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诗友写好一首诗,我看后觉得不错,便说:“拿去发表吧。”他却微微一笑说:“不,让它再‘焖’一会儿吧!”说着便拉开抽屉轻轻地放了进去。看着他那种认真的举动,仿佛这抽屉内,真有一定温度似的。我不禁哈哈大笑:“作诗又不是做米饭,没听说还要再‘焖’一會儿的。”听了我的话,他严肃地说:“诗,固然不是米饭,供人饱食,但一定要像美酒一般,能耐人品尝。”
这对我颇有启发。事后想想,愈觉有理。一个工程设计,一个作战方案,一个工作计划,等等,拟定之后都要斟酌再三。那么写诗、作文又何尝不需反复推敲呢?我们一些作者却迷信什么“即兴”一首,“口占”一篇,甚至填上“急就”二字,匆匆出手,以示自己“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老作家姚雪垠在谈他写作长篇巨著《李自成》的体会时说,他从来没有过“文思如泉”,只靠下苦功,不靠来灵感。老作家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一个初试笔墨的新手又该如何?
任何艺术品的创作,包括比较完美的艺术品,都是难免有缺点或不足之处的。因此,作品完成之后的反复斟酌,非常必要。画家作画后,总要退后几步,细细端详一番,再增添几笔;歌唱家、演奏家在反复练唱、习奏之后,也总要听听录音,以发现不足,再纠正几处。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不但要钻进去,而且得跳出来,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更准确地绘形传神。这也和打铁一样,非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够完美成形。我们都知道,汾酒、茅台等名酒,如在酿成之后,再窖藏几年,就更加清香味美。这里有个升华过程。当然,所谓“焖”诗,并不真的要在抽屉里藏多久,而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反复推敲,反复加工。诗稿,白纸黑字,自然不能如酒那样“焖”出新的色味,但经过这样的“焖”,倒是可以“焖”出一些新的意境和新的诗句。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所以,诗写成之后,还是先由自己回味再三,斟酌推敲,“焖”它一会儿为好。
这对我颇有启发。事后想想,愈觉有理。一个工程设计,一个作战方案,一个工作计划,等等,拟定之后都要斟酌再三。那么写诗、作文又何尝不需反复推敲呢?我们一些作者却迷信什么“即兴”一首,“口占”一篇,甚至填上“急就”二字,匆匆出手,以示自己“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老作家姚雪垠在谈他写作长篇巨著《李自成》的体会时说,他从来没有过“文思如泉”,只靠下苦功,不靠来灵感。老作家尚且如此,那么,对于一个初试笔墨的新手又该如何?
任何艺术品的创作,包括比较完美的艺术品,都是难免有缺点或不足之处的。因此,作品完成之后的反复斟酌,非常必要。画家作画后,总要退后几步,细细端详一番,再增添几笔;歌唱家、演奏家在反复练唱、习奏之后,也总要听听录音,以发现不足,再纠正几处。由此可见,艺术创作不但要钻进去,而且得跳出来,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更准确地绘形传神。这也和打铁一样,非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够完美成形。我们都知道,汾酒、茅台等名酒,如在酿成之后,再窖藏几年,就更加清香味美。这里有个升华过程。当然,所谓“焖”诗,并不真的要在抽屉里藏多久,而是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反复推敲,反复加工。诗稿,白纸黑字,自然不能如酒那样“焖”出新的色味,但经过这样的“焖”,倒是可以“焖”出一些新的意境和新的诗句。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所以,诗写成之后,还是先由自己回味再三,斟酌推敲,“焖”它一会儿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