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备受老师们的重视,除了在课时安排上倾斜外,语文老师还要求学生每周必须摘抄、练笔,每学期一般不少于8篇大作文。书店里关于作文写作的书籍也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现实情况是写作教学长期困扰着初中语文教学。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人们对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关注。然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过于强调作文训练的推陈出新,追求方法手段的新、奇、巧,却忽视了最基础的仿写训练,以致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无以成文。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踏上语文教学岗位以后一直思考的问题。长期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证明,仿写训练是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作文应从仿写开始。
一、何谓“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仿效别人的佳作去写文章,即仿效优秀范文中的语言特点、构思布局、立意得到启示去构思自己的文章。例如,见到一篇好的范文,我们就可以分析这篇范文的修辞、写法、立意和文章结构等,并从范文处获得启示,进而自己作文。
然而人们普遍对仿写存在着极端的偏见,总认为“仿写”不算写作,“仿写”是初学者的专利,是低能的表现,因此人们对于仿写是惟恐避之不及,更少用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甚至教师也认为仿写方法陈旧,有时还把学生的“仿作”等同于抄袭和剽窃,于是老师们更多地强调作文过程中的创造,急切地运用各种新奇的手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结果却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殊不知,没有“模仿”哪来技能?没有技能哪来创造?模仿说的创始人德漠克利特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身上,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纫;从燕子身上,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的身上,我们学会了唱歌。”可见,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始于模仿。
二、仿写的意义
由于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整体缺失,作文教学难度陡然增加,学生在困难面前难以逾越,以致作文基础越来越差。这又进一步导致学生厌恶作文,逃避作文,到最后一见作文就厌烦、就害怕。仿写的缺失跟老师的负面看法有很大的关系,老师普遍不愿意接受仿写教学。多数人认为,仿写是低能的表现,总是跟着别人邯郸学步,这样怎么能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呢?这种看法有其正确的一面,对那些专事模仿而无意创新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从亦步亦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否认模仿的意义①。
1.仿写可以降低难度,使学生易学、乐学、好学。
作文是综合素质的反映,本身难度就较大,在此种情况下,降低作文难度,可以使学生易于下手,从而获得写作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乐于写作,不再把作文当作烦人的差事。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了种种乐趣,从而喜欢写作,这才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成功。
2.仿写为创新作文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仿写中,学生可以最有效率地了解、掌握、迁移作品的写作风格、形式、技巧、题材等,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各种现实的知识系统。日本在经济发展初期,技术很不发达,在这一时期,通过大量的模仿性技术改造,从而以最短的时间获得了最新最多的技术,又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技术,终于成为世界上的经济技术超级大国。由此可知,仿写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仿写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的方法,是作文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杰作;冰心的《春水》是借鉴泰戈尔的《飞鸟集》②。普希金曾经说:“模仿可能说明作家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说明他希望沿着某个天才的脚迹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说明他渴望以谦逊的态度掌握自己尊崇的范例,从而赋予它新的生命。”③很多老师企图超越仿写阶段,更多地教给学生各种写作的技巧,要求学生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来,这是实实在在的拔苗助长。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学生作文积极性。特别是老师对“千文一面”的批判,更使得学生作文无从下手,造成作文教学吃力不讨好的状况。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仿写
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地安排仿写训练,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何进行仿写训练呢?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认识,我设计了词语的仿写练训练、句子的仿写训练、段的仿写训练、篇的仿写训练系列。
1.词语的仿写训练。
词语的仿写重在对应关系的感性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熟识写作过程中的词性、词义等的对应的关系。所谓对应关系,就是词语之间表现出来的时间、空间、逻辑关系,或是在修辞、结构、指向上的一致性。此种训练主要是使学生感悟句子的各种对应关系和结构关系,并在训练中迁移,形成稳定的心理结构。词语训练是句子训练的序曲,为其提供可以快捷联接的心理程式。这种心理程式,一方面成为知识的稳定系统,另一方面为句子的仿写提供反应的可靠范式。如对初一学生可进行下列训练:
①早晨对朝阳正如黄昏对______
②上对下正如高对______
③《三国演义》对罗贯中正如《红楼梦》对______
④失败对痛苦正如成功对______
2.句子的仿写训练。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其训练也就成为写作的最基础的训练。句子数量众多,句式复杂,所以句子的训练就显得异常重要。句子的仿写可以分为修辞、结构、关联词、逻辑、风格、语气、内容的仿写训练。我对各类仿写都进行自由式和提示式对比训练。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类别的仿写,提示的作用及相关性也很大。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仿写采用不同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语言结构的仿写训练
我在作文训练课上出示“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原初中语文第二册《莺》)一句,分别叫学生以“春天”、“夏天”、“秋天”为对象各仿写一个句子。先在其中一个班进行自由式的仿写,约在三分钟后,有60%左右的学生举手,检查发现完成情况良好。例如有的仿写成“百花齐放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烈日炎炎的夏天是令人气闷的季节”、“大雪奋飞的冬天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而在另外一个班里进行恰当的提示后仿写: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结构要有相似形。经过这些提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仿写的学生有85%左右,与前面训练,特别是同一句型的多角度训练,效果更为显著,相差不是太明显,完成质量也差不多。因此,在仿写句子时,结构方面比较容易迁移到心理系统中,提示的作用不积极,应通过多种训练来提高仿写的预期效果。
(2)语气修辞的仿写训练
学生对一般的修辞手法了解得比较多,特别是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仿写过程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有在进行形式复杂的修辞仿写时,才会增加仿写的难度。如仿写:“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点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学生运用比喻手法进行仿写是不成问题的,课堂检查也显示90%以上的同学可以自如运用。又如有的学生这样写:“人生如自然界的风和雨,应该多给人民带来福音,少给人民带来灾难。”“人生如记忆中的口袋,应该多贮存一些幸福的时光,少一些痛苦的分秒”。
(3)逻辑关系的仿写训练
逻辑关系的仿写是指在所要仿写的句子中,句子内容与句眼有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在仿写中建立类似联系的过程。能否完成此类的仿写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程序和对所要仿写事物的了解程度。假如学生对所仿写的事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则建立起这种联系的难度就不大,否则就难以完成。如下列练习:“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对熟悉课文或课外读物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仿写简直是易如反掌,而对于那些少见识窄的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完成好的,马上可以做出来,如:“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领略一代情痴的情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使我们领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完成好的占40%左右,还约有30%的学生要经过老师的提示才能仿写出来,如指导学生列举主要的名著和人物思想与作品思想等。还有15%的学生左右由于缺少知识的积累,只能生搬硬套。所以在仿写训练中,一方面要注意技巧的提示和迁移,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注意课内外的相关知识的积累。
3.段的仿写训练
段的仿写训练是篇章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段的特征无论在内容还是在结构上,都与篇章有诸多相类似的地方,因此,段的训练搞好了,篇章的训练也就不成问题了。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进行段的训练重在结构、修辞、风格、内容上下功夫,进行综合的训练,集中突破,从而综合提高。
(1)文段结构方面的仿写训练
文段结构的迁移是仿写的重点,一旦文段的结构程式获得正面的迁移,对于学生的独立作文无疑是取得决定性的基础。文章结构犹如房子之结构,起着担负整个房子重量,兼及美观,是影响整体素质的要素。文章的结构实际担负着全文的重量,包括内容、语言、风格、修辞、意境,均在其中,是文章之形,也是文章之表,是写作第一要素,因此,我十分重视文段结构方面的训练,在训练中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提示指导。如在教学中提供下列文段,以供学生仿写。
①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飞自己。②放纵行为,破坏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惩罚。③君不见杨永明置法规于不顾,肆意妄为,骗取体彩大奖,结果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其教训发人深思。④只有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来约束个人行为,才能与人共享平安和谐、坦然自在地生活。⑤在思想上放飞自己,以满腔的热情开阔眼界,挖掘潜能,启迪智慧,品味美好,升华平凡,岂不快哉?
结构方面的模仿主要针对原作结构形式的直接迁移。这种迁移一般建立在阅读和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由于没有进行转换、变形、充实而略显简单。基于形态结构的直观性,有必要把文段结构用图解法标示出来。这样进行训练的效果更好。如对上述文段进行如下标示:①中心句,概括全文;②介句,连接中心句与例句,使语句更为紧密舒畅;③举例论证;④评论例句;⑤照应中心句,议论与抒情。经过上述的提示,学生对文段结构和风格的把握比较透彻,写起来也比较顺畅。
实践表明,在进行文段的仿写时,年级与提示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④。也就是说,如果在学生阅读参考文章时提示注意文章结构,较之不提示更容易产生迁移;这种迁移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明显,对于掌握写作技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仿写的意义较为弱化,提示与不提示没有显示正相关关系。因此,仿写主要针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或是写作风格比较单一的同学。
(2)文段文意的仿写训练
文段内容上的仿写训练,是指导学生摄取范文之“形”与“神”而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成为自己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程式⑤。要求在训练中引导学生认真领会范文是如何提炼材料、确立意旨,其内容与形式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引导学生把范文与自己的写作实际作比较分析、研究其间的异同,强化某个方面,以求融会贯通。
如提供范文《宋濂冒雪访师》给学生仿写。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要求学生在阅读此文的基础上,写出一个有关读书的文段;要在形似方面有提高,更要在神似方面有明显的表现。由于有前面的各项相关的训练,学生对与这种训练没有感觉出太高的难度,只是可能会在选材上碰到了一些困难。确定了材料与文章结构后,学生文思开阔,语言活跃,情景能有机地相融,仿写也就不难了。
因此,仿写在循序渐进中获得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具有了现实的教学意义。在内容的仿写阶段,文章的题材、立意角度、文章意境、文章风格、语言特色等,都已经成为仿写里活的灵魂。这种仿写,由形似而达形似至形美,神似而神传;形神相融,难以区分,互相作用,形成化有形于无形之中,意神于传神之中。因此,仿写是更广泛的迁移⑥。
(3)语言风格的仿写
在教学中给出下篇文段:“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庸人用物质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撑生活。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清贫,全然不见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头扎进工作和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中升华,在乐观中显彩。这,才是善待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好方式。”本文段语言清新明丽,口语化,句子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长句与短句结合使用。因此,在仿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提示这些风格特征,以便更好地学习这种风格。
4.篇章的仿写。
由于段的仿写已经接近于篇章的水平,因此,篇章的仿写是在段的基础上的一个整合和细化的过程。段是文章的局部,是文章的结构单位。段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整体水平,但它又不是决定性的,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文章的运思和结构技巧整合出来的文章的质量还是相差很大的。重视篇中的结构布局、详略主次、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配合运用,必能取得文采的飞跃和质量的提高。
篇章的仿写主要体现在构思与结构、运思行文、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等。而在这些要素中,迁移文章的构思与结构方式方法是重中之重。所以我着重进行文章的构思与结构方式方法、运思行文的模仿训练。
(1)结构的模仿
结构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结构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每次作文都力求在结构上有所突破。结构不是在行文过程中才确定的,而是在构思阶段就已经根据审题立意和选材进行谋篇布局所确定的。所谓构思,是指作者在充分把握客观材料(写作素材)之后,到用文字符号外化之前,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孕育文章或作品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由此我们得知,构思的前提是确定了命题文本和写作素材之后,但又在行文之前的写作思维活动。实际上构思是指根据命题文本和写作素材进行作文立意、裁剪素材、构拟结构的过程。如果对构思进行书面描述的话,它就可以表现为作文提纲。作文提纲一旦确定,作文形式就基本确定,行文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和主旨的表现也就基本确定。
学生有材料却无从下手的情形经常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在行文之前很好地进行构思,没有找到行文的切入点,没有理清行文的条理,没有确定行文的重难点。而有的学生却能够文思敏捷、文笔流畅,其实他早在动笔前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而周密的构思,文思敏捷文笔流畅也就不足为怪了。古人谓“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对构思的错误看法,认为构思会浪费本来就不足的写作时间,还认为构思会进一步束缚行文时的即兴发挥,更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而应该引导学生十分重视构思的训练。
为了不使作文构思训练流于形式,我一般要求学生用写作提纲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实到书面上,以便检查。同时规定构思提纲的五要素:题目文本、中心大意、段落层次、内容要点、引言要点。规定仿写“提纲”的“提纲五要素”便于学生形成构思和确定构思提纲,缩短构思的时间,提高构思提纲的效率。在作文训练中,积极纠正其不良的写作习惯,养成行文必构思构拟提纲的良好习惯(有时不一定写出来),从而为全文的写作奠定最重要的行文基础。
一、何谓“仿写”
所谓仿写,就是仿效别人的佳作去写文章,即仿效优秀范文中的语言特点、构思布局、立意得到启示去构思自己的文章。例如,见到一篇好的范文,我们就可以分析这篇范文的修辞、写法、立意和文章结构等,并从范文处获得启示,进而自己作文。
然而人们普遍对仿写存在着极端的偏见,总认为“仿写”不算写作,“仿写”是初学者的专利,是低能的表现,因此人们对于仿写是惟恐避之不及,更少用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甚至教师也认为仿写方法陈旧,有时还把学生的“仿作”等同于抄袭和剽窃,于是老师们更多地强调作文过程中的创造,急切地运用各种新奇的手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结果却是拔苗助长,得不偿失。殊不知,没有“模仿”哪来技能?没有技能哪来创造?模仿说的创始人德漠克利特说:“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身上,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纫;从燕子身上,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的身上,我们学会了唱歌。”可见,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始于模仿。
二、仿写的意义
由于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整体缺失,作文教学难度陡然增加,学生在困难面前难以逾越,以致作文基础越来越差。这又进一步导致学生厌恶作文,逃避作文,到最后一见作文就厌烦、就害怕。仿写的缺失跟老师的负面看法有很大的关系,老师普遍不愿意接受仿写教学。多数人认为,仿写是低能的表现,总是跟着别人邯郸学步,这样怎么能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呢?这种看法有其正确的一面,对那些专事模仿而无意创新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从亦步亦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不能否认模仿的意义①。
1.仿写可以降低难度,使学生易学、乐学、好学。
作文是综合素质的反映,本身难度就较大,在此种情况下,降低作文难度,可以使学生易于下手,从而获得写作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乐于写作,不再把作文当作烦人的差事。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了种种乐趣,从而喜欢写作,这才是作文教学最大的成功。
2.仿写为创新作文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仿写中,学生可以最有效率地了解、掌握、迁移作品的写作风格、形式、技巧、题材等,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各种现实的知识系统。日本在经济发展初期,技术很不发达,在这一时期,通过大量的模仿性技术改造,从而以最短的时间获得了最新最多的技术,又在这个基础上创新技术,终于成为世界上的经济技术超级大国。由此可知,仿写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仿写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的方法,是作文学习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模仿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杰作;冰心的《春水》是借鉴泰戈尔的《飞鸟集》②。普希金曾经说:“模仿可能说明作家对自己的力量有充分的自信,说明他希望沿着某个天才的脚迹去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说明他渴望以谦逊的态度掌握自己尊崇的范例,从而赋予它新的生命。”③很多老师企图超越仿写阶段,更多地教给学生各种写作的技巧,要求学生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来,这是实实在在的拔苗助长。这种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学生作文积极性。特别是老师对“千文一面”的批判,更使得学生作文无从下手,造成作文教学吃力不讨好的状况。
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仿写
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地安排仿写训练,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何进行仿写训练呢?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认识,我设计了词语的仿写练训练、句子的仿写训练、段的仿写训练、篇的仿写训练系列。
1.词语的仿写训练。
词语的仿写重在对应关系的感性迁移,在一定程度上熟识写作过程中的词性、词义等的对应的关系。所谓对应关系,就是词语之间表现出来的时间、空间、逻辑关系,或是在修辞、结构、指向上的一致性。此种训练主要是使学生感悟句子的各种对应关系和结构关系,并在训练中迁移,形成稳定的心理结构。词语训练是句子训练的序曲,为其提供可以快捷联接的心理程式。这种心理程式,一方面成为知识的稳定系统,另一方面为句子的仿写提供反应的可靠范式。如对初一学生可进行下列训练:
①早晨对朝阳正如黄昏对______
②上对下正如高对______
③《三国演义》对罗贯中正如《红楼梦》对______
④失败对痛苦正如成功对______
2.句子的仿写训练。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其训练也就成为写作的最基础的训练。句子数量众多,句式复杂,所以句子的训练就显得异常重要。句子的仿写可以分为修辞、结构、关联词、逻辑、风格、语气、内容的仿写训练。我对各类仿写都进行自由式和提示式对比训练。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类别的仿写,提示的作用及相关性也很大。因此,针对不同类别的仿写采用不同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语言结构的仿写训练
我在作文训练课上出示“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原初中语文第二册《莺》)一句,分别叫学生以“春天”、“夏天”、“秋天”为对象各仿写一个句子。先在其中一个班进行自由式的仿写,约在三分钟后,有60%左右的学生举手,检查发现完成情况良好。例如有的仿写成“百花齐放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烈日炎炎的夏天是令人气闷的季节”、“大雪奋飞的冬天是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而在另外一个班里进行恰当的提示后仿写: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结构要有相似形。经过这些提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仿写的学生有85%左右,与前面训练,特别是同一句型的多角度训练,效果更为显著,相差不是太明显,完成质量也差不多。因此,在仿写句子时,结构方面比较容易迁移到心理系统中,提示的作用不积极,应通过多种训练来提高仿写的预期效果。
(2)语气修辞的仿写训练
学生对一般的修辞手法了解得比较多,特别是对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仿写过程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有在进行形式复杂的修辞仿写时,才会增加仿写的难度。如仿写:“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点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学生运用比喻手法进行仿写是不成问题的,课堂检查也显示90%以上的同学可以自如运用。又如有的学生这样写:“人生如自然界的风和雨,应该多给人民带来福音,少给人民带来灾难。”“人生如记忆中的口袋,应该多贮存一些幸福的时光,少一些痛苦的分秒”。
(3)逻辑关系的仿写训练
逻辑关系的仿写是指在所要仿写的句子中,句子内容与句眼有某种固定的对应关系,要求学生在仿写中建立类似联系的过程。能否完成此类的仿写的关键在于学生掌握逻辑关系的程序和对所要仿写事物的了解程度。假如学生对所仿写的事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则建立起这种联系的难度就不大,否则就难以完成。如下列练习:“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对熟悉课文或课外读物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仿写简直是易如反掌,而对于那些少见识窄的学生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完成好的,马上可以做出来,如:“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领略一代情痴的情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使我们领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完成好的占40%左右,还约有30%的学生要经过老师的提示才能仿写出来,如指导学生列举主要的名著和人物思想与作品思想等。还有15%的学生左右由于缺少知识的积累,只能生搬硬套。所以在仿写训练中,一方面要注意技巧的提示和迁移,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注意课内外的相关知识的积累。
3.段的仿写训练
段的仿写训练是篇章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段的特征无论在内容还是在结构上,都与篇章有诸多相类似的地方,因此,段的训练搞好了,篇章的训练也就不成问题了。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进行段的训练重在结构、修辞、风格、内容上下功夫,进行综合的训练,集中突破,从而综合提高。
(1)文段结构方面的仿写训练
文段结构的迁移是仿写的重点,一旦文段的结构程式获得正面的迁移,对于学生的独立作文无疑是取得决定性的基础。文章结构犹如房子之结构,起着担负整个房子重量,兼及美观,是影响整体素质的要素。文章的结构实际担负着全文的重量,包括内容、语言、风格、修辞、意境,均在其中,是文章之形,也是文章之表,是写作第一要素,因此,我十分重视文段结构方面的训练,在训练中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提示指导。如在教学中提供下列文段,以供学生仿写。
①善待自己的人,必定在行为上约束自己,在思想上放飞自己。②放纵行为,破坏秩序,必然受到生活的惩罚。③君不见杨永明置法规于不顾,肆意妄为,骗取体彩大奖,结果把自己送上了审判台,其教训发人深思。④只有按照法律和道德准则来约束个人行为,才能与人共享平安和谐、坦然自在地生活。⑤在思想上放飞自己,以满腔的热情开阔眼界,挖掘潜能,启迪智慧,品味美好,升华平凡,岂不快哉?
结构方面的模仿主要针对原作结构形式的直接迁移。这种迁移一般建立在阅读和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由于没有进行转换、变形、充实而略显简单。基于形态结构的直观性,有必要把文段结构用图解法标示出来。这样进行训练的效果更好。如对上述文段进行如下标示:①中心句,概括全文;②介句,连接中心句与例句,使语句更为紧密舒畅;③举例论证;④评论例句;⑤照应中心句,议论与抒情。经过上述的提示,学生对文段结构和风格的把握比较透彻,写起来也比较顺畅。
实践表明,在进行文段的仿写时,年级与提示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④。也就是说,如果在学生阅读参考文章时提示注意文章结构,较之不提示更容易产生迁移;这种迁移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明显,对于掌握写作技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仿写的意义较为弱化,提示与不提示没有显示正相关关系。因此,仿写主要针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或是写作风格比较单一的同学。
(2)文段文意的仿写训练
文段内容上的仿写训练,是指导学生摄取范文之“形”与“神”而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成为自己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程式⑤。要求在训练中引导学生认真领会范文是如何提炼材料、确立意旨,其内容与形式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引导学生把范文与自己的写作实际作比较分析、研究其间的异同,强化某个方面,以求融会贯通。
如提供范文《宋濂冒雪访师》给学生仿写。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要求学生在阅读此文的基础上,写出一个有关读书的文段;要在形似方面有提高,更要在神似方面有明显的表现。由于有前面的各项相关的训练,学生对与这种训练没有感觉出太高的难度,只是可能会在选材上碰到了一些困难。确定了材料与文章结构后,学生文思开阔,语言活跃,情景能有机地相融,仿写也就不难了。
因此,仿写在循序渐进中获得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具有了现实的教学意义。在内容的仿写阶段,文章的题材、立意角度、文章意境、文章风格、语言特色等,都已经成为仿写里活的灵魂。这种仿写,由形似而达形似至形美,神似而神传;形神相融,难以区分,互相作用,形成化有形于无形之中,意神于传神之中。因此,仿写是更广泛的迁移⑥。
(3)语言风格的仿写
在教学中给出下篇文段:“必定懂得如何充实自我,笑对生活。庸人用物质享受麻木自我,智者用精神追求支撑生活。在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里,在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中,在追名逐利的凡俗夫子旁,智者全然不见自己生活的清贫,全然不见自己遇到的挫折,而是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一头扎进工作和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他们的人生,在追求中升华,在乐观中显彩。这,才是善待自己、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好方式。”本文段语言清新明丽,口语化,句子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长句与短句结合使用。因此,在仿写过程中应该注意给学生提示这些风格特征,以便更好地学习这种风格。
4.篇章的仿写。
由于段的仿写已经接近于篇章的水平,因此,篇章的仿写是在段的基础上的一个整合和细化的过程。段是文章的局部,是文章的结构单位。段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整体水平,但它又不是决定性的,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文章的运思和结构技巧整合出来的文章的质量还是相差很大的。重视篇中的结构布局、详略主次、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配合运用,必能取得文采的飞跃和质量的提高。
篇章的仿写主要体现在构思与结构、运思行文、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等。而在这些要素中,迁移文章的构思与结构方式方法是重中之重。所以我着重进行文章的构思与结构方式方法、运思行文的模仿训练。
(1)结构的模仿
结构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结构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每次作文都力求在结构上有所突破。结构不是在行文过程中才确定的,而是在构思阶段就已经根据审题立意和选材进行谋篇布局所确定的。所谓构思,是指作者在充分把握客观材料(写作素材)之后,到用文字符号外化之前,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来孕育文章或作品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由此我们得知,构思的前提是确定了命题文本和写作素材之后,但又在行文之前的写作思维活动。实际上构思是指根据命题文本和写作素材进行作文立意、裁剪素材、构拟结构的过程。如果对构思进行书面描述的话,它就可以表现为作文提纲。作文提纲一旦确定,作文形式就基本确定,行文过程中材料的运用和主旨的表现也就基本确定。
学生有材料却无从下手的情形经常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在行文之前很好地进行构思,没有找到行文的切入点,没有理清行文的条理,没有确定行文的重难点。而有的学生却能够文思敏捷、文笔流畅,其实他早在动笔前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而周密的构思,文思敏捷文笔流畅也就不足为怪了。古人谓“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对构思的错误看法,认为构思会浪费本来就不足的写作时间,还认为构思会进一步束缚行文时的即兴发挥,更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而应该引导学生十分重视构思的训练。
为了不使作文构思训练流于形式,我一般要求学生用写作提纲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实到书面上,以便检查。同时规定构思提纲的五要素:题目文本、中心大意、段落层次、内容要点、引言要点。规定仿写“提纲”的“提纲五要素”便于学生形成构思和确定构思提纲,缩短构思的时间,提高构思提纲的效率。在作文训练中,积极纠正其不良的写作习惯,养成行文必构思构拟提纲的良好习惯(有时不一定写出来),从而为全文的写作奠定最重要的行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