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10月168例发生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168例同期在医院接受治疗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168例患者均获得细菌学检查阳性结果,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占24.4%,革兰阴性菌103株占61.3%,真菌24株占14.3%;感染组与对照组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感染组分别为(36.2±24.7)、(18.4±9.6)d,对照组分别为(19.4±15.3)、(11.5±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合并COPD及合并糖尿病与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基础疾病的发展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其他文献
针对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开发一套基于开放标准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产品可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应用系统集成难题。介绍了企业应用集成的定义、目标和企业应用集
目的探讨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血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的516株
基于波导技术的LOE是新一代准直显示技术,该技术基于波导传输原理,采用集成光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波导元件的导波特性,通过对入射波进行调制和对出射波进行解调实现准直
目的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细菌培养,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儿科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516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资料,取痰液采
<正>2007-01—2012-01,笔者采用经方辨证治疗勃起功能障碍40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23~43岁;病程2~15年;命门火衰型18例,心脾两
<正>糖尿病(DM)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糖尿病肾病(DN)是DM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一直以来,许多学者把阴虚或气阴两虚作为DN的基本病机,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
<正>肺系疾病的症状以咳、痰、喘、哮等为主,且多慢性化,易由外感诱发。《金匮要略》中对于肺系疾病的论治,主要集中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和《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目的探讨ICU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ICU与呼吸科患者送检的痰液及灌洗液标本,采用美国Micros
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具有较高的耐辐射性、耐腐蚀性、抗黄变性、耐热性和阻燃性,并且粘度低、固含量高。有机硅氧烷具有低表面能、耐高温、耐水、良好的透气性且有利于降低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