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小学校大都藏有一定量的图书。据我个人的不完全的调查,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图书室藏书,每生大都在15册到20册之间不等,藏书的来源一部分是由师生逐年捐赠的对青少年有益的书籍,一部分是学校逐年购置的,还有一部分是项目配发的。如欧盟项目就给中小学校配发捐赠了大量的书籍。除此之外,有些学校还订有可供学生学习的报刊杂志之类。这就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了书籍上的保证,让学生有书可读,还能促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如何让这大量的书籍、报刊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学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那么,这些书籍,就应该发挥真正的效用。但事实上有的学校并不是这样。并没有开展正常的长期的借阅活动,也没有明确的制度作为保障。即使有一些制度和阅览措施,那也只是应对策略而已,从根本上没有建立起师生长期借阅的机制。当然,学生借阅图书,在农村中小学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校没有可供学生阅览图书的场所。学生个人借书就更是落不到实处,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只是由科任教师代办或兼职,致使图书借阅就如同虚设,工作无法展开。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借阅制度,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但由于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加之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借阅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从根本上没有解决课外阅读问题。就如有的学校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三至四个班阅览图书,由于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只有在教室里阅读。班干部先从学校图书室领取图书,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阅览后,再收交图书室,图书管理人员要一一清点,查缺登记。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只是让图书管理人员和班干部忙个不已乐乎。效用却是微乎其微。有的学校就根本没有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量的图书只是常年立于书架上,使得尘蒙书卷。
那么,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正常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在这近两年的图书管理借阅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措施。供参阅借鉴。
1、明确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对于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突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不无裨益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是,目前,有的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不明确,主要是因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认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必会分散精力,对文化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势利思想和个人名利思想在作怪,只图升学率,没有把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发展个人能力真正重视起来。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试想,如果一所大学里没有开放的图书馆,那么这所大学的学生其能力和水平将是怎样一种状况。
2、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及图书借阅制度。使图书借阅工作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学校的图书管理及借阅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等等。建制专门图书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借阅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3、建立集体借阅和个人借阅相结合的机制。
(1)集体借阅。具体地说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借阅。班主任牵头,班干部负责,每班以班级学生数为准,每人一册(也可两册),发给学生,由学生本人填写借阅图书登记册,一式二份,一份由班主任留存,以便归还时查缺补漏。一份交图书室存档。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图书借阅具有可操作性,书册真正地能够拿到读者手中;一是让学生真正地有书可读,将学生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你想,一个60人的班级,60册或120册图书,互换阅读,每个人就拥有60或120册图书可读,学生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周末、节假日在图书中“游玩”,何乐而不为呢!
(2)师生个人借阅。教师借阅实行登记签名制度。学生个人借书实行借书卡抵押制度。有些热衷于阅读的学生往往要阅读系列性的图书,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可以采用借书卡抵押的方式,每次只借一册,先还再借。
4、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同学可将自己的图书暂时性地收集起来,造册登记,供班级同学大家阅读;学校图书室也可以按具体情况给每班“图书角”填充部分图书。这样,学生在校的组织阅读就有了大量的书籍。
以上是我的工作实践的总结。学生的借阅图书、课外阅读已经在我们学校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每学期集体借阅两次,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和假期间的阅读。学生个人借阅,由开始的几十人到现在的五百多人。我虽然劳累了些,但心里是快乐的。图书的最大资本在于阅读,我为学校的图书赢得了“资本”。这是我最大的快乐,也是我的追求。
如何让这大量的书籍、报刊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学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那么,这些书籍,就应该发挥真正的效用。但事实上有的学校并不是这样。并没有开展正常的长期的借阅活动,也没有明确的制度作为保障。即使有一些制度和阅览措施,那也只是应对策略而已,从根本上没有建立起师生长期借阅的机制。当然,学生借阅图书,在农村中小学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校没有可供学生阅览图书的场所。学生个人借书就更是落不到实处,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只是由科任教师代办或兼职,致使图书借阅就如同虚设,工作无法展开。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一定的借阅制度,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但由于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加之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借阅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从根本上没有解决课外阅读问题。就如有的学校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三至四个班阅览图书,由于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只有在教室里阅读。班干部先从学校图书室领取图书,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阅览后,再收交图书室,图书管理人员要一一清点,查缺登记。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还不到20分钟,只是让图书管理人员和班干部忙个不已乐乎。效用却是微乎其微。有的学校就根本没有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量的图书只是常年立于书架上,使得尘蒙书卷。
那么,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正常地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在这近两年的图书管理借阅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措施。供参阅借鉴。
1、明确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
大力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对于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突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不无裨益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可是,目前,有的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不明确,主要是因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认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势必会分散精力,对文化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势利思想和个人名利思想在作怪,只图升学率,没有把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发展个人能力真正重视起来。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积极的促进作用。试想,如果一所大学里没有开放的图书馆,那么这所大学的学生其能力和水平将是怎样一种状况。
2、建立健全图书管理及图书借阅制度。使图书借阅工作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学校的图书管理及借阅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等等。建制专门图书管理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图书借阅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得到制度上的保证。
3、建立集体借阅和个人借阅相结合的机制。
(1)集体借阅。具体地说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借阅。班主任牵头,班干部负责,每班以班级学生数为准,每人一册(也可两册),发给学生,由学生本人填写借阅图书登记册,一式二份,一份由班主任留存,以便归还时查缺补漏。一份交图书室存档。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图书借阅具有可操作性,书册真正地能够拿到读者手中;一是让学生真正地有书可读,将学生课外阅读落到实处。你想,一个60人的班级,60册或120册图书,互换阅读,每个人就拥有60或120册图书可读,学生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周末、节假日在图书中“游玩”,何乐而不为呢!
(2)师生个人借阅。教师借阅实行登记签名制度。学生个人借书实行借书卡抵押制度。有些热衷于阅读的学生往往要阅读系列性的图书,为了满足这些学生的需要,可以采用借书卡抵押的方式,每次只借一册,先还再借。
4、建立班级“图书角”。
班级同学可将自己的图书暂时性地收集起来,造册登记,供班级同学大家阅读;学校图书室也可以按具体情况给每班“图书角”填充部分图书。这样,学生在校的组织阅读就有了大量的书籍。
以上是我的工作实践的总结。学生的借阅图书、课外阅读已经在我们学校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每学期集体借阅两次,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和假期间的阅读。学生个人借阅,由开始的几十人到现在的五百多人。我虽然劳累了些,但心里是快乐的。图书的最大资本在于阅读,我为学校的图书赢得了“资本”。这是我最大的快乐,也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