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东:农村基础教育需要注入“新鲜血液”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毛小东走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校门,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扎根在农村基础教育的乡村教师。“我非常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成长经历,让他们度过一个难忘、愉快的学习生活。”还没毕业,毛小东已经对此后的职业生涯有了梦想和期待。
  进入师范学院的头两年里,毛小东只是待在学校和教室中,她认为,不走进农村基础教育,便无法真正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016年7月9日至31日,毛小东参加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守望支教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立了“赴湘西坐苦坝暑假实践团”,组建了一支名叫“筑梦队”的队伍。这是一支由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志愿者队伍,目的是开阔当地儿童视野,并为改善当地教育现状提供一定的帮助,“每每想起在坐苦坝的那21天,内心总会为之动容。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也有责任去关注,关注的本身,也许就是改变的开始。”毛小东动情地说。
  也许是因为那份动容,2017年7月,毛小东再次参加教科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地点在湖南省长沙市沩山乡,将调研定位到了“精准扶贫”这个点。活动结束后,毛小东还在领队老师和支教队员的帮助下,发表了《对沩山乡旅游扶贫现状的调查研究》调研报告。
  2017年11月3日至12日,毛小东作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费定向农村小学教师香港访学计划访学团”的一员,前往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进行为期十天的培训、学习和访问。此次活动让毛小东明白:要学会吸收外界教育的先进理念,去辐射我们的课堂,并做到有的放矢地运用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做到真正的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为农村基础教育的發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还没毕业的时候,毛小东对乡村教育的发展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她首先想到的是,作为教师必须用经验帮助那些孩子们选择机会成本最小的教育路径,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基础要宽泛,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发现自身的兴趣点,让孩子学会终生开发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我的价值;其次,要脚踏实地抓教育教学,努力成就孩子们更好的人生。作为教师,要“用力”的方向有三个——首先是向学生用力,备课应该基于学生的思考,在设置教学环节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考虑到学生需要老师给予的是什么,而老师能反馈给学生的又是什么,而不是为了形式而创造形式;其次是向学科用力,将学科专业化,做一个有爱心的专业教师;再次就是指向教师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后,家校联系很重要,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交流工作,留出充足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毛小东更加坚信,“农村基础教育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这些‘新鲜血液’需要不断地提升教师素质,而这些‘新鲜血液’,就是未来的我们,每一次活动都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想要为此做出改变的心也日益坚定。”
  于是,在这一年,毛小东慎重写下了“马云乡村师范生计划”的申请书。
其他文献
“毕业前夕,我放弃已经通过面试并签订合约的沿海地区实习岗位,毅然决定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任教。回忆过往的师范学习、生活经历,太多的感触无以言表,当初看似玩笑的教师梦想如今已然落地开花。”  教师梦从大山出发又在大山扎根  从农村出来的李家海,读书伊始便被老师灌输“要想走出大山,只有好好读书”的思想。那时李家海就读的村小共三个年级,但仅有2名老师。老师们既要负责全部学科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留校学生的衣
作者:[美]杰里·布洛菲  譯者:张弛、蒋元群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本书为美国著名教学专家、密歇根州立大学杰里·布洛菲教授精心力作。本书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编写,内容具体翔实,案例丰富。不仅介绍了各种激励学生学习的目标原则,还结合教学实践,教授了大量调动学生学习自信力与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方法,为广大教师介绍了诸多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策略技巧。本版不仅更新了大量数据
12月7日-8日,全国教育局长沙龙暨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来自新疆、西藏、江苏、江西、广东等全国十多个省域近50个市县区教育局长、百余位教育管理者参会,共同探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路径。  成立仪式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部主任从春侠表示,成立“全国教育局长研究联盟”的目的就是要让地方教育践行者抱成一团,长本事、长能力、长智慧,提升专业的能力、行政的能力。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贵州省全面复课已经有快两个月的时间了,最近有一位同是老师的朋友找到我,只说了一句话:我真的撑不住了,然后就在安静还算温暖的氛围里,大哭了半个小时。从未见她如此过,平时里都是乐呵呵的,她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学校的老师,哭完,也没多说啥,临离开时,默默地说了一句:“我好些了,真的,今年真是太难了”。  我们做老师的,是最能理解人的,我们理解家长的不容易:在过去半年中,孩子们迎来了史上最漫长的寒假,家长
1.  那年入秋的时候,老方来教我们语文了。  老方常穿着条纹衬衣和深色西裤,再配一双尖头皮鞋,走起路有“嗒嗒”的响声;发型很奇怪,是梯形头。他第一次走进我们教室的时候,摆着副严肃的表情,我吐吐舌头跟同桌说:“哇,又怪又凶的大叔!”  不巧这小动作被他看见了,他皱着眉点我的名字:“那位同学在说什么呢?你站起来,把《木兰辞》背一遍我听听。”  周围响起一片抽气声,《木兰辞》是这几天才学的新课,现在要
1月27日至28日,首届京渝校长高峰论坛暨曲建华名校长工作室总结大会在重庆市璧山区御湖小学召开,200余名来自京渝两地的中小学教育系统学者、专家及璧山区中小学校长、校级管理干部等在这里交流经验、共话发展。  活动中,璧山区各中小学校及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北戴河实验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学校的22名校长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和学生核心素质三大主题,分享对教育的坚守与展望,阐述
美妙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绘画有着迷人而又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对它感兴趣的人,包春雷,就是其中一个。不知什么时候,绘画悄悄地在包春雷年幼的心里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  包春雷说,尤记得还没到上学年龄时,他就总喜欢拿着水彩笔在哥哥姐姐们的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因为这个“乱涂乱画”的喜好,包春雷没少挨批评。不过,批评之外,倒常常还能顺带收获几句肯定。  这些肯定,让包春雷心里的艺术
我的学生,今后,我将长久地谈论你们的好——你们种种的好。我不知道能否见证你们的未来,也不知道能否再次与你们相遇,看着你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我默默地送上一句真诚而美好的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今天,我与我的学生就要分别了。不知不觉,我与他们已经共处三年。其间,我饱尝了种种酸甜苦辣,这一切都成为过往,可以想,仿佛也可以不想。人生难得是相逢,共度三年更可贵。分别时,我静静地站在原地,目送学生的背影渐
母亲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结识姜立中老师的。那个时候,刚刚粉碎“四人帮”,百废待兴。刚刚开始表彰优秀教师,她们在一起疗养,于是成了好朋友。有了这个机缘,读高中的时候我就转到了姜立中老师所在的学校——牡丹江二中读书。和我所在的农校子弟学校相比,二中校园很大,二中的师资很棒,二中的学生很多。  姜立中老师是二中响当当的名师,我非常敬畏她,见到她每每要绕行。她教高二年级,据她的学生说,她讲朱自清先生的《
四月的一个雨夜,几近凌晨,应老师给我分享了一篇工作室送培送教的研讨会活动报道。暖黄色的灯光里,让我想起了他的学生在作文中对他的描述:应老师的视力不太好,背略有些驼,看学生作文时,身子俯得很下,眯着眼,很吃力的样子。这是他2000届学生詹文的作文,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年逾花甲的应老师,深夜还在工作,我想,他的视力应该更难比当年,背会不会更驼了。  实则不然,点开应老师的近照,高高瘦瘦,风度翩翩,目光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