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路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等方面着手;教师应该直接使用计算机广播教学、屏幕投影等直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日益频繁的今天,更要求学习者在学会一两种软件的操作使用的基础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具体软件的操作使用技能,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高中 信息技术 创造性思维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97-01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教学也成了学校教育的基础内容。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爱好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使学生紧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措施,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必需的基础。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教育已成为职业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职业高中的学生,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想象力,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学科中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计算机这门新型学科的特点来做好计算机教学。
  一、要改变学生“计算机不重要,玩一玩就可以了”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
  第一印象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陶希的实验研究认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很强,持续的时间也长。因此,上好每一堂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应引起我们每个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制作电子贺卡一课时,教师把几张精美的电子贺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品味,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兴趣浓了,每个学生以最佳的姿态进入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需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
  二、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要引导学生自觉进入自学环节,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自学”即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留足个人空间,在自己寻找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因有教师的引导在思维上有太多的禁锢,学生就会对课本上的操作有所探寻,会经常性地提出一些课堂中与教师认为的“重点”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PowerPoint 2010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只重点讲解并演示一些难懂的如超链接等操作。而那些文本的编辑、动画设计及互动式的设计由于学生有Word2010的基础,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所以可以一概不讲,留给学生去自学并上机实际操作。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VF的“窗体背景图片的动画设计”教学中,教师只讲解一种从左飞入的动画效果,然后问学生还能产生哪些动画效果?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动画效果。比如,有的同学创造出了从右飞入、从上飞入、从下飞入。还有的同学将图片的不同飞入设计用到了标签的动画设计上等等。如此种种,殊途同归,皆大欢喜。
  四、培养能力是目标
  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们敢于实践、乐于实践,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构起来的科学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我们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份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行,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积累性向创新性教学的转变,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改变。新课程方案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有效地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索与实践,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总之,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内因,优化外因,不断探求遵循兴趣发展变化规律,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和兼顾学科特色的有效的兴趣作为培养途径与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雄;关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2)
  [2]魏丽;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3]郭芳;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混凝土喷射机的特点,分析了混凝土喷射机产生扬尘和粘结及拆卸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管理的基本手段.当前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会计审计人员责权不对称等原因造成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比较薄弱.为了加强对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必须从加强资本控
研究了低温氢化-原子荧光法测定钢材中的砷时,介质、酸度等条件对测定的影响及常见元素的干扰情况,建立了用低温氢化-原子荧光法测定钢材中砷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用于
摘要:进入21世纪,便意味着我国已经完完全全步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在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促进了生活的便捷以及工作的高效。因此,随着社会的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也应当发生改变,信息技术也同样应当被运用于教学方案当中去。本文就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现状作为出发,浅论了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就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网络信息平台构建做出阐述,以期为广大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可供
基于国内学者有关“中国英语”的相关论述,从哲学的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了界定并描述了中国英语的几个特点,即它的客观性、可变性和特殊性。从而指出中国英语和美国英语、澳大利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是指以“抢救第一”为基本方针的保护性措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抢救第一”的方针指导下开展抢救性保护。本文首先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威胁的二个方面作出基本论述,从而挖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重要性,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具体施措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  【中图分类号】 G632.2【文献标识码】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67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患者采用腹
如何利用物理习题中隐含条件解答习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