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飞的头雁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y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承德这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塞上名城,有一所没有围墙的成人教育学校——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这朵农村成人教育园中的奇葩,自1981年创建以来,在走过30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近几年的改革创新之后,更加生机勃勃,蜚声承德,闻名塞北,人们骄傲地把这所学校称为塞北名城的“小黄埔”。学校几十年的发展史,无可置疑地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张学东。
  一穷二白,成功创出办学之路
  成功的花,人们往往只羡慕她绽放时的明艳。承德市农广校今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谁能想到在她的发展过程中,凝聚着张学东和学校同仁的多少智慧,多少心血。建校之初,农广校与农业局的农业推广站合署办公,学校只有张学东一个人,一台收音机,一台单放机。为了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张学东背着收音机和单放机到各县乡播放。当时许多人对农广校不了解,经常有人问:“你们农广校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培养农村广播员的吗?”在这种情况下,张学东不灰心、不气馁,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开展农业基础理论及实用技术培训上。他要让老百姓真正了解农广校是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学校。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中专层次先后开设了农村急需的种植、养殖、经济管理和农业工程等四大门类15个专业,累计招收中专学员17230人,培养“绿证”学员18000人,培训实用技术26.8万人次,普训农村干部群众78万人次,由此壮大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使全市农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猛增4.5倍,每万亩耕地拥有的技术力量由2人增加到8人。
  “创业艰难百战多”,中专办学虽初具规模,但承德市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根据承德市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的需要,1993年,张学东借全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头脑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走出去与高校联合举办函授班,从此,张学东踏上了艰难的办学之路。这年冬天,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患严重肾结石刚刚康复的张学东,不顾家人的劝阻,多次带着校领导班子进京,到中国农大洽谈联合办学事宜,当时中国农大的领导对经济欠发达的承德办高等成人教育缺乏信心,但张学东和同事并不气馁。一大早,他们饭都顾不得吃就到农大领导办公室求见,有时中午只吃一个煎饼果子,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农大的领导终于被承德人的办学精神所感动,表态“我们将全力支持承德的发展”。
  张学东倡导的与高校联合办学的思路,也得到了承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由此,承德市农广校成为市政府与中国农大科技教育合作的联络单位,张学东毅然担负起市领导交予的市校科技合作联络员的重任。他受市政府委派,来往于市、校之间,沟通联络、牵线搭桥,先后促成1994年市政府与中国农大签订《科研、教学、开发合作协议书》、1997年签订《举办研究生层次教育协议书》,进而又与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从此拉开了市校合作、开展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篇章,先后培养大专以上学历生28074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761名。2005年又与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电子科技大、河北农大合作举办农村与区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硕士班。在上述办学层次毕业学员中,有500余名学员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2000余名学员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成为经济社会管理的栋梁;有近百名学员晋升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成为农业科技专家。
  2003年以来,为了适应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就近就地转移的需要,张学东又大胆探索并实践了开展职业中专和中等技工班教育的新路子。十年来,累计培养全日制中等技能人才6000多名,并安置在京津青岛等都市稳定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社会效益;2009年开始,主持开展涉农专业农民中专教育,培养新农村建设改革发展和科技致富“双带头人”3500名;主持承担阳光工程培训,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75万名,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升以及富余劳动力转移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2009年和2011年分别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和市政府授予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农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开拓者。
  甘当绿叶,倾心助推市校科技合作
  在成功开展合作办学的同时,张学东并未裹足不前,而是以敏锐的视觉和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发现和利用农业高校的智力成果资源,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嫁接到本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大发展和提质升级之中。在他的努力下,先后促成了滦平生态有机猪基地建设、丰宁有机奶产业提质升级、滦平普润生物兽药开发、尚亚葡萄酒庄及品鉴中心、中国农大宽城板栗深加工研发中心、坝上生态经济区域发展规划等科技合作项目,有效助推了承德市农业主导产业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化进程。
  张学东始终把开展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服务承德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几年来,张学东先后从中国农大、河北农大、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单位合作引进新技术、新成果20多项,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亿多元,其中,2003年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与北京仲元公司合作研发的植物氨基酸矿质肥和液态肥施肥模式,在承德市蔬菜、果树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绿色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该项目2007年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从河北农大中国枣研究中心引进的酸枣改接大枣技术已在承德市示范推广,嫁接优质鲜食大枣60多万株。过去的酸枣坡,如今已变成农民的致富坡、花果山,成为沟域经济发展的典型范例。由其主持的“河北月光大枣筛选与推广”项目获承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主持从河北农大园艺学院引进并示范推广的曾获教育部技术进步二等奖、代表国际先进技术和栽培水平的“三优一化”苹果栽培技术体系已成为承德市苹果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亲自主持的《“三优一化”苹果生产技术引进与应用》、《规模化连作菜地健康生态施肥技术及应用》两个项目于2012年1月获得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证书;主持编制的《三优一化苹果栽培技术》和《河北月光鲜食枣栽培技术》两个地方标准已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布实施。
  忘我工作,无名学校闯出一片天地
  尽管肾结石病多次发作,但张学东一直靠药物维持,带病坚持工作。因为工作忙,他很少休节假日,更很少照顾家里。每天他都在为农广校的事业奔波忙碌,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全部智慧。在张学东的带领下,一大批科研项目在承德市扎根,市、县农广校先后落实科技项目186个,示范项目342个,推广项目492个,引进新品种154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4个,实验、示范、推广面积达149.5万亩。项目的实施,培训了大批的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形成了人员素质与项目开发应用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教学、科研、推广相结合的路子。
  30年风雨,30年耕耘,30年沧桑。众雁奋飞头雁领,在张学东带领下,农广校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人人讲工作,人人讲奉献。经过30多年的不断创新求索、团结奋进,农广校实现了办学层次、办学专业、招生数量的“三级跳”,由原来的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一举发展成为拥有8所县级分校、几万平方米的固定校舍、125名专职辅导教师、189名专兼职教学管理人员、万名在校生,具有赫赫声名的学校,多次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中央农广校、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成功探索出一条“以梯次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学用结合为手段,以科教兴市为目的”的贫困山区的成人教育之路。
  去年12月,张学东被任命为承德市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新任校长已接过“领头雁”的接力棒,继续带领着学校全体员工,满怀信心地在承德这片绿色的田野上播种希望,开拓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美好的明天。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朴玉春 赵静杰 李 群
其他文献
3月24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了“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的状况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陈锡文表示,如果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会为五年实现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好的基础。    确保中国粮食安全。5年增加800亿斤粮    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
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努力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特点,逐步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东西湖”模式,受到各界关注。现以该模式为实例,谈谈构建以农广校为主阵地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一、“东西湖”模式构
回顾这些年的奋斗历程,我觉得没有在中央农广校学到的知识,就没有我现在的事业,农广校是我永远的老师。  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办事处胡坪村 曾凡楚  几年来,不管是在山村,还是到县城,东奔西走,我始终没有抛下几百本书籍。书与我如影相随,在我一贫如洗的时候,给我超然物外的精神慰藉;在我心灵迷茫的时候,给我明辨是非的人生启迪;在我洋洋自得的时候,给我耐人寻味的督促奉劝。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三明分公司
甄世杰,在甘肃省民勤县不但是一位致富能人,还是一位经济强人。他既具有农民典型的勤劳、质朴、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热心助人的优秀品格,又具有现代企业家的睿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和时代责任感。他四十不惑,正值人生的鼎盛之年,凭着多年从事密瓜营销,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合作社的名声越来越高。通过几年发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210万元,年经营服务收入260万元,纯收益达120万元。专业合作社分
王血红是湖北省宜都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副校长,同时也是一名高级农艺师。1992年至今,王血红在宜都市农广校从事农业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她以精益求精的态度, 求真务实的精神,视农广校生存和发展为己任,为宜都科教兴农和新农村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演绎着一个基层农广人平凡而多彩的人生。  多种渠道 大力培育实用人才  2003年农业部启动“阳光工程”培训,王血红积极配合相——记2012年全国农业广播电
泰山茶因其色泽浓绿、滋味鲜爽而闻名全国。但部分茶园由于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茶叶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假眼小绿叶蝉的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受虫害的茶园其夏秋茶产量减少在10%以上,严重的则损失30%~50%的产量。此外,遭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的芽叶,加工后碎末茶的数量明显增加,成品率降低,对茶叶品质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无公害综合防治尤为重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想加快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必须要由现代化的农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就必须先有教育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的趋势下,现代远程教育越来越凸显出优势:现代远程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学习效率;现代远程教育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学习的门槛,是一种十分适合农民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
河南省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处,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万亩,辖24个乡镇、727个行政村,总人口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万人, 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268元,属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政府坚持把办好农广校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来抓,依托县农广校持续开展了多层次、多学科、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围绕市场选产业,根据产业办专业,
英国是全球城乡差别最小的国家之一。这主要得益于英国政府长期重视农村发展规划,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虽然农业占英国GDP的比重仅1%,但英国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规划。英国农村面积辽阔,农村人口持续增长,农村占总面积的86%。英国规定1万人以下聚居区居民属农村人口,2011年英格兰农村人口有950万,占总人口的19.3%。  英国政府长期注重从政策层面消除城乡差别。2000年英国出台农村
针对当前玉米价格上涨问题,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近日表示,当前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而玉米价格小幅稳步上涨: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曾丽瑛说,当前国家库存特别是中央储备玉米量很大,产区农民手上还有不少余粮。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不支持价格大幅度上涨。  她分析说,近期价格上涨有以下因素:去年东北玉米减产,大家对于减产有多大判断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金融危机影响逐步消退,饲料养殖企业与深加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