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9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索、討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等过程,高效地理解并内化知识,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由于受学生个体基础、自学能力、领悟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各不相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每一堂课,关注、相信、鼓励每位学生,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同时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效率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落实新课标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注重非智力因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教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深知作为学生非常渴望老师的关注、鼓励、赏识。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会直接传达到学生心灵深处,影响他(她)的一生,教师要平等地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情感因素、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唤起一部分处于“浅睡”状态的学生的思维,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
  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为了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必须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教师需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具体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为创设“自觉主动学”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每节数学课堂新课学习之前向学生展示本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主动探索、讨论、交流;在新课结束后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收获,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二)创设有兴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三)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有效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时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不同小组之间各组的整体学习及活动水平大致相同,但同一个小组之间各成员的学习活动水平应该不同。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要关注学习差异,也关注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合作氛围。通过小组合作评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教师适时激励,这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做好准备。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
  三、优化数学课堂的宏微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要完成宏微观结构的设计程序,就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探索、讨论、交流、合作。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组织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的宏微观结构,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和源泉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该回归“教学生学”的本质,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思维方法。
  数学学科素养指的是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体系以及思想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给学生的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和知识体系,不去引领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和它们的判定方法,教学时应注重它们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数学思维方法是指能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科学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例如在学习相似形一章时,如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分析问题;如何将乘积式改为比例式;如何用等线段代换,过渡中间比等解题技巧说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都体现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时应刻意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把新课标理念落在实处,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尊重。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教学各个环节始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创设民主、平等、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适时点拨矫正、求真务实,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等优秀学习品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使数学高效课堂落在实处。
其他文献
新课改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因而创新的语文教学呼唤的是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创新。结合平日的语文教学研究,我认为: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争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益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开发课程资源  (一)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极大地促进有效课堂建设。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利用多媒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图象、形体、文字、色彩、声音等技术手段,使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全
摘要:传统的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存在许多弊端和疏漏,将这些不足的问题视为研究目标,重点讲解了针对以往的传统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及改革,内容包含了就如何实现培养及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开发的能力来进行对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我国高职院校化学实验课普遍存在对实验过程“轻视”而对化学理论讲解和验证过程过于“
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语文实在是太难教了,语文课总是在学生那里“失宠”,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乎许多老师在语文课上开始用煞有介事的表演,热闹非凡的讨论,变化莫测的多媒体充斥语文课堂,而那些包含作者感情和思想灵动的文章却被搁置一旁,倍受冷落。学生冷漠的表情折射出他们内心的荒芜与封冻,这种课是表面的浮华,是“麦当劳”式的快餐,新课改的异化。  速成的必定是速朽的,简单是真,
摘要:在全国素质教育形势下,初中应试教育开始转型,走出课堂,数学实践活动课成为新的主课程。本文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以及初中数学课的几点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影响十分深刻,不仅反映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上,还反映在对课堂教学评价标
叙事性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写人记事。可是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因为生活圈子小,阅历浅,对生活体验不深,认识不足,所以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因此,这作文课往往成了学生的头疼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素材,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呢?其实,生活处处有语文,身边到处是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用心积累,便能让学生坐拥青山,掘地成泉,粮仓满满,还愁学生“炊”不出可口的“饭菜”?  
语文从来就是一門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所以说,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不是缺乏有关资料,而是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综合性学习呢?  一、综合性学习必须要有计划性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学生明确任务,有组织、有章法地开展活动。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学会运用十分重要。在新课改之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情境教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中,作为一名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就要不断进行新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