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写作的能力。”英语写作并不像语文写作那样高深莫测,学生没有必要追求“新意”,只要根据写作规定的体裁、提示的主要内容和字数要求,根据英语的习惯和语法要求,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把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本文就高中英语的写作程序进行教学指导。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写作 教学指导
高三学生应该“能在所学语言范围内口、笔头造句,能在有提示词语的条件下,写出100个词左右的段落,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基础上,对英语写作程序的掌握也十分重要。
1. 写前准备
学生在真正动笔开始写作之前,必须舍得花相当一部分时间作写前阅读思考等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文章体裁正确、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达到文章基本要求。
1.1分析任务、确定体裁
不管写作要求以什么形式出现,如根据中文提示,学生首先要仔细通读所有有关写作的要求。作文要求中的文字说明较多,同时还伴有图表,乍一看会有点手足无措之感。这时,必须保持镇静,再次全面阅读作文提示,分析任务,明确写作体裁、内容、字数等要求。有时英语作文中没有规定体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决定。
1.2聚焦话题
有时,作文提示虽然限定了体裁和基本话题,但仅仅采用要点形式,以便让学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作文要求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1.3明确主题
经过聚焦、确定话题之后,需要就话题发表(主要的)观点和见解等,这也就是文章的主题。
1.4收集材料
明确主题之后,学生得收集素材,即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以支持和发展主题。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一般说来,至少需要收集三个素材,才能清楚阐明白己的观点。
2. 拟写草稿
提纲编写好以后,便可开始拟写草稿。动笔之前,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开好头,如何合理发展,如何简要结尾。写作时,我们一定要围绕主题展开分析,说明,描写或论述。
2.1开头
通常情况下,一个段落往往以一个含有段落主题思想的句子(即主题句)为开头。当然,主题句有时候出现在段落中,甚至在断尾。但是,高中年级写英语作文尚属写作的最初练习阶段,所以一开始就将主题表明清楚有助于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下面这一段落中,首句就是该段落的主题句。它清楚明确地告诉了读者该段落的主题思想。
Reading provides the knowledge we are unable to gain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If we cannot travel around the world,we can read books on travel and g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fferent custo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laces may have different styles of rituals .Surely cannot go back to the past ,yet ,by reading books, we can obtain knowledge of the past,something about the lives of great and famous people in history and about the world itself .So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gaining the knowledge beyond our personal experience.
2.2发展
主题句是阐述本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读者通过读主题句,可以预测该段落的大脑内容。因此,接下来就应该围绕主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举例、罗列数据等手法来支持和发展主题句。用于支持和发展主题的句子叫做发展句,也是段落的主体部分。
2.3结尾
一个完整的段落,有了主题句作为开头,发展句作为支持,需要有一个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作为该段落的结尾。当然结论句的功能还在于提醒读者该段落的主题思想,即为强调主题思想而重申主题,但不是重复主题句的每一个字词。
3. 修订草稿
修改时,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仔细推敲每一个句子,确保每一个句子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观点。要注意所写句子结构是否太单调或者重复太多,结构是否正确、合理,甚至美妙。比如,文章中简单句是否过多,能否将它们合并为恰当的复合句?肯定句、否定句能否和疑问句结合使用?陈述句能否和倒装句、强调句结合运用?如果我们能够对诸如此类的句子结构多加关注,那么文章定会更加流畅,更加自然。
参考文献
[1] 蓝翠月.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 基础英语教育, 2006(05).
[2] 许娟. 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1).
[3] 汤为民.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 常州师专学报, 2002(03).
[4] 李启菊.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 教学管理, 2008(1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写作 教学指导
高三学生应该“能在所学语言范围内口、笔头造句,能在有提示词语的条件下,写出100个词左右的段落,意思连贯,无严重语法错误。”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的基础上,对英语写作程序的掌握也十分重要。
1. 写前准备
学生在真正动笔开始写作之前,必须舍得花相当一部分时间作写前阅读思考等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文章体裁正确、主题明确、内容充实,达到文章基本要求。
1.1分析任务、确定体裁
不管写作要求以什么形式出现,如根据中文提示,学生首先要仔细通读所有有关写作的要求。作文要求中的文字说明较多,同时还伴有图表,乍一看会有点手足无措之感。这时,必须保持镇静,再次全面阅读作文提示,分析任务,明确写作体裁、内容、字数等要求。有时英语作文中没有规定体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决定。
1.2聚焦话题
有时,作文提示虽然限定了体裁和基本话题,但仅仅采用要点形式,以便让学生有较大的发挥余地,作文要求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1.3明确主题
经过聚焦、确定话题之后,需要就话题发表(主要的)观点和见解等,这也就是文章的主题。
1.4收集材料
明确主题之后,学生得收集素材,即举例子,摆事实,讲道理以支持和发展主题。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一般说来,至少需要收集三个素材,才能清楚阐明白己的观点。
2. 拟写草稿
提纲编写好以后,便可开始拟写草稿。动笔之前,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开好头,如何合理发展,如何简要结尾。写作时,我们一定要围绕主题展开分析,说明,描写或论述。
2.1开头
通常情况下,一个段落往往以一个含有段落主题思想的句子(即主题句)为开头。当然,主题句有时候出现在段落中,甚至在断尾。但是,高中年级写英语作文尚属写作的最初练习阶段,所以一开始就将主题表明清楚有助于整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下面这一段落中,首句就是该段落的主题句。它清楚明确地告诉了读者该段落的主题思想。
Reading provides the knowledge we are unable to gain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If we cannot travel around the world,we can read books on travel and g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fferent custom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places may have different styles of rituals .Surely cannot go back to the past ,yet ,by reading books, we can obtain knowledge of the past,something about the lives of great and famous people in history and about the world itself .So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gaining the knowledge beyond our personal experience.
2.2发展
主题句是阐述本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读者通过读主题句,可以预测该段落的大脑内容。因此,接下来就应该围绕主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举例、罗列数据等手法来支持和发展主题句。用于支持和发展主题的句子叫做发展句,也是段落的主体部分。
2.3结尾
一个完整的段落,有了主题句作为开头,发展句作为支持,需要有一个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作为该段落的结尾。当然结论句的功能还在于提醒读者该段落的主题思想,即为强调主题思想而重申主题,但不是重复主题句的每一个字词。
3. 修订草稿
修改时,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仔细推敲每一个句子,确保每一个句子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想观点。要注意所写句子结构是否太单调或者重复太多,结构是否正确、合理,甚至美妙。比如,文章中简单句是否过多,能否将它们合并为恰当的复合句?肯定句、否定句能否和疑问句结合使用?陈述句能否和倒装句、强调句结合运用?如果我们能够对诸如此类的句子结构多加关注,那么文章定会更加流畅,更加自然。
参考文献
[1] 蓝翠月.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 基础英语教育, 2006(05).
[2] 许娟. 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01).
[3] 汤为民.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 常州师专学报, 2002(03).
[4] 李启菊.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J]. 教学管理, 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