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研究采用环境政策分析的一般模式,对“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设计.在完成碳达峰目标过程中,已有的碳排放源主要通过采用较先进的技术,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方式控制碳排放;新排放源则需要采用最先进的减少碳排放的技术才能被准许进入市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渐成熟,开始规模化地替代化石能源;但只要使用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源的减碳成本仍然低于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碳排放源就需要继续减排.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础政策主要是固定源基于技术的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制度等.分行业制定碳排放绩效标准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采用环境政策分析的一般模式,对“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控制政策进行了初步设计.在完成碳达峰目标过程中,已有的碳排放源主要通过采用较先进的技术,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方式控制碳排放;新排放源则需要采用最先进的减少碳排放的技术才能被准许进入市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产业逐渐成熟,开始规模化地替代化石能源;但只要使用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源的减碳成本仍然低于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碳排放源就需要继续减排.空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基础政策主要是固定源基于技术的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制度等.分行业制定碳排放绩效标准是可行的,但仅依靠单独的政策手段实现碳减排目标是有局限的,将碳排放纳入排污许可证则是有必要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管理可完全忽略传统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异性.碳减排是国家尺度的政策,不需要将国家尺度的目标分解为区域目标,具体减排目标是分行业制定的.碳排放源本身的减排贡献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在边际减碳的同时为国家能源转型提供动力和资金应当是主要目标,碳税具有实现上述目标的天然优势;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由于其具有更好地刺激先进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减少碳排放的特点,也有其应用的必要性.建议两项政策并行实施,对于选择碳交易政策的企业,可以豁免碳税政策.
其他文献
《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保经办服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社保经办服务建设的相关经验,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最后,就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的法律条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低碳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环境规制作为填补环境方面市场失灵的重要方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双重环境规制为视角能为此研究提供新思路.文章选取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创新约束下双重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在中、低技术创新水平区时,正式环境规制的“绿色悖论效应”占主导地位.在高技术创新水平区时,正式环境规制的“倒逼减排效应”开始凸显,逐渐抵消正式环境规制的“绿色悖论效应”负面影响,但不显著,具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此时,正式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强度
电影《一点就到家》是一部青春喜剧片,深受各年龄阶层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上映第一周就拿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一点就到家》从视觉与听觉等多模态视角为国外观众呈现了当今中国青年的真实精神面貌.文章通过剖析影片英文字幕的多模态话语再现方式,探讨中国电影在对外传播中如何更加生动灵活地塑造中国青年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