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森林脑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来源 :国际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分析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因蜱咬伤而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住院且血清森林脑炎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和(或)IgG≥1∶20的患者纳入TBE患者组;牙克石地区健康成年体检者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A、IFN-γ、TNF-α、IL-10、IL-6、IL-4和IL-2的含量,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3+CD8+和CD3+CD4+)、B淋巴细胞(CD3-CD19+)和NK细胞(CD3-CD16+CD56+)的细胞百分比。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细胞因子含量和细胞百分比的差异。

结果

TBE患者组外周血中7种细胞因子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值<0.05);TBE患者组外周血CD3-CD19+细胞百分比为(14.40±6.69),高于对照组(10.87±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 P<0.01),但两组间其他细胞的细胞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IL-17A、IFN-γ、TNF-α、IL-10、IL-6、IL-4、IL-2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变化在森林脑炎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可以作为森林脑炎的辅助检查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人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519份14岁以上腹泻患者的腹泻粪便样本和相关病例临床信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对星状病毒阳性PCR产物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星状病毒检出的阳
目的研究深圳市福田区腹泻患者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福田区1 625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粪便中的HAstV核酸,RT-qPCR阳性样品使用Mon269/Mon270引物对,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AstV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HIV抗体复检策略,探讨适合实验室需求的HIV抗体筛查流程。方法选取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佑安医院临检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HIV抗体筛查且结果为有反应(阳性)的873例血液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分别采用与筛查相同的试剂(策略1)和与筛查不同的两种试剂(策略2)对血液样本进行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进行补充实验,检测HIV抗体。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复检策
目的了解天津市男男性接触人群(MSM)的梅毒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于2016年4—8月,对天津市16岁及以上且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性行为的MSM人群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收集MSM人群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开展HIV、梅毒检测,最终收集有效问卷853份。通过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31.7±9.4岁,以35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