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班级而言,就是要把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为支撑,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教育思想,就是一切以班主任老师和班级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为核心,给班主任老师和班级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尊重人的权益,重视人的发展,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班级学生的个性,发挥班级学生的力量,在优越、宽松的班级环境中为每一位科任教师和班级学生提供平等的成功平台,使每个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最终实现班级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班级教育思想,包括以人为本的班级学生观、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观等。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作为一名班主任带好班级的关键是要做到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协调好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一、建立人性化班级管理理念,促进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和谐
要构建和谐班级,就要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努力使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创设良好教育情境,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班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和谐的班级教育,应当是重视面向班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要构建和谐班级,就是要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努力去创设出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真切地认识到、感受到、体会到只有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是每一名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班主任应该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去管理班级,应该做到不搞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不搞那种单纯的按学科考试成绩的排名,而要极力推行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评价学生的新标准,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和感化,从而鞭策他们向着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去学习、去生活、去奋斗。
三、注重培养班级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可持续化发展
在此我们所指的“习惯”中既有学习习惯也有行为习惯,其中尤其关键的是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学习习惯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习惯对于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的班级学生有着相当重要意义。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坏习惯贻害终生。为此我个人认为身教胜于言教,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就要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集会时要做到“快、静、齐”,特别在听讲时要认真,为此我就会带头按要求做到,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都是这么做的,自己也应该做到;其次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我们老师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把学生劈头盖脸骂一顿,而要做适当的引导,给学生一次机会;再次,就是要特别注重家校联系,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学校的家校联系本等各种沟通手段,保持与学生家长经常性的情况沟通,发现问题又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的习惯能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由于学生在家的时间毕竟比在学校的时间长,而学生在家习惯的好坏也将关系着在学校、在社会中的习惯好坏,因此我们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环节。学生的行为习惯调整好了,学习习惯也就会相应地调整过来了,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有比较明显地进步,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相当的多,在此不再列举。有了良好的习惯,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一定的条件。
四、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学生自主意识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起草,之后由班长负责收集各组讨论记录并进行整理成文后交班主任审阅,班主任老师则立足从整体把握,指出不足,可以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议,然后又一次让全体学生针对班主任的建议,进行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通过反复修改、讨论,逐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制订出全体学生都能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然后在班级里推出付诸实施执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大家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因此,学生是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里,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让我们的班级小主人从平凡的事件中去感觉到爱的存在,让他们知道有许多的人都在默默的关心着他们。让爱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也懂得爱的付出,从而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良性的发展,使得班级稳定、和谐、温馨。在这些基础上,使我们每一个班级小主人都可以在和谐的班级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白己的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成长!
总之,如何创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班级”,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消除不和谐的音符,奏出和谐的主旋律,这是班级组织者与管理者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农村小学班主任老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力探求。
(作者单位:重庆忠县马灌镇黄钦小学校)
编辑/赵军
【关键词】班级管理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班级教育思想,包括以人为本的班级学生观、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观等。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作为一名班主任带好班级的关键是要做到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协调好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一、建立人性化班级管理理念,促进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和谐
要构建和谐班级,就要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努力使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共处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创设良好教育情境,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和谐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有利于班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和谐的班级教育,应当是重视面向班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要构建和谐班级,就是要促进班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努力去创设出一个良好的班级教育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教育环境中,真切地认识到、感受到、体会到只有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是每一名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班主任应该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去管理班级,应该做到不搞唯分数论、唯成绩论,不搞那种单纯的按学科考试成绩的排名,而要极力推行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评价学生的新标准,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和感化,从而鞭策他们向着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去学习、去生活、去奋斗。
三、注重培养班级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可持续化发展
在此我们所指的“习惯”中既有学习习惯也有行为习惯,其中尤其关键的是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学习习惯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习惯对于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的班级学生有着相当重要意义。良好的习惯将会受益一生,而坏习惯贻害终生。为此我个人认为身教胜于言教,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就要先做到,比如要求学生集会时要做到“快、静、齐”,特别在听讲时要认真,为此我就会带头按要求做到,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都是这么做的,自己也应该做到;其次不要操之过急,循序渐进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我们老师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把学生劈头盖脸骂一顿,而要做适当的引导,给学生一次机会;再次,就是要特别注重家校联系,作为班主任老师平时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学校的家校联系本等各种沟通手段,保持与学生家长经常性的情况沟通,发现问题又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学生在学校、家庭的习惯能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由于学生在家的时间毕竟比在学校的时间长,而学生在家习惯的好坏也将关系着在学校、在社会中的习惯好坏,因此我们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环节。学生的行为习惯调整好了,学习习惯也就会相应地调整过来了,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有比较明显地进步,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相当的多,在此不再列举。有了良好的习惯,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可持续发展,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创造一定的条件。
四、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级学生自主意识
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起草,之后由班长负责收集各组讨论记录并进行整理成文后交班主任审阅,班主任老师则立足从整体把握,指出不足,可以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议,然后又一次让全体学生针对班主任的建议,进行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通过反复修改、讨论,逐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制订出全体学生都能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然后在班级里推出付诸实施执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大家严格要求自己,互相监督。因此,学生是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里,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和谐的班级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让我们的班级小主人从平凡的事件中去感觉到爱的存在,让他们知道有许多的人都在默默的关心着他们。让爱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也懂得爱的付出,从而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良性的发展,使得班级稳定、和谐、温馨。在这些基础上,使我们每一个班级小主人都可以在和谐的班级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白己的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地成长!
总之,如何创设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班级”,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消除不和谐的音符,奏出和谐的主旋律,这是班级组织者与管理者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我们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农村小学班主任老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尽力探求。
(作者单位:重庆忠县马灌镇黄钦小学校)
编辑/赵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