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甘肃、青海、宁夏1990年~2014年的城镇化率和 GDP年度時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和反映甘肃、青海、宁夏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甘肃、青海、宁夏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不断的在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城镇化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显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大量的人口集中到城市,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变得更富裕,从而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本文集中讨论城西北三省甘肃、青海、宁夏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研究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放松了对人口的管制,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给城市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国外对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美国学者Lampard(1956)研究指出,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纯在着明显的联系,这种联系呈现出的是正相关关系;Berry(1965)选取了九十五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师发现,这九十五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纯在高度相关的关系。
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周一星(1997)对1977年世界157个国家的资料进行整理收集研究时发现除了少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之间无相关关系外,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纯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郭松采用1978年到2003年我国数据,利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纯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通过对甘肃、青海、宁夏三省1990年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实证分析西北三省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西北三省在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后西北三省应当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含义
城镇化狭义上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广义的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城镇化:
(l)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状态,它是一个时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2)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人口流动的过程。
(3)城镇化的过程是各要素在各产业间流动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经济增长则通常是指在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收入或者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过程,它体现则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与坏。
三、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在借鉴现有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对数形式作为衡量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指标。之所以采用对数形势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符合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形式;二是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
(一)变量的单整检验
对三省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时序图判断它们是不是平稳序列,接下来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避免“伪回归”现象,滞后阶数的确定采用SC准则。
由下表可知,可以分别得出甘肃,青海和宁夏的一阶差分dlnu和dlng序列的ADF统计量都在范围内是平稳的。因此得出结论:lnu和lng均是一阶单整变量,因而可以对数据进行协整和建立var模型。
上表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发展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镇化对推动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对城镇化的促进和影响却很有限。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的话,城镇化的发展会导致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镇集中,产生规模经济,再有农民进城后将对基建和服务产生新的需求,农民进城后也为各产业提供劳动力,对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合力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作用。
三省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作用小也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北三省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原因可能是三省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并由此影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
四、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上,走城镇化优先发展并依靠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坚持调结构,转方式。
第二、明确三省的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走各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子。在战略上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布局上建议突出抓好特大型城市建设,发挥其大城市带动作用;抓好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好特大城市和小城镇,同时结合三省的特点发展特色城市。
参考文献
[1]樊纲,王小鲁.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J].经济研究,2004(5):13-21.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20.
[3]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35.
[4]杭斌,申春兰.经济转型中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5):25-32.
[5]孙慧钧.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运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2年实际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79-82.
[6]苏良军,何一峰,金赛男.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研究[J].世界经济,2006(5):65-72.
[7]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4):100-106.
[8]汪涛,饶海斌,王丽娟.Panel Data单位根和协整分析[J].统计研究,2002(5):53-57.
[9]王志刚.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0-120.
[10]赵元笃.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研究[J].财政研究,2010(8):52-57.
作者简介:徐鼎(1992-),汉族,贵州毕节人,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理论政策,单位贵州大学。
【关键词】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也不断的在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城镇化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显然有着一定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大量的人口集中到城市,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变得更富裕,从而加快城镇化的进程。本文集中讨论城西北三省甘肃、青海、宁夏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研究背景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放松了对人口的管制,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给城市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的发展,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国外对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美国学者Lampard(1956)研究指出,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纯在着明显的联系,这种联系呈现出的是正相关关系;Berry(1965)选取了九十五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师发现,这九十五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纯在高度相关的关系。
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周一星(1997)对1977年世界157个国家的资料进行整理收集研究时发现除了少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之间无相关关系外,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纯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郭松采用1978年到2003年我国数据,利用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纯在着长期协整关系。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通过对甘肃、青海、宁夏三省1990年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实证分析西北三省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西北三省在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后西北三省应当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二、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含义
城镇化狭义上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广义的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城镇化:
(l)城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状态,它是一个时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
(2)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人口流动的过程。
(3)城镇化的过程是各要素在各产业间流动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经济增长则通常是指在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的收入或者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过程,它体现则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与坏。
三、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在借鉴现有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对数形式作为衡量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指标。之所以采用对数形势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符合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形式;二是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
(一)变量的单整检验
对三省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通过时序图判断它们是不是平稳序列,接下来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避免“伪回归”现象,滞后阶数的确定采用SC准则。
由下表可知,可以分别得出甘肃,青海和宁夏的一阶差分dlnu和dlng序列的ADF统计量都在范围内是平稳的。因此得出结论:lnu和lng均是一阶单整变量,因而可以对数据进行协整和建立var模型。
上表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发展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镇化对推动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对城镇化的促进和影响却很有限。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的话,城镇化的发展会导致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镇集中,产生规模经济,再有农民进城后将对基建和服务产生新的需求,农民进城后也为各产业提供劳动力,对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些合力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作用。
三省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作用小也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北三省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原因可能是三省的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并由此影响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
四、结论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上,走城镇化优先发展并依靠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坚持调结构,转方式。
第二、明确三省的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走各城市协调发展的路子。在战略上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布局上建议突出抓好特大型城市建设,发挥其大城市带动作用;抓好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好特大城市和小城镇,同时结合三省的特点发展特色城市。
参考文献
[1]樊纲,王小鲁.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J].经济研究,2004(5):13-21.
[2]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4-20.
[3]臧旭恒.中国消费函数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0-35.
[4]杭斌,申春兰.经济转型中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5):25-32.
[5]孙慧钧.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运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2年实际数据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79-82.
[6]苏良军,何一峰,金赛男.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研究[J].世界经济,2006(5):65-72.
[7]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4):100-106.
[8]汪涛,饶海斌,王丽娟.Panel Data单位根和协整分析[J].统计研究,2002(5):53-57.
[9]王志刚.面板数据模型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80-120.
[10]赵元笃.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研究[J].财政研究,2010(8):52-57.
作者简介:徐鼎(1992-),汉族,贵州毕节人,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理论政策,单位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