍是立体化教材建设未来的保证。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是一项全新和开创性的工作,担负起这项工作的成员应包括懂得教育原理、教育规律、了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教育专家,应包括熟悉体育舞蹈理论以及有多年舞蹈教学经验的权威专家,应包括明确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了解学生的教师,还应包括编辑、出版发行专家等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能编写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多媒介的、配套的立体化教材。
  3.以立项为手段,构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立体化教材体系是未来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设的重点。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通过策划、立项,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而且通过立项研究的方式,能够发挥各方面的人力、物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地发挥。基础课和专基础课的教材使用少、泛,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基础课程立体教材的资源共享,就会形成巨人的教学能力,能极人地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阶段立体化教材建设主要是围绕经实践检验较为优秀的教材和各级精品课程展开。
  4.教材建设机制的创新是未来体育舞蹈立体化教材建的关键环节。立体化教材建设不是简单的教材的建设,必须着眼于整体来建设,必须打破高校教学对固定教材的过分依赖,应建立以多媒介、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综合体系,创新教材建设机制。
  三、结论
  魏晓芸,张伟,杨文龙提出:“体育舞蹈是群众形式的锻炼手段,具有增进身心健康和情感交流等功效”被舞蹈化了的身体动作在音乐声中如行云流水般畅快,它强调的不是更快、更高、更强,而是能充分体现身体姿态造型和人体在运动轨迹中画出来的路线与队形造型,体育舞蹈所具有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审美感受。对立体化教材与网络化教学系统的利用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新课题,它涵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公共体育立体化教学资源与网络化教学系统,使学生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自主学习,以达到自主发展的最终培养目标。对于体育舞蹈立体化的教材发展及未来走向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童昭岗.体育舞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刘振人.立体化教材建设研讨会召开[J].中国大学教学.2002.
  [3] 周远清.教学创新需要建设精品教材[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3.
  [4] 夏运平.湖南省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 徐洁.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07.
  [6] 赵莉.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项目绩效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目前全国的地铁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地铁专有的建设特点使得地铁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对于建
母亲有许多孩子,他们的小名分别叫冬瓜、南瓜、西瓜,红豆、绿豆、黑豆,茄子、辣椒、葱姜蒜等,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庄稼”,母亲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伺候着,给他们最肥沃的土壤,给他们最充足的阳光、雨露,给他们提供最丰富的营养。  春天的时候,大地苏醒,万物复苏,柳枝开始抽芽,布谷鸟还没唱响婉转的歌喉,母亲就开始准备耕种了。晨曦初露,母亲抬头看看天,根据她多年的经验,昨晚太阳落山时,西边的天
休只看那湛蓝的天际,  其实垓下也有暗流;  尽管枫叶染红了漫山遍野,  孰料今岁却是个悲秋?  既然风帆已经扬起,  又为什么不能暂时搁浅那一缕乡愁?  要走的终将逝去,  该放手时就放手。  就是因为太在意,  所以平添几分心忧。  就算命运已经注定,  相信明天的阳光依旧。  是朋友  就道一声珍重,  因为有你  让我内心不再孤独,  虽历经苦涩  也如饮甘露。  真的该说声谢谢,  你让
期刊
我想写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无关风月,无关冷暖。记录下我所见过的四季时光,写下童年乡里的小桥流水,留住一路上遇见的人的笑容。可是我有时又很想笑自己,笑我忘不了尘缘纷扰,笑我喜欢红尘花草,我想走那条被人理解又被人重视的路,却偏偏歪歪斜斜,走上了早已被安排好的轨道。  人人说:路在脚下。我带着温婉憧憬着远方,漫漫而行,也许花开落叶间,行着的人便会不觉参透了这世间轮回转合的真理。无论是如何繁华似锦,无论是多
这不过是一扇普通的窗。  窗内,不过琅琅书声;窗外,不过几抹翠色罢了。  但,它也不是极平常的窗。  我常从这山顶上教室的窗户向外眺望。我也不知道看什么,但我总会看上很久,很久。  窗外,有几棵极高的香樟。它们伸展的枝干上深刻着褐色的纹路,带着来自泥土的质朴与芬芳,像一张张未能指明方向的地图在无限延展。层层密叶将天空剪得只剩一半的影子和残缺的轮廓。这里,是经常下雨的。一下雨,便是绵绵不断,颇给人凄
期刊
也许是繁重的学业让我们脚步匆匆,无数次的擦肩而过也未能感觉到彼此有些面熟;也许是忙乱的心情让我们冷眼相对,无数的事件也未能激起内心的波澜;也许是与世的隔绝让我们消息闭塞,无数和平外衣下的点点战火也未能触动内心的警铃。但真的是这样吗?风中飘荡着答案。“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我们只是装作没有看见,不愿去关心。  “看见”并不仅仅代表着看见本身。一旦“看见”了就不能再置身事外,就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测量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锻炼态度、体测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阐明了锻炼态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及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评价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国家非常重视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平均分情况、测试等级情况、身高标准体重情况、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指数等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措施。这对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唐山学院 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 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健康的范畴不仅包含体质,还包括环境的适应、心理卫生、疾病防御、卫生保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评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目标领域中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很明确地指出大学生的健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2  摘 要 健美操特有的运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学生运动的欲望,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健美操老师则在促进有氧健身活动中起关键的作用。然而教学模式也就要有一定的改变,找到适合大学健美操的教学模式,很多的人们也就是用“程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健美操课的教学模式上,老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整套动作的设计编排、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