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評价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常规治疗+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胺碘酮。采用ESVEM标准评定VA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及QTc间期变化,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患者VA具有提高疗效,减少胺碘酮延长QTc间期、致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关键词 门冬氨酸钾镁 胺碘酮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0月65例冠心病患者,符合下列条件:①冠心病符合WHO诊断标准[1];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为VA;③排除了药物、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VA;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未安装起搏器者;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长Q-T综合征患者;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慢性肺部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等。所有入选患者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38~65(平均52.1)岁;病程0.4~2.8(平均1.5)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 ,对照组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VA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接受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VA,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门冬氨酸钾镁(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ml(相应含K+114×4mg、Mg2+4.2×4mg)加入5%的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进行总结。
   胺碘酮用药方法:所有入选患者中,对室扑、室颤或持续性室速发作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首先电转复,然后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同时胺碘酮片剂口服;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等血流动力学稳定者给予口服胺碘酮。具体给药方法:①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3~5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10分钟内静脉注入,随后以0.5~1.5mg/分静脉维持,之后依病情渐减。初次负荷量后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每隔15~30分再追加1.5~3mg/kg的静脉负荷量1~2次。恶性心律失常被控制后,继续以300~600mg/日静脉给药,直至仅出现偶发室早时,停止静脉给药,继续口服胺碘酮。②口服给药开始600mg/日,4~7天后减量至400mg/日,2周后逐渐减至200mg/日维持。
  观察指标:静脉用药期间持续心电、血压监测,随时记录病情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测量PR间期、QTc间期及QRS时限;肝、肾、甲状腺功能及血脂、血糖、电解质、血常规、X线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心律失常完全消失或减少90%以上为显效;症状减轻,室性早搏减少≥70%,或成对室早减少≥80%,或短阵室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速消失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参数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S)表示,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用t检验,百分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临床治疗效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共完成病例32例,1例治疗1周后因出院而失访;对照组完成病例28例,其中2例因不良反应退出,1例进入试验后第5天死于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1例于试验第8天死于尖端扭转型室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心电图改变: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率及QTc间期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3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仅出现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对照组3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共出现不良反应者5例,其中恶心、呕吐1例,肝功能损害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2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止试验,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3%,对照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分别为3.6~5.0mmol/L、0.88~1.02mmol/L和3.5~4.8mmol/L、0.85~0.99mmol/L,血清钾、镁离子水平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胺碘酮可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还可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的危险[2]。主要抑制钾外流,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造成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门冬氨酸钾镁通过提高钾离子浓度,从而抵消了钾外流,阻滞Q-T间期延长,或使延长的Q-T间期恢复正常,防止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
  心肌细胞内外离子,特别是钾、镁离子对心脏功能及电活动影响受到了重视[3]。门冬氨酸钾镁提高细胞内钾、镁离子的浓度,从而抑制心脏自律细胞和慢反应纤维的触发活动,达到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所以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有协同增效的作用。门冬氨酸解氨毒、醒脑、保护肝脏功能,避免了胺碘酮对肝细胞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赵秀丽,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干预模式的转变.中国医刊,2002,9(37):26-27.
  2 袁贤奇,宋有城,朱俊,等.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临床应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15(5):295-297.
  3 刘军鲁,雷励,金立伟,等.加镁极化液与普罗帕酮联合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疗效的评价.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5):308-309.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04    危急值的概念    危急值也被称为“panic value”,当这种试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此时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治疗,患者生命可以得到挽救,否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所以这是一个表示危及生命的试验结果,因此把这种试验数值称为危急值。例如:当血清钙3.4mmol/L会出现高血
关键词 尿崩症 金匮肾气丸(汤) 治愈    患者,男,51岁,1992年8月9日初诊。自诉口渴,多饮,多尿已3年余。3年前因车祸惊吓而致昏厥,经抢救治愈后渐觉口渴,多饮,多尿,每24小时饮水20L左右,饮一溲一,心烦不寐,神疲倦怠。曾在当地中西医治疗不效且诸症加重,后经上海第一医学院一附院确诊为尿崩症,依靠由上海邮寄常效尿崩停针长期肌注控制症状。由于该药为油剂不易吸收,再加之常期肌注等原因,致使
心理健康是指有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是指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接触病人频繁,从心理学角度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护士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患者,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护士的满意度预示着患者的满意度,护士的疲惫感越大,患者的满意度就会越低
关键词 妇科 围手术期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 60 岁以上手术病人 39 例,最大年龄79 岁。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多种妇科疾病,以决定手术的疾病为主,其中恶性肿瘤 22例,子宫脱垂 2 例,良性肿瘤 15 例,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切片证实。  麻醉根据手术范围,并发症以及患者全身性情况结合考虑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25 例,全麻 11 例,全麻加硬膜外麻
沙河墓地位于甘肃省临泽县沙河镇东寨村西端。2014年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临泽县文物局和临泽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末至魏晋时期
摘 要 目的:研究徒手旋转矫止持续性枕后位(POP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POPP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采用徒手旋转POPP使之转成枕前位并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对照组58例只采用加强宫缩、改变体位等一般处理。结果:观察组经阴分娩52例,占83.87%;剖宫产5例,占 16.13%。对照组经阴分娩17例,占29.3l%;剖宫产41例,占0.6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正>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影响其正常发育和成长[1]。据报道,我国小儿过敏性哮喘发
<正>王恬(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饲料原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其资源可利用性、关注原料变异性、饲料的质量安全以及饲料原料养分可利用性等综合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原料的多样性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