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迈出了全面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事变之后日本竭力掩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将事变的责任推给中国,进行不真实的报道,混淆视听以此来蒙蔽日本民众,乃至世界民众的眼睛。因此,日本民众所作出的反应可以说是倾向于日本,责难中国。本文从《盛京时报》的报道来分析和阐述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民众所持有的看法和态度。
[关键词]盛京时报;九一八事变;日本民众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76 — 02
1906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中岛真雄在沈阳创刊了日本在我国东北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该报也是日本在华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中岛真雄是日本积极宣传对外侵略扩张的代表人物,在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创办的《盛京时报》和《顺天时报》是日本侵略扩张的舆论宣传工具,是研究近代以来东北地区重要的历史资料。九一八之后,《盛京时报》影响力迅速增强,成为称雄东北地区的报纸,该报主要是宣传日本政府的政策、主张、纲领等,是一份典型的带有政治倾向性的报纸,是日本营造侵略舆论和殖民地思想的急先锋和桥头堡。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的铁路,污蔑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下令不得抵抗,原地待命,日军迅速的占领了北大营和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该事变的发生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一次侵略行为,是违反国际道义的。但是日本各界,通过舆论宣传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了有目的的歪曲和掩饰,把日本粉饰成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本文主要是通过《盛京时报》对事件的相关报道,分析事变后日本民众的态度。
一、《盛京时报》对事件的歪曲报道
(一)歪曲事实真相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处于事发之地的《盛京时报》无疑成为了报道该事件的主要媒体之一,日本最大限度的利用该报的“真实性”、“详尽性”和快速性来美化其侵略行径,为自己营造舆论优势。“十八日满铁南行第十四次列车通过后,于午后十一时许,在北大营西方,突有中国正规兵,依将校指挥之下,爆炸南满铁路,一齐开枪攻击,该守备军对之立即开枪应战,使华军遁走于北方。” ①这样的一则报道轻而易举的将挑起事件的责任强加到中国一方,是中国作出了如此“不义”的行为;日本则成了受害者,是正义的一方,“日本军事行动,为自卫权之发动,中日两军之发动,非国际法上所谓之交战状态”。②
(二)歪曲事件的处理过程
1931年9月26日,《盛京时报》刊登了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声明:“日本政府平素以增进中日两国亲善,举共存共荣之实为一定方针,苦心努力,始终期望实现”,③但“不幸于过去数年间,中国官民之言动,屡次激刺日本国民的感情”,④使得日本民众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尤在与日本有最密切利害关系之满蒙地方,最近频发不快事件”,⑤虽然日本坚持“友好公正之政策”,⑥“但中国一般国民的心理,对于日本终不与以同一精神之印象。”⑦一再指明在事件的解决过程中,日本方面一直不懈努力,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的争端。是中国政府和民众不顾两国的长期友谊,多次作出伤害日本民众情感的举动,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出尔反尔。
(三)歪曲中国民众的正义之举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激起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反日运动日益高涨,面对中国民众的合法做法,日本却颠倒黑白,向中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日本对华排日抗议预定8日晚正式发表”,⑧并且在上交于国际联盟理事会的报告中列举中国政府和民众的种种恶劣的排日行为:“奉天地方,因贼匪横行之频繁,多数商铺仍有闭锁状态,由日本军队为之饬止,暴民约一千名,袭击大中各学校”,“在海龙附近,约有四千名之中国贼匪横行”。①不言而喻,日本这种夸大中国反日运动的报道,就是在叙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日本的种种军事行动都是出于自保,是被迫的,没有任何侵略的色彩。
可以看出,日本利用《盛京时报》所刊登的这些报道,无非都在阐明:中日之间的种种矛盾在于中国,而不在于日本,是中方不顾两国多年来的交往,一味的做出伤害两国友谊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中日军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实属自卫行为,没有违反国际法。值得注意的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不在日本,日本民众无法直接的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只能通过日本媒体的各种报道来了解,因此,日本媒体对于九一八事变不真实的报道,就会对日本民众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和看法产生重大影响。
二、日本民众对九一八事变的不同立场
(一)满洲事变属于日本的正当防卫
虽然九一八事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侵略中国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的基本国策。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国内民众不满情绪日发高涨,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转移民众的关注和保护“满蒙生命线”,日本需要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很快以受害国的角色出现,批评中国的不法行为,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抗议中国的舆论,认为中国的行为是危害日本利益的,是对日本的一种的欺压。《盛京时报》在1931年9月22和9月23日刊登了这样的报道:“日报评论奉天事件:认定为正当防卫行为”和“日军在满洲军事行动采取自卫手段而已”,“标以严肃拥护权益,及满洲交战状态”,“对于此次事件之发端,由于破坏满铁,均表愤慨,认为日军此次行动,系属正当”。很明显该报道强调的是日军的行动属于自卫行为,是被中国军队逼迫所作出的无奈之举,只是在保护日本的正当权益,没有违反国际法当中的任何一条,不带有蓄意侵略中国的意图。
(二)主张对中国政府坚持强硬立场
满洲事变发生后,日本采取各种舆论宣传,把日本打扮成是积极解决事变的一方,并且是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努力;而中国方面则故意拖延事件的解决,毫无诚意。再加上日本对中国民众反日运动的夸大和虚假报道,使得日本民众认为“中日两国间之交涉悬案,约达一百余件,此外未解决之小事件无数,中国侧蔑视邻邦友谊,官民协力以暴力方法,实行煽动排日”,②出现了“日本舆论,渐次沸腾,对华外交不满意之声浪,达于高潮。”③尤其是日本工商界的反应最为强烈,“对华关系深有力团体,日华实业协会”,④纷纷发出强硬声明,“揭扬纠弹中国之气势”,⑤要求全国工商业者“出以对华强硬举国一致之态度”,⑥指出“近来中国官民,每蔑视我国正当权益,遂行其有背国际和平的根本意义之排日排货,采取挑战的行动,出以不逊态度”,⑦对于满洲事件“断然希望根本的解决”,⑧以维护日本商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日本民众认为政府的外交政策过于软弱,导致事件迟迟不能解决,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以求事件的尽快解决,希望政府在中日交涉中要拿出强硬的态势,不要一味的退让,这样只会助长中国人的气焰,事件的解决会越来越难。 (三)指责中方破坏两国友谊的做法,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
日本民众认为,中国政府和民众的不理智行为,是对中日两国友谊的一种践踏和破坏,并且“中国政府不省责任,内外虚假伪宜传”,⑨“官民协力以暴虐方法实行煽动排日”,{10}中国政府不愿承担责任,利用各种舆论手段进行虚假的宣传,而且和民众相互勾结,制造中日之间的种种摩擦,利用各种手段煽动全国的排日活动,乃至酿成流血事件,全然不顾中日两国之间长久以来的良好情意,严重的挫伤了日本民众的感情。日本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和尝试都是在维护两国的友谊,希望实现中日之间的共荣,实现东亚的和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中方继续如此,“我国民应举国一致,纵有如何牺牲”,{11}也因该“铲除将来之祸根”,{12}“为谋东洋和平”{13}而在所不惜。
从上述日本民众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反应来看,日本在舆论宣传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这些报道完美的掩饰了其侵略中国的野心,和侵略行径的卑鄙性和可耻性,成功的将九一八事变的真相雪藏起来,淋漓尽致的上演了一部精心策划的侵略剧目,在舆论上赢得了先机。在日本极力的宣传之下,中日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日本民众的反华思想越演越烈,使得日本民众开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持日本的侵略行为,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也在国内为武装侵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为日后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赢得了较充分的民众条件,也为日本战车的急速滚动打上了优良的润滑剂。
〔参 考 文 献〕
〔1〕盛京时报.第80卷.
〔2〕李玉敏.《盛京时报》关于“九一八”事变报道评析〔J〕.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2012,(03).
〔3〕齐辉,林晓婵.论 “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舆论宣传与势力扩张〔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卷,(05).
〔4〕齐辉.《盛京时报》与九一八事变〔J〕.民国档案.2009,(03).
〔5〕赵嫱.九一八事变后《盛京时报》社论研究(1931——1937年)〔D〕.辽宁大学,2012,(05).
〔6〕叶彤.“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言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
〔7〕徐晓飞.九一八事变后的民众反应〔D〕.吉林大学,2007.
〔8〕易显石,张德良,等.九一八事变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M〕1981.
〔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杜 宇〕
[关键词]盛京时报;九一八事变;日本民众
[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76 — 02
1906年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中岛真雄在沈阳创刊了日本在我国东北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盛京时报》,该报也是日本在华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中岛真雄是日本积极宣传对外侵略扩张的代表人物,在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创办的《盛京时报》和《顺天时报》是日本侵略扩张的舆论宣传工具,是研究近代以来东北地区重要的历史资料。九一八之后,《盛京时报》影响力迅速增强,成为称雄东北地区的报纸,该报主要是宣传日本政府的政策、主张、纲领等,是一份典型的带有政治倾向性的报纸,是日本营造侵略舆论和殖民地思想的急先锋和桥头堡。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的铁路,污蔑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下令不得抵抗,原地待命,日军迅速的占领了北大营和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该事变的发生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一次侵略行为,是违反国际道义的。但是日本各界,通过舆论宣传对事件的真相进行了有目的的歪曲和掩饰,把日本粉饰成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本文主要是通过《盛京时报》对事件的相关报道,分析事变后日本民众的态度。
一、《盛京时报》对事件的歪曲报道
(一)歪曲事实真相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沈阳,处于事发之地的《盛京时报》无疑成为了报道该事件的主要媒体之一,日本最大限度的利用该报的“真实性”、“详尽性”和快速性来美化其侵略行径,为自己营造舆论优势。“十八日满铁南行第十四次列车通过后,于午后十一时许,在北大营西方,突有中国正规兵,依将校指挥之下,爆炸南满铁路,一齐开枪攻击,该守备军对之立即开枪应战,使华军遁走于北方。” ①这样的一则报道轻而易举的将挑起事件的责任强加到中国一方,是中国作出了如此“不义”的行为;日本则成了受害者,是正义的一方,“日本军事行动,为自卫权之发动,中日两军之发动,非国际法上所谓之交战状态”。②
(二)歪曲事件的处理过程
1931年9月26日,《盛京时报》刊登了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声明:“日本政府平素以增进中日两国亲善,举共存共荣之实为一定方针,苦心努力,始终期望实现”,③但“不幸于过去数年间,中国官民之言动,屡次激刺日本国民的感情”,④使得日本民众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尤在与日本有最密切利害关系之满蒙地方,最近频发不快事件”,⑤虽然日本坚持“友好公正之政策”,⑥“但中国一般国民的心理,对于日本终不与以同一精神之印象。”⑦一再指明在事件的解决过程中,日本方面一直不懈努力,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的争端。是中国政府和民众不顾两国的长期友谊,多次作出伤害日本民众情感的举动,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出尔反尔。
(三)歪曲中国民众的正义之举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激起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反日运动日益高涨,面对中国民众的合法做法,日本却颠倒黑白,向中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日本对华排日抗议预定8日晚正式发表”,⑧并且在上交于国际联盟理事会的报告中列举中国政府和民众的种种恶劣的排日行为:“奉天地方,因贼匪横行之频繁,多数商铺仍有闭锁状态,由日本军队为之饬止,暴民约一千名,袭击大中各学校”,“在海龙附近,约有四千名之中国贼匪横行”。①不言而喻,日本这种夸大中国反日运动的报道,就是在叙述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日本的种种军事行动都是出于自保,是被迫的,没有任何侵略的色彩。
可以看出,日本利用《盛京时报》所刊登的这些报道,无非都在阐明:中日之间的种种矛盾在于中国,而不在于日本,是中方不顾两国多年来的交往,一味的做出伤害两国友谊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中日军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实属自卫行为,没有违反国际法。值得注意的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不在日本,日本民众无法直接的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只能通过日本媒体的各种报道来了解,因此,日本媒体对于九一八事变不真实的报道,就会对日本民众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和看法产生重大影响。
二、日本民众对九一八事变的不同立场
(一)满洲事变属于日本的正当防卫
虽然九一八事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侵略中国则是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的基本国策。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国内民众不满情绪日发高涨,日本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转移民众的关注和保护“满蒙生命线”,日本需要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很快以受害国的角色出现,批评中国的不法行为,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抗议中国的舆论,认为中国的行为是危害日本利益的,是对日本的一种的欺压。《盛京时报》在1931年9月22和9月23日刊登了这样的报道:“日报评论奉天事件:认定为正当防卫行为”和“日军在满洲军事行动采取自卫手段而已”,“标以严肃拥护权益,及满洲交战状态”,“对于此次事件之发端,由于破坏满铁,均表愤慨,认为日军此次行动,系属正当”。很明显该报道强调的是日军的行动属于自卫行为,是被中国军队逼迫所作出的无奈之举,只是在保护日本的正当权益,没有违反国际法当中的任何一条,不带有蓄意侵略中国的意图。
(二)主张对中国政府坚持强硬立场
满洲事变发生后,日本采取各种舆论宣传,把日本打扮成是积极解决事变的一方,并且是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努力;而中国方面则故意拖延事件的解决,毫无诚意。再加上日本对中国民众反日运动的夸大和虚假报道,使得日本民众认为“中日两国间之交涉悬案,约达一百余件,此外未解决之小事件无数,中国侧蔑视邻邦友谊,官民协力以暴力方法,实行煽动排日”,②出现了“日本舆论,渐次沸腾,对华外交不满意之声浪,达于高潮。”③尤其是日本工商界的反应最为强烈,“对华关系深有力团体,日华实业协会”,④纷纷发出强硬声明,“揭扬纠弹中国之气势”,⑤要求全国工商业者“出以对华强硬举国一致之态度”,⑥指出“近来中国官民,每蔑视我国正当权益,遂行其有背国际和平的根本意义之排日排货,采取挑战的行动,出以不逊态度”,⑦对于满洲事件“断然希望根本的解决”,⑧以维护日本商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日本民众认为政府的外交政策过于软弱,导致事件迟迟不能解决,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以求事件的尽快解决,希望政府在中日交涉中要拿出强硬的态势,不要一味的退让,这样只会助长中国人的气焰,事件的解决会越来越难。 (三)指责中方破坏两国友谊的做法,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
日本民众认为,中国政府和民众的不理智行为,是对中日两国友谊的一种践踏和破坏,并且“中国政府不省责任,内外虚假伪宜传”,⑨“官民协力以暴虐方法实行煽动排日”,{10}中国政府不愿承担责任,利用各种舆论手段进行虚假的宣传,而且和民众相互勾结,制造中日之间的种种摩擦,利用各种手段煽动全国的排日活动,乃至酿成流血事件,全然不顾中日两国之间长久以来的良好情意,严重的挫伤了日本民众的感情。日本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和尝试都是在维护两国的友谊,希望实现中日之间的共荣,实现东亚的和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中方继续如此,“我国民应举国一致,纵有如何牺牲”,{11}也因该“铲除将来之祸根”,{12}“为谋东洋和平”{13}而在所不惜。
从上述日本民众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反应来看,日本在舆论宣传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这些报道完美的掩饰了其侵略中国的野心,和侵略行径的卑鄙性和可耻性,成功的将九一八事变的真相雪藏起来,淋漓尽致的上演了一部精心策划的侵略剧目,在舆论上赢得了先机。在日本极力的宣传之下,中日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日本民众的反华思想越演越烈,使得日本民众开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持日本的侵略行为,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毁灭性的灾难。同时也在国内为武装侵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基础,为日后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赢得了较充分的民众条件,也为日本战车的急速滚动打上了优良的润滑剂。
〔参 考 文 献〕
〔1〕盛京时报.第80卷.
〔2〕李玉敏.《盛京时报》关于“九一八”事变报道评析〔J〕.近现代史与文物研究.2012,(03).
〔3〕齐辉,林晓婵.论 “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舆论宣传与势力扩张〔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卷,(05).
〔4〕齐辉.《盛京时报》与九一八事变〔J〕.民国档案.2009,(03).
〔5〕赵嫱.九一八事变后《盛京时报》社论研究(1931——1937年)〔D〕.辽宁大学,2012,(05).
〔6〕叶彤.“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言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
〔7〕徐晓飞.九一八事变后的民众反应〔D〕.吉林大学,2007.
〔8〕易显石,张德良,等.九一八事变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M〕1981.
〔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杜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