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插图为历史教学锦上添花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教材中插图很多,这些插图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能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丰富的历史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历史插图的教学,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一、摒弃主观臆想,正确认识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不可重现的东西,要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重新认识过去的东西,光靠文字叙述是不够的,课本上的插图恰恰能形象直观地再现历史。如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课中的插图“钻孔石斧”、“鱼纹彩陶盆”、“骨耜”、“栽培稻谷遗存”等,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能够使学生对远古人类的生活有正确、直观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科学、准确把握插图内涵的情况下,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对历史图片进行细腻描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述《张骞通西域》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欣赏插图“张骞出使西域壁画”,然后生动描绘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并提出问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历时多久?在途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他的使命完成了吗?这样一来,教材上的文字符号就转换成了插图上的人物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简单实用,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插图精心设计新课导言,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导入方式。比如在教学《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左手执剑,右手指点江山,踌躇满志。然后导入新课:“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学习完本课,大家就会对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样,通过看、讲、问,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教材的学习上来。
  四、化难为易。突破要点
  教师运用插图开展教学,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洋务运动为何未能使近代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是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又是一大教学难点,教师利用插图“天津机器制造局”来讲解就可简化这一难点。从插图上可以看出,天津机器制造局总体上是中国封建传统宫殿式建筑,不过又加上了一些西洋式厂房和高大烟囱。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这一建筑的特点及其与洋务运动在本质上的相似点,即洋务派只不过是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枝、芽嫁接到了封建主义腐朽制度的树干上,这样怎能真正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呢?学生在这种形象类比的讲解中深刻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本质所在。
  五、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育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以“彼得一世”这幅插图为例,教材内容虽已表明:彼得一世是俄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俄国的专制统治,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为其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但这些表述显然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彼得一世,因此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识图、释图来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感知插图,学生加深了对彼得一世义无反顾、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教材中的插图为学生锻炼分析比较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事物间的本质区别。如在讲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节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比教材中的两幅扇形图,引导其得出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结论;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柱状图,引导其得出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插图“开国大典”艺术地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激动人心的一瞬间,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庄严时刻。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使其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实践证明,利用课本插图能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插图来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N-烯丙基咪唑β-环糊精(N-Allyl-β-CD)和功能化UiO-66(GMA-UiO-66)为单体,采用一步键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杂化整体柱。实验优化了制柱条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意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经过一年的课改学习和实践,我越来越感觉到建立新型师
综合性、人文性作为历史学科最为鲜明的特点,要求历史教学突出重点,更加注重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获得历史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以史为鉴的教学目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爱国意识、民族团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历史教学内容,教师要发掘其教学内涵以及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笔者就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责任意识
一、通史复习模式,时间主线,整体构建 2016年历史高考考试范围的知识点仍然是按照通史体例编写,按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通史顺序呈现
期刊
试卷讲评课是教师在考试之后,对学生答题情况的总结,也是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卷讲评是高三政治教学中的一种常见课型。教师在政治试卷讲评课中要找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抓住重点问题进行讲评。但在实际政治试卷讲评课中,大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核对答案,这就使得试卷讲评成为每次考试完教师必须做但又缺乏实效的一项工作。  一、政治试卷讲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1.以核对答案为主。  试卷讲
加入WTO后,产品责任制度建设刻不容缓,这是由于我国同经济发达国家具有相对完善的产品责任法规与完备的律师制度相比差距较大,难以保障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我国生产
高中地理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对现实生活有极大的帮助。学好高中地理,对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对于高中地理的教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看法。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设问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地理课程中的设问教学做出一些探究。  一、教学为何设问  首先理解设问的意义。设问,是对已经有公认答案的问题提出疑
探讨自制口腔护理用具的制作及在口腔护理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寻找优化的护理方案。用普通牙刷、输液器等材料改良设计制作口腔护理用具;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