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带来了方向,预示着新的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面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课堂要求,老师都遇到了不少困惑和不理解,怎样的课堂能够适应这样的要求,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运用于课堂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课例
体育课程改革是否有实质性的突破,建立新的教学观与学生观是体育活动的重要一环。课改如今到了一个回归本位的阶段,大家对基础教学的传授和学生运动生理负荷的要求达到共识,常常听说的是“体育教学没有了技能的传授和运动负荷的要求就不能算是体育课”,此话我也十分赞同。它简要的阐述了体育学科教学的概念和实质,所以在现在的一些课堂中,普遍出现了主教材以三基为主,负教材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的“主负教材搭配的授课形式”,这样的互补教学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迎合了如今大多数人的教学理念,所以回归本位思想有利的体现了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体育教师专业性的特点。但是,我也看到了本位主义思想带回了几十年的授课形式——讲授式模式的大面积回归,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的回归和被再次推广将颠覆我们艰难走过的几年课改成果,将会出现教师再次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加剧和“参与目标”的形式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进一步下降;教师一言堂的公式化讲课和教师教学强度的加大而偷懒的“放羊课”等等问题,也就是说几年的课改就会随着本位主义的推广倒退到90年代,因此研究保证三基教学和运动负荷的情况下顺应新课程改革思路的课堂就势在必行。
通过反复思考论证,我学会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引导发现,探究创新”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
合作交流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自主加信息,大胆设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三种学习状态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有探究才会有创新,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主动性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内驱力;合作学习是形成探究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用外驱力推动内驱力的形成并发挥作用,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得以形成。
经过实践研究我把较复杂的理论阐述浓缩成简单易懂的课堂运作模式使理论操作化得到体现,教师只要学会套用就可以很快设计一堂体育课:
1.探究模式——过程(多用于新授内容的教学)
情景导入(教师设计情景导出课堂内容)—问题提出—尝试练习—集体、分组讨论—验证练习—得出答案(正确的三基)
课例:球类教学
教师展示—师生比赛—你的球是否听话?—尝试练习—分组讨论—各组公布答案—教师指导—验证答案—巩固提高(自主、合作)
2.自主模式——过程(多用于巩固、提高的复习课教学)
设计内容—提出条件—学生自练—解疑精讲—条件增难—师生总结(鼓励)
课例:球类教学—篮球传球
小场比赛—条件(传球五次可以投篮,不进交换攻防)—观察精讲—增加难度(传球五次、30秒完成进攻)—(传球十次完成进攻)—总结传球的得失
3.合作模式——过程
确定内容—创设竞争情景—讲解规则—小组合作—协同作战—教师主导总结
课例:障碍跑教学
通过障碍—每组四个相同障碍物—每个如何通过,确立规则—小组思考自由摆放—比赛开始—变换摆放位置、寻找最佳方案—再次比赛—总结合作意识
4.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过程
课例:球类教学——排球垫球
教师自垫(要求50以上)—学生尝试练习—设计问题(球是否听话?谁垫的多?等等)—小组讨论—组长发言—教师主导,归纳答案—验证答案(夹、插、蹬、提)—2人一组—创设条件(一个垫分、一个垫准、一个对垫3次、一个自垫50次)—竞争情景(2人一组前五组奖励,同时设置公平竞赛奖鼓励认真坚持遵守规则的同学)—比赛开始—比赛结束(自我评价) 。
凡是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先进的方法提高效益、节约劳动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让人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工厂的先进仪器可以让一个人生产万吨钢铁等等,无不存在改革和先进方法的使用。所以体育课改应该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提高教师工作效益降低劳动强度,达到“节能高效”的劳动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天增,刘星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郭冬岐.新課程怎样听课评课》[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福建,邱志钊.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课例
体育课程改革是否有实质性的突破,建立新的教学观与学生观是体育活动的重要一环。课改如今到了一个回归本位的阶段,大家对基础教学的传授和学生运动生理负荷的要求达到共识,常常听说的是“体育教学没有了技能的传授和运动负荷的要求就不能算是体育课”,此话我也十分赞同。它简要的阐述了体育学科教学的概念和实质,所以在现在的一些课堂中,普遍出现了主教材以三基为主,负教材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的“主负教材搭配的授课形式”,这样的互补教学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迎合了如今大多数人的教学理念,所以回归本位思想有利的体现了体育学科的性质和体育教师专业性的特点。但是,我也看到了本位主义思想带回了几十年的授课形式——讲授式模式的大面积回归,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的回归和被再次推广将颠覆我们艰难走过的几年课改成果,将会出现教师再次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加剧和“参与目标”的形式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进一步下降;教师一言堂的公式化讲课和教师教学强度的加大而偷懒的“放羊课”等等问题,也就是说几年的课改就会随着本位主义的推广倒退到90年代,因此研究保证三基教学和运动负荷的情况下顺应新课程改革思路的课堂就势在必行。
通过反复思考论证,我学会了“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环境,创设竞争情境;引导发现,探究创新”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
合作交流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自主加信息,大胆设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三种学习状态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探究是学习的核心,有探究才会有创新,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主动性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内驱力;合作学习是形成探究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用外驱力推动内驱力的形成并发挥作用,使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得以形成。
经过实践研究我把较复杂的理论阐述浓缩成简单易懂的课堂运作模式使理论操作化得到体现,教师只要学会套用就可以很快设计一堂体育课:
1.探究模式——过程(多用于新授内容的教学)
情景导入(教师设计情景导出课堂内容)—问题提出—尝试练习—集体、分组讨论—验证练习—得出答案(正确的三基)
课例:球类教学
教师展示—师生比赛—你的球是否听话?—尝试练习—分组讨论—各组公布答案—教师指导—验证答案—巩固提高(自主、合作)
2.自主模式——过程(多用于巩固、提高的复习课教学)
设计内容—提出条件—学生自练—解疑精讲—条件增难—师生总结(鼓励)
课例:球类教学—篮球传球
小场比赛—条件(传球五次可以投篮,不进交换攻防)—观察精讲—增加难度(传球五次、30秒完成进攻)—(传球十次完成进攻)—总结传球的得失
3.合作模式——过程
确定内容—创设竞争情景—讲解规则—小组合作—协同作战—教师主导总结
课例:障碍跑教学
通过障碍—每组四个相同障碍物—每个如何通过,确立规则—小组思考自由摆放—比赛开始—变换摆放位置、寻找最佳方案—再次比赛—总结合作意识
4.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过程
课例:球类教学——排球垫球
教师自垫(要求50以上)—学生尝试练习—设计问题(球是否听话?谁垫的多?等等)—小组讨论—组长发言—教师主导,归纳答案—验证答案(夹、插、蹬、提)—2人一组—创设条件(一个垫分、一个垫准、一个对垫3次、一个自垫50次)—竞争情景(2人一组前五组奖励,同时设置公平竞赛奖鼓励认真坚持遵守规则的同学)—比赛开始—比赛结束(自我评价) 。
凡是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找先进的方法提高效益、节约劳动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让人足不出户了解世界,工厂的先进仪器可以让一个人生产万吨钢铁等等,无不存在改革和先进方法的使用。所以体育课改应该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提高教师工作效益降低劳动强度,达到“节能高效”的劳动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天增,刘星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M].新华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郭冬岐.新課程怎样听课评课》[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福建,邱志钊.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