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澳学生的境外“教父”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6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留学行业欣欣向荣的今天,很多年轻的留学机构都会把创始人的海归身份作为实力的象征,但是他们无法想象,30年前的海外学子当时是怎样一种境况。
  1985年有人想去国外留学难度一点不亚于登月计划。以托福考试为例,1985年全国报考托福的学生仅有8000人,即每13万中国人里才有一个想留学。澳际教育集团总裁李平正是80年代最早一批留学生中的一位,不同于今天享有互联网信息和宽松政策的学生,李平刚踏上澳洲大陆攻读MBA时的状态,可以用“两眼一抹黑”来形容。“我记得我是去澳大利亚留学的第19个中国学生,那时澳洲几乎没有什么中国留学生,你们能想象吗?”李平笑着告诉《留学》记 者。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两年的海外学习让李平极大地开拓了视野,从无法理解当地人聊天的话题,到融入澳洲生活,他付出了诸多努力。1987年,李平毕业后选择留校工作,正是这个决定成为了澳际教育集团诞生的契机。
  从同情到责任
  义工变身澳洲留学“教父”
  毕业后的李平接触了很多赴澳留学的中国留学生,那时的留学生经济条件都很差,能每天买一袋面包沾着盐吃就属于“条件不错”,身为学长,李平十分心疼这些后辈。他告诉《留学》:“30年前的这些学生英语基础比现在的孩子差很多,所以很多学生都需要先学半年到一年的英语才能读其他课程。但绝大部分的人仅在语言环节就无力承担各种费用,更不要说读进修学位了。”
  当李平穿过所在城市的公园,他注意到很多中国学生白天在公园里学习,晚上则睡在公园长椅上。对学生们艰苦的生活状态有了切身体会后,李平向留学生伸出了援手。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每天李平都会尽力为一些刚到澳洲的中国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邀请他们来自己家中饱餐一顿,为其安排住处、带他们熟悉环境等。李平的名字也逐渐在中国留澳学生中传开了,他们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李老师”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留学困难。
  当时的澳洲校方对于中国知之甚少,只能依靠会说中文、了解中国的李平来和留学生沟通。时间一长,李平便把帮助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作为全职工作来做,李平也就成为了中国留学生心中的境外“教父”。
  反抗澳洲歧视政策
  老一辈留学生的艰苦斗争
  今年8月,澳洲多个高校拟出台新政,通过免除科研类留学生子女在澳就读费用来促进更多优秀海外人才赴澳留学。与如今对中国学生的热情不同,上世纪90年代的澳洲政府对中国留学生极为苛刻,设置了诸多门槛控制中国留学生数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澳洲移民局的签证费用:原本学生签证申请费用为50澳币,澳洲移民局却要求中国学生支付250澳币申请签证。李平提到这一政策时仍很愤慨:“那个时候的中国学生都不富裕,别说让他们拿出250澳币,就是拿50澳币都非常困难,这就是一种歧 视。”
  当时的中国留学生还在艰难地摸索与适应阶段,没有能力直接发声抗议。面对这种情况,李平出面代表中国留学生和澳洲移民局交涉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谈判的过程十分艰辛,移民局官员一度曾因谈判陷入胶着离席而去。幸运的是,李平获得了时任澳洲总理鲍伯·霍克(Bob Hawke)的支持。鲍伯·霍克一直致力于推进澳中关系的发展,他对李平的主张十分认同,并在中国留学生的维权之路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李平告诉《留学》记者,“中国学生真的应该感谢鲍伯·霍克,他为中国留学生们做了太多的好事。”
  投身留学生公益事业
  成为澳洲首位大陆“太平绅士”
  除了为留学生维权,李平还义务处理了很多在澳留学生的伤亡事件。李平清楚地记得,他处理过53起留学生因车祸死亡的事故,受伤事故的数量更是难以统计。亲眼见到太多痛失爱子的绝望父母、被病痛折磨却没有家人陪伴的孩子,这样的经历给他带去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因此在后期创办澳际教育集团时,李平一直把留学生的海外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为留学生做全面细致的行前培训。他认为学生在国外的成绩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改变,唯一不能疏忽的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因为澳洲政府的政策变动,接受留学生的语言学校纷纷倒闭,大量学生面临失学。焦虑万分的李平带领自己的义工团队找各个学校进行协商,要求各学校拿出一部分钱来给发生事故的学生救急,并且和澳洲政府达成共识,让失学的各国留学生进入其他学校继续学 习。
  一些学校对李平的公益举动很不满,认为这些要求伤害了校方的利益,为了说服这些反对者,李平提出一个置换方案:由李平承担各校部分招生职能,为学校拓展生源,作为交换,澳洲学校需同意接收并善待中国学生。1990年,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中心于悉尼成立。李平十年来为澳洲留学生所提供的各种慈善帮助获得了澳洲政府、社会及当地人民的认可。1993年,李平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太平绅士”称号,成为澳洲首位获此殊荣的大陆移民。
  “权宜之计”生根发芽
  澳际教育集团应时而生
  为澳洲学校招生原本是李平为保护中国留学生而提出的方案,随着1996年以后澳洲留学政策的逐步放宽,一些学校很欣赏李平的工作能力,建议他自己成立一家留学公司。与此同时,很多尚在国内的学生通过口口相传知道了“澳洲留学教父”李平,在那个互联网并不发达、iPhone也没有诞生的年代,想要到澳洲留学的学生们开始给李平写信咨询。最多的时候,李平一天能收到两麻袋的信件。李平告诉《留学》,他对当时的几个学生给他发的信件印象深刻,也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系,这些学生现在在澳洲已经是成功人士了。说到这里,他打趣道:“你千万不要怀疑招生官的鉴别能力,我当时看的信太多了,通过学生写的信,你真的能预判到这些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什么情 况。”
  1997年,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中心北京站正式成立;1999年,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澳际教育集团的第一年,也已经是李平帮助澳洲中国留学生的第十年。中国留学潮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一次井喷,澳际教育集团顺势于2000年后拓展留学业务,承接世界各国的留学申请,并逐步开发留学上下游产品,语言培训、国际学校、预科课程、海外移民等延伸行业最终形成了澳际教育集团的服务闭环。   谈到公司现今的发展成就,李平向《留学》记者展示了一条手机短信。发信人将李平亲切地称为“叔叔”,她的母亲正是20世纪90年代在李平帮助下前往澳洲留学的学生之一。很多年以后,她本人又被母亲托付给了李平,由澳际留学协助她申请英国的学校。如今毕业归国后的她发短信向李平问好,并向李平咨询移民欧洲的相关情 况。
  两代留学生延续的信任让李平倍感欣慰,他认为这正是体现了澳际核心理念的事情:“我经常告诉员工:帮助一个学生对你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是对学生来说这是能够影响他一生的事情,你的学生也许不会特意感激澳际,但是他们一定会记住 你。”
  留学须重视价值以内容为王
  “免费留学我已经做了十年”
  对于近年来风头正劲的“零中介留学”,李平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人应该培养对‘服务价值’的认识,在留学这样的人生大事上,不该把省钱当作第一个考虑的事情。”有趣的是,李平在“免费留学”上才是真正的前辈,从1987年开始,他就在通过各种方式无偿向留学生提供帮助。也正是提供了多年“零中介服务”的他,对留学服务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李平指出,中国很少有学生通过DIY申请到美国TOP20的院校,想申请知名大学的学生应该让校方在两三年前就知道自己,在没有人从旁协助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因为缺少与学校沟通的渠道而失去被录取的机会,因此,将对世界名校的向往寄托于“零中介”是严重的误区。
  《留学》记者采访期间参观了澳际教育集团的美国高端申请部门“傲美达”。傲美达启用了大量顶级资源,仅对留学规划顾问的招聘一项就有极为复杂的审核方式,因此相应也采用了较高端的收费标准。李平认为不同的留学服务体现的价值是不同,很多家长对这种服务模式的价值没有真正的了解,才会对“零中介”的“免费大旗”一往情深。“网上的公开课可能比老师要教得清楚,那你为什么还要上学?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李平 说。
  虽然对“零中介留学”这类新形式持保留态度,作为海归老前辈的李平依然很看好新一代海归加入留学行业的趋势。他认为年轻人有独特的优势,能为留学行业带来创新与朝气。同时,李平建议留学机构要在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服务,再开拓新的思路,这样才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守护留学生初衷不改
  “不会让学生后悔选择留学”
  2015年,澳际教育集团推出“澳际留学”App,用于辅助留学生申请并提供境外延伸服务。“留学并不是送出去就大功告成了,出国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李平十分关注留学生的海外生活,除了自身30年的海外经历外,中国留学市场的低龄化也是重要原因。小留学生们习惯了国内的各种辅导与照顾,离开父母踏上异国他乡后的精神压力并不比30年前的留学生小太多。澳际的境外机构不光需要为留学生安排接机住宿一类的基础服务,还需要代替家长和海外院校做定期沟通。李平要求澳际留学的资深规划师要为留学生做全面的分析,规划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并跟踪学生的海外学习生活,确保任何学生不会在国外发生意外。在移民方面,李平也发挥自己在澳洲多年的影响力,积极为澳洲移民局提供建议,辅助澳洲政府制定更好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李平是将自己早年做“留学教父”的信条完全融合到了澳际的服务理念中。
  回顾自己30年来和“留学”结下的不解之缘,李平感慨道:“留学在人一生的过程中是特别重要的转折点。无论这些学生在中国是什么情况、什么背景、什么成绩,留学都会让他在内在、价值观、个人能力、包容性、视野这些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李平坚信留学经历是留学生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所以要不断完善所提供的留学服务,代替父母们守护着留学生们的人生。
  “您遇到过有留学生后悔选择了这条路吗?”
  李平的回答十分坚定:“我没有见过学生说因为留学后悔过,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困难都会有,但是你问我的学生们,他一定会觉得去留学是值得的,这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个宝贵的经历。”
  拎客
  李平
  李平,1962年11月生于北京,原名宗立平,汉族,澳籍华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澳际教育集团总裁、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中心主任、澳洲中国公民公会会长、旅澳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名誉会长,是少数负笈海外的澳大利亚内地华人新移民中的第一位“太平绅士”。
  个人履历
  1985年
  远赴澳大利亚留学攻读MBA,中国第一批澳大利亚留学生。
  1987年
  成为悉尼国际商学院唯一的华人教师。任教期间,帮助众多中国留学生解决语言、生活、学习问题。李平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融入到了主流社会。
  1988年
  在悉尼国际英语学院从事管理工作。
  1990年
  倡导成立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中心,并任悉尼国际商业学院等六所学校的董事。
  1993年
  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太平绅士”称号,是大陆移民中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人。
  1994年
  任澳大利亚中国公民公会会长,后来担任澳大利亚卫星技术通讯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7年
  北京澳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成立。
  慈善事迹
  作为企业家的李平先生在收获荣誉之时也不忘社会责任,多年担任留学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带领澳际员工发起“千万元留学奖学金”、留美挑战赛等多项活动,奖励优秀的中国学生提升国际视野。组织员工慰问、捐款淋巴白血病学生赵煊杰;汶川大地震后,为灾区人民重建捐款;日本大地震后,带领澳际员工主动承担起日本学校、留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桥梁等。
  傲美达
  傲美达是一家全球留学教育咨询公司,为志在申请美国顶级项目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会员服务。傲美达自2007年成立后,迅速在业内商学院申请咨询领域独占鳌头。2011 年,由于寻求傲美达服务的中国学生数量激增,创始人江帆和裴毅杰决定将业务正式扩展到本科及非商学院申请领域。2012年,他们在中国成都成立了一个办公室,并且把名字由Precision Essay改为傲美达。最近,傲美达加入了澳际教育集团这一中国最大的留学咨询中介,以进一步完善他们在申请咨询领域成功创新的独特方法。这一振奋人心的合作伙伴关系,将傲美达灵活精巧的精品服务和澳际享誉国内的教育服务整合在了一起。傲美达所有的顾问都毕业于世界顶级学院。自创立至今,傲美达已经帮助了超过18,000名申请者被世界顶级大学(包括哈佛、耶鲁、布朗、哥伦比亚、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西北大学、牛津大学等等)录 取。
  教父(God father)
  基督教术语,教父在西方天主教国家有很重要的意义,为基督教礼仪中受洗儿童的作保人。教父(或教母)可替受洗者申明信仰,并有责任帮助孩子、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人生。
  鲍伯·霍克(Bob Hawke,1929年12月9日-)
  前任澳大利亚总理(1983-1991年)、1956年的澳大利亚罗德学者。他是首先倡议成立APEC的国家元首,被誉为“APEC之父”。霍克曾四度带领澳大利亚工党获得联邦大选的胜利,也是迄今为止在出身工党的总理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太平绅士(Justice of the Peace,简称JP,也译作治安法官)
  一种源于英国,由政府委任民间人士担任维持社区安宁、防止非法刑罚及处理一些较简单的法律程序的职衔。现时英国的英格兰与威尔士、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皆有太平绅士制度。成为“太平绅士”需要足够高的为社会奉献的热情。
  “太平绅士”申请资质:
  1.年满18周岁;
  2.得到新南威尔士一位议员的提名;
  3.通常为澳大利亚公民;
  4.品行良好;
  5.无破产记录;
  6.允许政府对其作刑事犯罪记录调查;
  7.所在单位有必要有“太平绅士”,比如在律师行工作的普通职员等;
  8.同意将自己的全名发布于太平绅士登记册。
其他文献
在这七年的时间里,对于大陆和台湾两地的生活我基本上算做到了无缝对接。说到印象里有什么不同,多是生活里又小又有趣的故事。  差异之趣,最能以小见大,大陆与台湾的不同,体现在故事的笑点和亮点 上。  从说“国语”到讲“普通话”  作为同根同源的中国人,两岸的语言文化并没有太大隔阂,但却受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使用语言的具体方式和发音上有些出 入。  比如同一个字“和”,在大陆发“h
导语:无论是冲着留学还是冲着移民,美英澳加都是大部分渴望走出国门的中国同胞的首选地,这些国家发给中国的签证也在年年剧增。这当然反应了中国日益增强的国力和话语权,另一个不那么高大上的原因就是,他们都盯紧了中国人的钱袋子。本期《留学》就带着大家看看,他们如何利用政策这个无形的手调控着国人的去留。  加拿大  投资移民门槛年年抬高  近年来,加拿大移民政策朝令夕改,门槛是越来越高了,本期我们且只看看其联
在美国,选课是一门学问,课程选择适当与否将会影响学生的学期成绩,甚至会影响毕业。  “我的一位学生因为选了一门与自己能力差距过大的课程,导致期末没有通过考试,最后被迫退学。”在《留学》家长会十堂课上,来自新航道留学服务中心的总经理助理莫单玉提醒学生和家长,“任何同学都不要小看选课,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升学和求职,重则导致失学。”选课是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道拦路虎,也是每位留学生积累经验的“必修课”
同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已经来迪拜快五年了。忙碌的生活,使我鲜少有时间回顾来迪拜的经历。迪拜给我带来了快乐、惊喜、挑战,迪拜也见证了我每一个小小梦想的达成,虽有孤独,更多成长。  初体验便有了逃离的想法  大四那年,我和很多同学一样,在迷茫中思考着自己毕业后的未来。当时学院有一个到迪拜工作的机会,做驻外商务翻译。当时我只是好奇试试,结果,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除了网络上看到的迪拜城市宣传片,我
“光明《留学》诚信星级评选”自2015年7月5日在官方微信平台liuxuezazhi开通以来,共收到76647枚投票。关注liuxuezazhi微信公众账号的学生和家长,分别在好评投票通道和投诉通道中,对曾经为自己服务的机构进行了点评。以下公布截至发稿前,真实票数所评选出的“前15名好评机构”名单。2015年11月20日,《留学》将根据最终统计数据,公布最受学生、家长好评的“五星级”诚信留学机构。
在这个雾霾肆虐的春季,暑期的国际夏令营成了许多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期待。最新的调查显示,2013年的海外游学市场规模高达60亿元,并以每年30%比例快速增长,预计2014年海外游学人数将超过30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0个亿。在北京著名中小学里,几乎每个5年级以上的孩子都有至少一次游学经历。作为寓海外游览、学习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教育产品,游学近年来在国内广受欢迎,逐渐成为高收入家庭的一种刚需。  游
辱华备忘录上写满  世界的“矛”和“盾”  在中国最具盛名的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的官方网站上,用“辱华”作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搜索到49755条新闻。其实,如果到一些军事爱好者以及国际问题爱好者聚集的网络论坛,甚至到一些区域性的网民聚集论坛去,“辱华”新闻都非常有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你就会明白这类新闻在留学生中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因为那些使用的字眼以及所代表的含义更容易煽动身处异国他乡的年
不被国人看好的私立大学,却在泰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30年代开始,泰国高等教育发展的60多年间,已形成不同层次、学科,及分布基本完善、初具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泰国政府通过对教育捐款实行鼓励,不遗余力地支持发展私立高等教 育。  为了促进高校国际化进程,泰国众多高校也纷纷走出国门,主动与中国、欧美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学生只要学满一定的时间,就有机会交换到国外高校,拿到双文凭
2015年已临近尾声,距离2016年3月新SAT考试正式亮相又近了一些。在席卷全球的留学浪潮中,SAT作为进入美国名校的一项重要考试,每年都吸引大量学生加入到备考大军中。然而,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关于SAT泄题、作弊、推迟公布成绩等各种丑闻频频曝光,使得这项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考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新SAT考试到来之前尽快找到最适合中国学生的备考方法?如何将单纯的应考转化为英语学习能力的提
南京大学的大三学生汤家易已经连续3个月没买过一双鞋了,对于视“球鞋为生命”的这个男生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真没有余钱了。  汤家易是南京本地人,家境较好。在校时,父母每月会给他近3000元的生活费,其中近2000元会被他拿来买鞋,“不够再找父母要呗”。  疫情暴发后,汤家易每日待在家中,看到了父亲为支持家中生活,大年三十当晚都还在外地出差,没来及赶回来吃上一顿团圆饭。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