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背后的一盘大棋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历史看,税收制度的变革意义是极为深远的。此前进行的分税制改革,从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看,奠定了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1980年以后,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性增长。但是政府税收收入并没有同步增加,1979年财政收入在GDP的比重为28.4%,到1993年已经下降到12.6%。另一方面,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家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大幅下降。中央财政捉襟见肘,甚至出现了中央两次向地方借钱,但是借而不还的事。一次是80年代中期“能源交通基金”,一次是1989年“预算调解基金”。充实中央财政收入的另一个极具负面影响的办法,是通过扩大货币规模,由中央财政向中国人民银行借钱,这种做法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规模通货膨胀的诱发因素之一。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同时,国家的开支却大幅增加。国家在粮食收购补贴,重点建设投入,特别是铁路、港口等基础建设投入上都受到巨大影响。
  1994年分税制改革重新划分了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在重新划分过程中中央获得了更大的财源,保证了中央财政收入的稳定。有意思的是,分税制改革尽管提高了政府在社会总收入中的分成比例,但是经济生产并没有受到影响。相反,分税制因为使财政变成一本明账,地方政府无法把预算内收入转化成预算外收入以隐瞒实际税收情况,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由于实现税收分成,扩大财政收入成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的目标,这种目标的一致性也促使央地两级政府更积极地扶持经济发展,以实现财政收入的最大化。
  本次营改增改革从范围上将服务业纳入增值税征收对象,于是我们就面对几个问题。第一,是否本次营改增改革会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第二,营改增改革能否刺激服务业发展。
  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还有一种最简单,但却缺乏长远考虑的做法,就是通过土地财政充实地方政府收入。从某些方面我们应该理解土地财政的做法,因为地方政府有许多事情要做,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哪块都是需要很大开销。根据我们对上海郊区镇政府的一些调研,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地区根据城市化程度不同,每年必须要有1亿-5亿元人民币的支出,以完善或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实际上本次营改增改革的一个原则是“事权财权匹配”,也就是谁负责的事情多,谁就应该享有更多财政权力。但从目前财政部领导的一些表态看,似乎希望央地事权和财权往中央集中。尽管为了弥补地方财政收入损失以及改变土地财政,通过新税种的引入可以达到平衡地方收入的效果,但是这些新税种的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而且,如果财权事权向中央集中,如何保证财政支出的效率,毕竟中央政府承担地方事权,在信息、管理等方面都有可能面临比地方政府更高的成本。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也需要细致思考。毕竟相比较于服务业,制造业发展方式要简单得多,依靠要素投入就可以拉动制造业提升。但是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或者要素更为复杂,有些因素甚至是政府无法控制的,比如文化因素、法制因素。简单以营改增改革对制造业的影响比附对服务业影响是需要谨慎的。地方政府如何竞争,这要求地方政府提高自身素质,制定更人性化政策,同时竞争实力的增强也非一朝一夕。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是多么强。
  营改增改革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以来的又一件大事,简单看,营改增改革不过是税目更替,但营改增背后却酝酿着更深刻的问题。所以在营改增改革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公共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客观存在的规律,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他文献
人生如戏,为了生存,为了理想,为了情缘,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上演着不同的悲喜剧.rn有的人为了利益屈从世俗,俯仰权势,丧失了本真的自我,身不由己地自愿或不自愿
任何用理性所得出来的知识都是对事实的解释,把握的是事物的现象,而不是对事物本质的追问,正如尼采所说的理性总是停留在“只有事实存在”的现象中,我们应该要对他说:“不,没
从武汉市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中总结武汉市私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比较武汉市与其他发达地区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窥见武汉市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党的十八大选出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先给自己立“家法”,定规矩,作出“八项规定”,带头践行党的宗旨,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一时间,上行下效,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各级党政
地基工程作为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道路工程质量的基础.为了确保道路工程的稳定性,在地基工程施工中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但由于地基的差异性较大,在实际施工
摘 要 市场经济作为法治与契约相融合的经济形势,在其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产物便是合同,这也是市场经济主体进行商品交换在法律层面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现如今,随着我国油田建设规模逐渐加大,油气田市场的交易行为愈发频繁,法律合同的签约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当然其中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小觑。石油产业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相关企业同样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活跃主体,在通过各式各样合同与外界产生经济往来时,应当对其做
新《土地管理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维护公平正义的程序理念.确定了土地征收的公益目的性要件,完善了征收程序.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及源动力.十大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诸多关于文化建设的意见与指导办法.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建设职能,
工业园区发展与升级,是促进产业增长、增强区域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天津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着手规划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