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地下电站引水区泥沙冲淤变化研究

来源 :长江科学院院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ana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电站引水区的河床演变特点和水沙运动规律,对电站引水发电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初期2006年4月至2011年8月地下电站引水区3次实测地形资料和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地下电站引水区泥沙冲淤变化特点和电站排沙孔开启后的排沙效果。认为三峡工程运用后地下电站引水区受河段边界条件和水流运动特性的影响,河床泥沙呈累积性淤积,地下电站排沙孔的作用主要是形成冲刷漏斗保持电站厂前门前清,而对整个引水区的排沙作用有限。为此,建议进一步开展三峡工程地下电站排沙孔排沙效果试验研究,优化排沙措施,以保证地下电站引水安全。
其他文献
为了解三峡库区石漠化情况,对石漠化进行定量分析奠定基础。以奉节到巴东段为例,通过RS和GIS技术获取石漠化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改进的石漠化增强指数提取石漠化分布图;然后采用决策树C5.0算法获取变量重要性和规则集,科学、合理分析石漠化等级与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石漠化的产生不是某种孤立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岩溶石漠化最直接的表现形态;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岩
本研究对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北、巢湖、安庆、黄山、宣城等8个城市(农村)的2426名未成年人进行了价值观的调查与比较分析,探讨了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的演变现状,分
通过分析目前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实现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前提是实现心理建构。而实现心理建构的途径有三个: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