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课中多媒体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已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靜态、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可以使沉闷、单调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谈体会。
  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声音和动态图像相结合,其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生活中的情景难以在课堂上展现,而多媒体能充分运用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信息让有效的生活信息生动再现于课堂。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提出问题:“把8个香蕉和4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回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接着提出:“把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么数表示?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分数的认识。
  2.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
  一般而言,数学知识较抽象,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现在利用多媒体则能够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作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利用多媒体,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就更容易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进而抽象概括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成单位“1”。利用多媒体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单位“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可以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到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分数的意义”。这样不仅淡化重难点,学生参与探索属性的意识也随之增强。
  4.运用多媒体加深概念的理解。
  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教师根据已有的教材和知识作出一系列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再认知和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过程。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测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大动力,因此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老师准备好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并指出什么地方是角。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在操场活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角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运用多媒体将两条边在实景图中分解出来,接着把生活中的画面移走,留下组成角的顶点和边,从而得出角的定义。动画使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新知识。
  5.运用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大化,效率最大化,促进学生愉悦、高效地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出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比值总是三点多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数学家就已经研究出了这一点,演示《周髀算经》,算经中就提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周三径一。利用课件演示,先出示圆,再依次出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圆内接正十二边形、圆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圆内接正四十八边形、圆内接正九十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周长正好是圆直径的3倍,正十二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05828倍,正二十四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1320628倍……教师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发现,而再继续分下去,正二十四边形、正四十八边形……周长越来越接近3.14。通过圆周率的研究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播放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作出的贡献,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在计算圆周率精密值中的作用。让学生经历了圆周率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信息,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6.巧用多媒体,渗透数学美。
  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能够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精心设计了一组图画让学生欣赏,通过欣赏中国的苏州园林、中国的民间剪纸、风筝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对称美,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受到了美的教育。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有趣,从而改变数学课堂的枯燥和沉闷,让课堂更具生命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然而,它不是万能的,只是一种必要的技术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必须遵循“实用、适时、适度”的原则。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实际应用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有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而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发掘计算机更多的用途,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现代数学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在近几年已经全面推进,现在的小学课堂状况一改之前的“死板教学”,无论从课本还是老师的变化看,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学生越来越积极地回答问题,思维更灵活,实践和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课堂 课堂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主导讲课,提出问题,老师作出解答,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下课后背背记记,没有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课堂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事实正是如此,有了想象力就能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的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象。现代教育提倡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核心,可
护发素是使头发恢复和保持柔软性、光泽度和顺滑感的护发产品之一,它对头发具有极好的调理和保护作用。  2014年我国市场销量排名前十的护发素品牌中,有八个是外国品牌,国内品
摘 要: 探究式学习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并且获得知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恰当应用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探究式学习 教学运用  探究式学习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并且获得知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引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观察等找到答案或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1.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及意义  
许多难题除了具有内容的综合性、解法的技巧性之外,还有许多必要因素的隱蔽性,常见隐含条件的概念性等.我们要善于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化隐为显,以便正确求解.  一、不要忽略方程中最高项的系数及根的情况  七年级和九年级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讨论实数根常常出现错误.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明确指出:“人类的思维分为三种:就是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悟)思维。”并且强调指出:“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中,决不能局限于逻辑思维的归纳推理,还必须重用形象,甚至得助于顿悟思维。”  1.形象思维的含义  形象思维是指以具体的形象或图像为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是人的一种本能思维。形象思维的特征是用形象材料来思维,而形象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