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对蛛网膜下隙出血血管痉挛的疗效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和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SAH)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取160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持续性腰大池引流(引流组)80例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置换组)80例.比较两组头痛持续时间、颅内压恢复时间、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及Lingdegaard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引流组头痛持续时间和颅内压恢复时间分别为(7.44±3.21),(6.91±2.87)d,均明显短于置换组的(10.93±4.16),(10.26±3.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1,-6.110,P<0.05).两组治疗前MCAVm、Lingdegaard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引流组MCAVm、Lingdegaard指数明显低于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74,-9.619,P<0.01).引流组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置换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腰大池引流改善SAH血管痉挛的效果更加明显,且能够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机械性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对严重的机械性眼外伤后无光感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者54例(54眼),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54眼中,手术后视力恢复至光感或光感以上者19例(35.19%),但是术后还有35例(64.81%)仍无光感,其中行眼球摘除术者3例(5.56%)。眼外伤后患眼丧失视功能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脱离、致密浓厚的玻璃体积血及视网
目的 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应用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142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清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
目的探讨以高流量高负压的爆破模式行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要点及效果。方法对23例(28眼)白色白内障采取高流量高负压的爆破模式行超声乳化手术,记录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完成情况、超声能量、超声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观察手术后的视力及角膜水肿情况。结果术中完整连续环形撕囊者20例25眼(89.29%),3例3眼(10.71%)发生前囊边缘撕裂;术中实际使用的超声能量为:(19.03±3.31)%,超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