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提出了四条优化策略:优化任务目标,增强任务的目的性;优化任务设计,增进任务的针对性;优化任务过程,凸显任务的实效性;优化评价机制,发挥任务的激励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任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在此教育理念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上来。
二、问题的提出
课堂上的常见现象之一是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低下。究其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了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师该如何优化任务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认为可采取四条任务优化策略:优化任务目标以增强目的性;优化任务设计以增强针对性;优化任务过程以凸显实效性;优化评价机制以发挥激励性。
三、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优化策略
(一)优化任务目标,增强任务的目的性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的方向,衡量教学的尺度。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上课之前应先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才能围绕着目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才能抓住课堂的重点,有效地学习。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应关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任务实施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善于提出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交流和表达为最终目的。
(二)优化任务设计,增进任务的针对性
一个班级,学生层次有不同,课堂设计的任务也应有难易。它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来重组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任务,引领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任务设计要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遵循“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活动设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任务,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想象、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优化任务过程,凸显任务的实效性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怎样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优化任务过程,凸显任务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面对课堂随时可能出现的动态生成问题,要善于发现、点化、提升、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一定要在适宜的情境下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解决的问题,要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完成,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经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形成小组意见,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行研讨、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四)優化评价机制,发挥任务的激励性
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才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去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优化评价机制,尤其要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机制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与逻辑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它智能的发展,着眼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课堂。面对全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应以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准绳,结合实际,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把学生放置在一个宽松、和谐、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微笑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希望和鼓励中汲取成功的动力,在快乐客观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和被关注的快乐。
四、结束语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我们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任务目标、设计、过程及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着力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鲍里奇,2002,《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李泽彧,200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余文森,2007,《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中国教育报》
关键词:英语课堂;任务;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在此教育理念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要求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上来。
二、问题的提出
课堂上的常见现象之一是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低下。究其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了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师该如何优化任务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认为可采取四条任务优化策略:优化任务目标以增强目的性;优化任务设计以增强针对性;优化任务过程以凸显实效性;优化评价机制以发挥激励性。
三、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优化策略
(一)优化任务目标,增强任务的目的性
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的方向,衡量教学的尺度。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上课之前应先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才能围绕着目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学生才能抓住课堂的重点,有效地学习。教师在设计任务目标时,应关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任务实施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善于提出带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交流和表达为最终目的。
(二)优化任务设计,增进任务的针对性
一个班级,学生层次有不同,课堂设计的任务也应有难易。它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来重组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任务,引领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任务设计要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为目的,遵循“生活化原则”“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活动设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同时,教师应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任务,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想象、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策略,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优化任务过程,凸显任务的实效性
衡量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怎样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优化任务过程,凸显任务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面对课堂随时可能出现的动态生成问题,要善于发现、点化、提升、概括和总结。一般来说,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一定要在适宜的情境下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不能自主学习解决的问题,要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完成,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经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形成小组意见,教师选取几组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让他们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研讨结果,对结论修改、补充、完善后,取得共识。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自行研讨、自行分析及广泛交流,不仅能使学生从研讨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四)優化评价机制,发挥任务的激励性
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才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去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优化评价机制,尤其要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评价机制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与逻辑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它智能的发展,着眼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的课堂。面对全新的评价理念,我们应以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准绳,结合实际,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把学生放置在一个宽松、和谐、积极的环境中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微笑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希望和鼓励中汲取成功的动力,在快乐客观的评价中得到全面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感受到成功和被关注的快乐。
四、结束语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我们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任务目标、设计、过程及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着力构建“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鲍里奇,2002,《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3]李泽彧,2007,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余文森,2007,《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