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Vigna angularis)不同种植密度效应研究

来源 :作物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2685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种植密度对小豆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于2007年和2008年分别设置5个密度水平,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株高、百粒重的差异不显著,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产量有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的趋势。除了在最小密度10.5万株/hm^2下产量有显著减少外,其他密度下的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大,其次是百粒重。
其他文献
近来,芜湖市正在倡导“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城市文化大讨论,这一讨论牵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芜湖是安徽沿江的一座古城,历史上,这座古城享有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美誉,而在当代,这座城市凭借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享誉全国:一是中国民营经济发轫者的象征———“傻子”年广久;二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的象征———奇瑞。说到年广久人们自然联想到创业,说到奇瑞,人们自然联想到创新。创业与创新的共同
本研究比较了7个不同玉米品种的青贮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结果发现品种间产量和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北410、中北412等产量较高,但品质一般,应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
以湘南烟区烤烟和津巴布韦、巴西进口烤烟为材料,进行了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研究表明,湘南烤烟质体色素总量的平均值比津巴布韦和巴西烟叶低,但类胡萝卜紊/叶
纵观水稻超高产育种演变进程,优化株型,提高光合效率是构建水稻高产的平台基础,没有株型的创新就没有产量的突破,每一次超高产水稻理论的突破都推动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应对
利用兖州市1971~2008年气象资料,分析夏秋冬积温变迁及其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08年平均小麦越冬前0℃以上积温相比20世纪70年代明显增加,小麦越冬始期
粮食政策性金融作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对保障粮食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