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海明威是苏联间谍和美国特务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刚刚出版的、由情报史学者撰写的作家传记证实,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爸爸”·海明威(1899-1961)不仅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克格勃前身)的在册特务,同时也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执行特殊使命。
  谁杀死了老兵
  《作家、水手、士兵、间谍: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秘密历险记,1935-1961》3月14日由哈泼柯林斯旗下的威廉·莫罗书局出版,作者尼古拉斯·雷诺兹,是牛津大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兼职教授、现代美国军事史专家,也曾做过中央情报局的特务,现在担任中情局博物馆的历史学家。
  据雷诺兹的考察,海明威之所以心向苏联,根源在于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不满。
  1935年的劳动节飓风重创佛罗里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包括许多受雇于罗斯福政府、在当地建桥的退伍军人。海明威驾着自己的小船皮拉尔号,在基韦斯特附近的水面巡视,只见到处都是无人问津的老兵浮尸。雷诺兹写道:“从1918年以后,海明威從未在一个地方见过这么多的死人。”他因此极为愤怒,遂投书《新群众》杂志,以《谁杀死了老兵?》为题,指责政府不顾劳工死活。
  《新群众》有美共背景,海明威又是写有《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武器》的著名作家,因此,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苏联情报部门的注意。及至1937年,他离开了第二个妻子保利娜,带着新情妇和记者玛莎·盖尔霍恩远赴西班牙,为北美报业联盟报道西班牙内战。
  钟为谁鸣
  海明威此时仍然是天主教徒,反法西斯热情却日渐高涨,对苏联人的吸引力也随之大增。很快,经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牵线,海明威见到了共和军的幕后支持者。“这些人是共产党指挥官、苏联官员和苏联记者。找到他们的最佳地点距前线只有几英里远,就在马德里的盖洛德旅馆,苏联人已经把它变成了驻西班牙大使馆的一处附属建筑。”他在这儿会见了苏联秘密警察头子和内务部马德里站的站长亚历山大·奥尔洛夫将军(一年后,奥尔洛夫为了在大清洗中活命而逃亡美国,并写出《斯大林肃反秘史》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在1988年出版过这本书的汉语全译本),后者安排他前往巴伦西亚,深入苏联内务部设在贝尼马梅特的共和军营地,用精心准备的节目让这位身在西班牙的最著名的外国记者大开眼界。
  中午时分,奥尔洛夫在营地举办宴会,用法国葡萄酒和波兰的巴切夫斯基伏特加款待海明威。酒足饭饱后,他陪海明威打靶,玩苏联武器。1937年秋天,海明威还前往阿尔凡布拉,与共产党游击队共度了四天,期间亲眼见证了他们对佛朗哥将军麾下国民军火车的袭击,他后来把这次行动写进了1940年出版的小说《钟为谁鸣》。奥尔洛夫很高兴在书中的瓦尔洛夫(程中瑞译本作伐洛夫)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接头暗号:邮票
  1939年1月,巴塞罗那落入法西斯之手。3月,海明威与盖尔霍恩前往古巴。9月,希特勒入侵波兰,海明威与保利娜离婚。1940年11月,他第三度结婚,娶盖尔霍恩,并前往纽约度蜜月。
  盖尔霍恩准备为《科利尔》杂志报道中国的抗日战争,海明威也要为左派小报《PM》供稿,于是夫妇俩准备前往中国。大约此时,他遇到了长期在美国潜伏的乌克兰老布尔什维克和美共老党员雅各布·戈洛斯(本名雅科夫·瑙莫维奇·赖森)。戈洛斯奉莫斯科之命,为苏联内务部招募了海明威。世界著名作家和反法西斯战士的声望让海明威在收集情报和招募特务方面大有可为。第二年,内务部给他编定了代号:阿尔戈——希腊神话中伊阿宋等众英雄取得金羊毛时所乘的宝船,并将一本《钟为谁鸣》放进了他在莫斯科的档案。
  这批档案的副本后来被偷偷运到了美国。雷诺兹日前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哥广今早:星期六》节目,他从小喜爱海明威,因此发现偶像竟然是苏联特务的证据时,不禁产生了“几乎像身体得病”一样的感觉,非常难以接受。
  海明威怎样当上苏联特务的细节还不为人知,但雷诺兹说,“我们确实知道,海明威给了戈洛斯一套邮票,作为接头暗号。海明威是这样说的:‘万一我必须要跟某个陌生人见面,你就拿上这些邮票。那么那个生人来见我的时候,就可以向我出示这些邮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很大一笔卢布
  就在这个时候,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也找到了海明威,拜托他搜集中国领导人的情报,以利财政部制定对华援助的政策。雷诺兹写道:“对海明威而言,这正是那种对他渴望之事的承认。在他心里,他不只是小说家或记者。他是老江湖,知道世界怎样运转,能用自己的见识做大事。”
  在重庆,海明威见到了蒋介石夫妇——他和盖尔霍恩对他们评价不高;还通过为八路军办事、头戴男式毡帽的德国妇女王安娜见到了周恩来——他对周颇有好感。在中国,他没替苏联人搞间谍活动,但向摩根索做了个人汇报。
  雷诺兹认为,在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政府对海明威不理不睬,现在不一样了,他们开始请他提供政策建议,尤其是他认为美国不应资助中国打内战一事。他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1941年下半年,海明威收到了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来的电报,邀请他访问莫斯科,因为他的书在苏联产生了版税,现在有数目很大的一笔卢布等待他的处理。苏联方面无法寄送美元支票,因此有必要请他去苏联,亲自把这笔钱花掉。
  这是一个奇怪的理由。此时半个苏联已经成为战场,德军坦克正在逼近莫斯科。雷诺兹不相信莫洛托夫会在国难当头时操心外国人的版税问题。他推测,这是内务部要花时间对海明威进行特务培训的托辞。
  海明威从未踏上苏联国土。没过多久,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参战。海明威认为,既然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阵营,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为自己的国家工作了。
  无赖工厂情报站
  海明威向美国驻古巴大使斯普鲁伊尔·布雷登提建议,希望在哈瓦那建立一个反间谍工作站。布雷登立刻领会了海明威的用意:让“酒馆小二、码头窃贼、穷困潦倒的二流子、从前的斗牛士和巴斯克教士等人结成一个奇异的组合”,当间谍,搞情报,反奸,反特。   海明威从小说家摇身一变,成了小特务头子,每月从美国政府开支五百美元,运营哈瓦那的秘密组织。他称之为“无赖工厂”,大使馆则使用了更正式的名称“罪恶小队”。华盛顿的正牌特工对海明威手下的乌合之众满腹怀疑,但布雷登支持他,称他为水手间谍。他常常驾驶皮拉尔号汽船,在加勒比海上游弋,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1942年12月,海明威报告,看见了一艘德国潜艇。美国海军认真对待此事,重新部署了舰队行进的路线,并对海明威及其杂牌军小小地恭维了一番。
  硬汉重回战场
  联邦调查局最终接手了古巴的反特工作,海明威于是打点行装,前往欧洲,重新干起了战地记者的老本行,并与战略情报处(中央情报局前身)的大卫·K·E·布魯斯上校在法国结伴。
  战后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广播员的安迪·鲁尼,当时担任美军《星条旗报》的记者。8月底的一天,在巴黎郊外,鲁尼听到头顶炮弹的尖啸,“他立刻知道这不是本方火力,便跳下吉普车,寻找——并发现了——路边的一道石墙,高度刚好够他伏身其后。在同一堵墙后,大约十五米开外,他看见另一个人喊叫着:‘我们等一下就过来!’这个大块头男人身穿加拿大军队的伪装服,戴着有皮帽檐的军官帽,后来朝他这边爬过来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海明威。这位作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纸片,告诉鲁尼,德国人在前方道路的什么地方。”
  鲁尼认为他是救命恩人。
  1947年,海明威因为英勇而获授铜星勋章。
  战后,海明威回到古巴生活,却对战场念念不忘。“他拿生命冒险时,才最有活着的感觉,全部感官都完全投入其中,让发达的野地和军事技巧物尽其用,而不是偶尔杀几个法西斯分子。”雷诺兹写道。
  历史污点
  至于苏联方面,据1940年代末的内务部特务档案记载:“阿尔戈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政治情报,尽管他不断表达要帮助我们的决心和愿望。”
  没有工作成绩,再加上他从未“受过实际工作的检验”,莫斯科此后渐渐淡忘了阿尔戈同志。但雷诺兹认为,身为苏联特务的秘密在当时虽然不为人知,却在海明威本人的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一封给朋友的信里,海明威写道:“你知道,我曾为苏联人做过秘密的事情。如果现在暴露,我就会成为上绞刑架的人选了。”
  1961年7月2日清晨,趁第四位妻子玛丽·韦尔什熟睡,海明威轻取猎枪,装弹两发,吞枪入口,自扣扳机,下巴以上的多半个头部被打飞,死状难以形容。
  雷诺兹相信,海明威自杀与历史污点导致的心理负担过重有关。“在他生命中最后一个夜晚,他望着邻桌,然后说,‘那边吃饭的那两个家伙,他们是联调局的。’”
  爸爸崩溃
  雷诺兹的推测另有旁证。2011年海明威去世五十周年之际,中华读书报曾经刊文,引述爸爸·海明威晚年密友与合作者霍奇纳的回忆指出,联邦调查局的严密监视或将作家逼上了绝路。
  霍奇纳说,1960年,他去爱达荷海明威家打野鸡,察觉爸爸行为反常,甚至不肯在往年必定歇脚的酒吧停留。霍先生问爸爸急什么,海明威答:“联调的。”
  “啥?”
  “他们一路跟着咱们。问问杜克(海明威和霍奇纳同行的一个朋友麦克马伦)。”
  “嗯……有辆小车在咱们后头出了黑利。”
  “联调局的探子干吗死盯着你?”霍奇纳问。
  “烦死我了。见他妈的活鬼。他们窃听一切。要不我干吗用杜克的车?我车里给人装了窃听器。不能用电话。信也被人扣过。”
  霍先生回忆,他们谁都不说话,开了几英里,快到海明威家时,爸爸悄声说:“杜克,靠边儿,把灯灭了。”他看着街对面的一间银行,有两个人在里面忙活。
  “怎么了?”霍奇纳问。
  “审计员。联调局把他们弄来,好把我的户口查个遍。”
  “你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两个审计员深更半夜还在上班。当然是查我的户口来了。”
  此后不久,海明威就进了明尼苏达一家医院,接受了电击治疗,出院后数次自杀未遂。
  1980年代,海明威的联邦调查局档案公开,证明他的确是政府重点的监视对象。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7年3月22日
  责任编辑:曹景峰
其他文献
有一种美,总在徐徐绽放。它是隐在内心深处的烟花,像拂之不去的红尘,给回忆穿上了几件情爱般的喜气衣裳。我记得了,它的名字,叫作元宵狮舞。  正月似乎比其他的月份都走得快,一转眼,除夕过了,新年来了,初三溜了,初十到了,元宵在望了。它招手,在十五的日子里,绕着贴满春联的村庄游走,或者倚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门楣吟唱:“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那时候,在我和伙伴们吃腻了平日难得一见的糖果米粑
夏天像个发高烧的孩子,  太阳火辣辣地烫!  奶奶的芭蕉扇,  扇不退层层的热浪。  爸爸的空调机,  也不能使屋外的高温下降。  让我告诉你们一个  可以乘涼的好地方!  请开着汽车跟我来,  一直开到云彩上,  白云就是你的停车场。  然后,我们绕到太阳的背面去,  那里一定很凉爽!  (选自《少年月刊》2004年第12期)
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了,红色的火光映照在灰白色的墙壁上。大锅里的油正冒着热气。屋外寒风凛冽,而灶房里却暖烘烘的。今天是除夕,我们一家人都围在大灶前,聚精会神地看著爷爷奶奶炸鱼圆子。在我的家乡,一个位于武汉南部的偏远湖畔村庄,炸鱼圆子是家家户户过年时必备的一道美食。人们在过年时炸鱼圆子,有“团团圆圆,美满幸福”的寓意。  精彩的时刻终于到了!只见奶奶站在油锅前,把一盆拌好的鱼肉馅抱在胸前,左手挖起一大
新鲜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不,刚刚过去的暑假就有一件—  这个本该在空调和冰棍中度过的暑假,被妹妹的一句话打乱了方寸。这一天,她忽然朝我们喊道:“我要减肥!”在我的印象中,妹妹的体重一直是“日创新高”,但却从来没听她说过要减肥;而现在,她居然还决定任命我为她减肥计划的“首席执行官”!唉,看来,这个假期不得安宁了!  “老妹,赶紧起床!”早晨6点,6点15,6点30……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依然在
这几天,台北的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整天下着丝丝细雨。从学校回宿舍,正遇着顶头风,雨丝飘在脸上,令人感到一阵阵冰凉,往往回到家,前襟都被打湿了。晚上,天气更冷了,玻璃窗被刮得发出啪啦啪啦的响声。推门一望,远处的山,像一朵朵黑云凝固在那里。夜是寂静的,除了间或有一两声汽车的喇叭响,打破这深夜的沉寂外,一切像在我的故乡一样宁静。  以往,故乡这个时候,正是红薯成熟的时节,农家忙着把它们从土里挖出来,一
眾生平等是行不通的。人家在苦干的时候,我尚在睡榻高卧;人家收获期至,我自然只能眼巴巴看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时,上帝又特别恩宠某人,莫奈何。  我和你,你同他,不能相提并论,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本事,但高低自有公论,何必排座次。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几乎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标志,许多人因此误解,认为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看上去也很普通,因而忽视人家的成就。  也许这就是不懂得自重。
【摘 要】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巧设情景、合理补充、链接生活”等策略,灵活使用教材,拓宽交际舞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帮助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交际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景;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生活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
一苇:  你好!你的好朋友提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啾啾先生之前看到过类似的提问,个人意见是这样的:如果是老师、家长来思考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促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或家庭教育得到改进和提升;如果是学生来讨论这个问题,只能说明心智还不太成熟,内心还不够丰富,或者说有一点点娇气或者说有些矫情。因为,对大多数的爸爸妈妈来说,能让他们高兴的都是我们的学习成绩是不是更好了,而不是我们能不能吃苦耐劳。不是吗?每个
鲁大爷七十多了,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谓是儿孙满堂。老伴十五年前因病去世以后,几个孩子一商量,四家轮流过,一家三个月。  其实儿女们哪家日子都不差:大儿子在政府办,是公务员;二儿子是高级教师,事业编制;女儿是电视台记者,女婿在税务局。只有小儿子没有公职,自己独自经营一个规模不小的超市,聘请了二十几个营业员,生意做得是红红火火,小日子过得舒坦自在。    这阵子,老爷子摊到住小儿子鲁义家,鲁义去年在
【摘 要】关注语言形式,应包括理解内容、读懂形式、品赏形式、学习运用这几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理解和运用有机相融,才能真正领悟其秘妙,切实掌握语言形式。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聚焦核心,厘清内容,使目标任务多维交融;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紧扣重点,搭建支架,让品读学写分层推进;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关注素养,一举数得,促多重目标有效达成,达到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有机融合。  【关键词】语言形式;理解;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