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7个不等式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ldoc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的发病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称得上是常见病。然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尚存在着不少误区。在此,笔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为患者朋友对其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澄清,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高血压≠高血压病
  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血压的标准定为:正常成年人为18.66/11.99千帕或以下,高血压为21.33/12.66千帕或以上,临界性高血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如果连续3日在早晨起床前测得血压超过21.3/12.7千帕(160/95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但与高血压病还不能等同。高血压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而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占所有血压升高疾病的90%。另有约10%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一定需要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病、临界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和基础疗法,目前研究证明,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有:1.控制体重;2.限盐摄入;3.戒烟;4.避免情绪波动;5.合理运动。
  
  凡能降低血压的药≠理想药
  降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也不是评定药物疗效的唯一标准。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在降压的同时,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保护“靶器官”,无明显不良反应,这类药物适合长期服用,才是最为理想的药物。
  
  降压越快、越低≠越好、越安全
  一般来讲,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即使血压水平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平稳而逐步降压。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极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一天降压药的最后一次放在临睡前或仅在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是危险的。当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压可自然下降20%,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倘若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2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使病人发生意外。有临床研究报道,致命性脑血管意外中约有40%是由于低血压所致,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若收缩压低于13.3千帕(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原有血压15%~20%,则更易发生脑血栓。因此,科学家强调按人类生物钟用药,即上午9~10点、下午14~15点各用一次降压药更为安全有效。
  
  降压的新药≠对各期、各类高血压病人均有利
  新药需接受长期、大量的临床验证。如不同类型二氢吡啶类钙阻滞剂,作用部位和程度各不相同;尼群地平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较强,更适合于合并冠心病或有心肌肥厚的患者;尼莫地平可透过血脑屏障,改善脑部供血,此药适用于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的高血压病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阻止心肌肥厚进展的作用,因此,适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但以心腔扩大为主的心衰病人应慎用。
  
  血压降至正常≠治愈
  临床上有不少高血压病人,经住院或门诊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就自认为治愈了,从而停止治疗。结果没几日又复发,再服药。这样治疗,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目前医学家们推荐依据患者不同病情灵活选药的具体化阶梯治疗方案,即所有药物初用时都应自小剂量开始,待血压下降至预定水平,且稳定一段时间(6个月)后,可减少用药种类、剂量,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并提高坚持治疗的顺从性。
  
  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治疗
  不少高血压病人,以为自我感觉很好,就自动停药且不再检查,直到发生严重的“靶器官”损伤(脑中风、高血压肾病、心肌梗塞等)后,才醒悟。由于老年人有生理性退变,对高血压的应激反应不及时,临床上典型的头痛、头晕等高血压病人服了某种药或经过较系统治疗后,血压暂时处于机体可以承受的限度,其自觉症状亦不明显。但莫让这种“无异常”和“良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因为,老年人心中再有数,也不如通过医疗诊查有数。因此,自行停止治疗是有害的。
  〖编辑:迟昊〗
其他文献
夏至之后,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最差,以下四点保健措施,有助于他们安全度过盛夏难关。一、早睡早起适当午睡盛夏,白天时间长,夜晚睡眠时间短,老弱者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能有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晨起后在初升的阳光下进行户外锻炼,以顺应阳气的生长。中午气温最高,适当午睡能弥补夜间睡眠时间的不足。医学专家研究调查,老弱者炎夏午睡能降低脑
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人们生活节奏在加速,经常处于紧张的气氛之中,没有充裕时间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如何结合日常生活与具体环境进行一些保健活动?这里介绍3分钟的中医养生术,它简单易学,只需举手抬足之劳,男女老幼皆宜,如持之以恒,可以收到明显的保健效果。  1.清晨起床前,用3分钟以手掌贴紧前额,左右来回抹动数十次,使之发热,有利预防与治疗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用脑过度引起的记忆力减退等症;再次,以双手揉
三、气功因何难以推广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阴康氏就编练了包括“吹吁呼吸”在内的“消肿舞”。以后逐渐被称为吐呐、导引、行气、意守、内丹、坐禅等等。真正“气功”这一称谓的兴起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刘贵珍和一名老中医商定采用,于1949年在冀南卫生会议上正式公开。此后,气功研习者把对气功的调控由呼吸与动作结合,发展到今天的呼吸、动作、导语、音乐共同对意念实施调理的练功方式。近年来
在凉台上种些花草,既能美化生活,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又能满足久居市井城中之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渴求的需要。在我所居住这栋八层楼的上下左右的邻居凉台上,均是花木葱郁的蔚然景观,颇惹人注目。唯有咱家的凉台,一无名花二无贵草,尽是一些平淡无奇的农家瓜果蔬菜。一盆大葱,一钵子大蒜,三五棵包菜花卷,七八颗茄子、辣椒,紧挨墙根处,置有三堆沃土,种了一棵雪豆、一枝葫芦、一棵黄瓜和一棵丝瓜。那也别致的豆藤袅娜,瓜蔓
想要获得健康并不一定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接受以下25个健康小计谋,不久你会发现,原来点水也能汇集成河,小付出也会有大回报呢!小计谋1:每天早晨洗脸时,顺便将冷水轻轻吸入鼻腔进行清洗。大回报:一举两得——既刺激了鼻腔又打扫了卫生。鼻腔经过这样的每日一练,渐渐习惯了低温,再有冷空气入侵,也就见怪不怪,不会动不动就感冒了。小计谋2:在洗漱室抬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挂上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每天刷牙前先想象一下自
时间过得真快,跟王长英老师学练中华昆仑瑜伽快两年了。当初体检得知自己得了肝内胆管结石,西医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时,沮丧之余仍在苦苦探寻治疗方法。后来在网络上知道王长英老师气功专治结石病后,进而在期刊上查到王老师的文章,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给王老师去了电话,当时李林生正在求治,与李林生通话得知他的结石成功排出后,增强了我的信心。到苏州后王老师立即给我发功,第二天王老师亲自指导我冲洗到了泥沙状的结石,后面的
养生,《内经》称之为“道生”,《千金要方》亦称为“摄生”。今人多称为“保健”,是强健身体,抵抗衰老,防病御病,延年益寿之意。“治未病”——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历代医家、养生家的养生思想,亦如《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古人之养生,其意深广,岂敢小视!何者为养生?觉悟人生,善待人生,为避诸苦而勤于“调正身
人到老年,很容易因为日渐衰老而感到自卑、无奈。而生理和心理专家却告诉我们,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优势,他们的生活依然精彩并且更有价值。l更聪明。智力测试年龄越大得分就越高,老年人推理和记忆的速度可能会减慢,但是质量并不低。2更坚强。年龄越大的人,心理防御机能越健康。3更强有力。大多数人在中年时期才达到其生活和事业的巅峰,这是一个能战胜一切,最强有力的时期。老年人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并具有极大的满足和安全
捏腋窝 中医认为,经常按捏腋窝可使人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延缓衰老。方法如下: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中、食、无名指,有节律地轻轻捏拿腋下肌肉3~5分钟,早晚各1次,切忌用力过猛。  远眺 登高远眺,可调节眼肌和晶状体,减轻眼睛的疲劳,改善视力。具体方法是:每天早晨、傍晚或大脑疲劳时,在自家的阳台或登上山峰,有规律地转动眼球和平视远处的山峰、楼顶、塔尖等景物。长年坚
汤,是家庭最容易制作而又最容易消化、最富于营养的食品之一。世界各国都有以汤疗疾的做法,但不尽相同。例如我国民间广泛流传鲫鱼汤能使产妇增加乳汁分泌;日本人相信海带汤具有极高的补效;地中海和北非国家的人们常服用大蒜汤来防治疾病;朝鲜人认为常喝蛇汤能提高性机能;苏格兰的老人喜欢喝洋葱麻雀汤来御寒;美国人则认为味道鲜美的鸡汤可预防疾病。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各种汤菜的确是一种健康食品,不仅能使人增进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