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d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2015年7月对夏河县拉卜楞镇200个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收入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从低收入到高收入,幸福感的均值是单调递增的,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相对收入对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且高收入家庭比中、低收入家庭更幸福,月收入越多,幸福感也越强。
  【关键词】流动人口;收入;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2年底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会议可以看出,未来10年,中国政治主题将从“和谐社会”转变为“幸福社会”,构建幸福社会也成为政府的施政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1982 年至2012 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由657万上升到2.36 亿人,按照国家计生委的预测,到2050年流动人口规模将达到3.5亿人,流动人口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最近几十年,幸福感的话题吸引了社会学、人口学很多学者的关注。而在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是重中之重。在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增长一直是关注的重点,经济发达国家的人民比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更幸福,富裕的人比贫穷的人更幸福。直到1974年,美国经济学家Easterlin 通过对二战后美国的幸福感调查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美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实际人均收入也显著增加,但人民的幸福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由此,提出了“收入- 幸福”悖论,这也引起了学者们对收入—幸福之谜的进一步关注。
  一、问题的提出
  夏河县流动人口给本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丰富了本地居民的生活,那这些流入人口在本地生活得如何,幸福指数有多高呢?中国社科院的研究表明,2005年感觉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的要低4.3个百分点,而感觉不幸福的人的比例比2004年要高2个百分点。那么,在夏河县拉卜楞镇的流动人口,“收入- 幸福”悖论是否存在? 收入到底如何影响幸福感,流动人口的收入是否已经达到了“收入- 幸福”悖论的阶段? 本文试图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特征
  本文利用2015年7月对夏河县拉卜楞镇200个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收入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夏河县拉卜楞镇居住一个月以上,非本区户口且2015年年龄在15~63岁的流入人口。抽样总体中不包括调查时在车站、旅馆、医院等地点的流入人口。
  在进行抽样时,总样本量为200人,在有效样本中,男性100人,女性100人。农业户口152人,占比重达76%,非农户口48人,占比重24%;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流动人口中29%是初中毕业,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小学教育程度,占66%,其次是高中教育程度,占比重5%;没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从婚姻状況来看,未婚人口4%,已婚的流动人口96%;已婚人口中绝大部分已婚有子女的,其比重达到97.5%,已婚无子女的占2.5%;从年龄来看,调查对象为15~ 63岁,为了分析的方便,将年龄进行分组,将18 ~ 24岁作为一组,编码为1,25 ~34 岁、35~44 岁、45~54岁以及55岁以上各为一组,分别编码记为2、3、4、5,其中35~44 岁的流动人口比重最大,占39%,25~34 岁的人口也接近26%,15~24 岁的流动人口比重也占3.5%,中年是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二)分析方法与变量设置
  本文通过SPSS软件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个人特征因素对幸福感是否相关。
  本文研究的是流动人口的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因变量是五元有序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中“和流出地相比,在本地是否感觉幸福?”的题项来获得,回答类别分别是很幸福、幸福、一般、不幸福和很不幸福,并将幸福感按照从很幸福到很不幸福依次赋予分值1、2、3、4、5。解释变量的选取除了重点研究的收入变量外,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还需考虑一些其它能影响幸福感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诸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的因素。
  三、实证分析
  (一)个人特征因素与幸福感的相关关系检验
  通过交叉列联表的卡方检验( 表1) 可以看出,包含性别、年龄、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等个人特征因素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都是显著相关的。这表明个人特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研究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需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故将这些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二) 收入与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 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平均幸福感为1.81( 最高分为5,代表很幸福,最低分为1,代表很不幸福) 个人月收入差距较大,最小值为1600,最大为4500元,平均月消费额也表现出类似的现象,最小值为700,最大值为2300。
  从表2 可以看出收入和幸福感的简单关系,低收入组的幸福感平均值为1.71,中收入组为1.81,高收入组为2.00,高收入人群的幸福感平均值比低收入人群的幸福感要高,这说明收入- 幸福悖论不适用夏河县拉卜楞镇的流动人口。
  四、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从低收入到高收入,幸福感的均值是单调递增的,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相对收入对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且高收入家庭比中、低收入家庭更幸福,月收入越多,幸福感也越强。
  研究表明,收入只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本文的实证分析证实了幸福感的综合因素论观点,个人特征因素对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据很多文献所言,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有门槛值,即在某个收入以下,随着收入的增加,幸福感会提高,而超过这个临界值后,收入的影响会减小甚至消失。从本文的研究来看,流动人口的收入显然没有达到这个门槛值,即夏河县拉卜楞镇流动人口目前处于随着收入增加会提高幸福感的阶段。所以,在目前阶段,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一、焦灼的小A  一天下午,一个女生轻轻地敲门。她个子很高,身材偏瘦,满脸愁容,肩膀下沉,让人感觉很压抑与无奈,与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女形象相差甚远。看着眼前这个无精打采又满心焦虑的孩子,我的心中不乏几分心痛与不安:她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扰?是什么问题让她这般无奈与焦灼?  二、焦灼背后的秘密  小A是一名高三女生,从小跟爷爷奶奶在乡下住,小学时因为成绩优秀,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学。小A家庭比较富裕,但父
【摘要】丧葬礼俗是民俗的一部分,其出现是一个事实,和自然界里的其他事物的出现一样,缘起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是一种综合性的产物。哈尼族的丧葬习俗传至今天已经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一套丧葬礼俗,其中的“哭丧”仪式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关键词】哈尼族;丧葬礼俗;哭丧  【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  “民俗对人的控制,是一种‘软控’,但却是一
【关键词】自我暗示;自我调节;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65-04  【作者简介】韩丹,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第四中学(吉林延吉,133000)教师,二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不少初中生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放
教师培训专业化要求以教师为中心开展培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教师培训”向“教师学习”的转变,丹麦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提出的全视角学习理论为开展指向“教师学习”的培训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理论认为,所有学习都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个体与所处环境的互动过程,一个是个体心理的获得过程。由此,总结出了学习的三个维度——内容、动机与互动。基于该理论,教师线上研修不仅要关注研修内容的设计,而且要激发教师的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创业者更是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手机APP上,以致APP的数量达到了井喷的状态,更多设计师更是将APP界面的设计局限于视觉审美上。互联网的便利让移动端智能手机的使用人群覆盖率扩大,但针对不同人群而专门设计的APP只是浅尝辄止阶段。然而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扩展了互联网的使用价值领域,使得视障
【摘要】导演李安在1995年执导了他的电影处女作——《推手》。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有关中西年轻人在移民美国之后,与前去一同生活的中国老人之间因思想观念不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其本质是中国老人在国外遇到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对于电影中细节的观察以及在国外三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国老人出國不适应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出应对方式,期待能帮助在国外遇到同类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人们找
【摘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海洋非遗资源在传承传播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首要任务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传统海洋非遗资源的困难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在“一带一路”战略策略下,特别是在“互联网 ”的形势下,海洋非遗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全球化;海洋非遗;传承传播;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自
2010年11月24日,黄华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他逝世后,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为“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资历最老的外交家”,美国《纽约时报》也罕见地发表悼念文章,称他是“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从1936年随斯诺进入陕北时的一介书生到新中国的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70多年的外交生涯,外交经历之丰富,友好交往之广泛,堪称外交界的奇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见证了新中国的
【摘要】空间关系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关系,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征手段或处理方式。本文仅从现代汉语方位名词“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出发,分别对在具体语境中“上”和“下”所表示的具体位置关系进行解构,希望对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方位名词细节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关键词】方位名词;方位认知;意象图式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一、方位认知与意象图式  方位名词
【摘要】近十几年来小户型住宅成为现代居住空间主流之一。欧美家具占据多数,中国的家具文化正面临着与普通市民渐行渐远的危机。在国势强盛的今天,中国家具文化的复兴势在必行。如何解决现代中式家具对中国传统家具最高峰的明式家具的传承,如何将现代中式家具融入小户型住宅,如何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和感悟家具文化,是本论文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笔者研究并设计了面向小户型住宅的简约实用而多功能的现代中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