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拍出伊拉克的另一面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岁的卡马尔·哈希姆外表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伊拉克男孩,有着当地人典型的棕黄色皮肤,稚嫩的脸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这个小家伙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脖子上总是挂着个大相机,而且随时会将手中的镜头对准街边一处寻常景象,清脆地按下快门,认真的神情中流露出些许少年老成的味道。
  哈希姆的镜头里没有士兵、鲜血、断壁残垣,而是安详的老人、宁静的街道……他用一双清澈、童真的眼睛,展现出战争以外伊拉克人的生活,用温馨感人的画面表达了伊拉克人努力生活的不屈精神。他的摄影作品已赢得数个奖项,小哈希姆当之无愧地成为闻名世界的“最年轻的”摄影天才。
  
市长送给他照相机
  哈希姆的家在伊拉克的努玛尼亚,该市位于巴格达南部,属于平坦的农业地带,著名的底格里斯河就从哈希姆家门前缓缓流过。这座城市人杰地灵,阿拉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穆太奈比的墓地就位于此。然而,上天并未因此格外眷顾这片土地,使其免受战火的侵袭。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整座城市满目疮痍,人们流离失所。
  哈希姆说,他从小就害怕士兵。他告诉记者:“2003年美军士兵毁掉了我家租的房子,那时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没有出生。谢天谢地我的家人活下来了。”在美军占领巴格达数月之后,哈希姆出生了。
  哈希姆4岁时与摄影结缘,源于父亲不经意的一句话。他的父亲阿尔·加兹拉是一名摄影记者。一天,调皮的哈希姆趴在窗前向外张望,突然,他发现不远处有一群正在行进中的士兵,并好奇地指给父亲看。父亲加兹拉开玩笑地说:“你把这个场景用相机拍下来吧。”随即,他递给儿子一台相机,并教他如何安装胶卷。就这样,在父亲手把手的指导下,哈希姆开始透过窗户拍摄巴格达的街景和从街上走过的人们——有驻伊美军,但更多的是普通伊拉克人。
  加兹拉没有想到,他这样一句话激发了儿子对摄影的兴趣,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哈希姆会花上几个小时拍照,乐此不疲。他还特别好学,经常问父亲一些摄影方面的知识,比如说,要拍摄好照片,该如何寻找最合适的位置?
  哈希姆5岁时,父亲带着他参加一个文化节,在那里,他模仿父亲拍摄了很多照片。一位组织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孩子在摄影方面表现出的才华简直让人震惊!”当然,这并不是哈希姆第一次得到赞赏,“我们将胶卷拿到照相馆冲洗,那里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照片竟然是一个小孩拍摄的。”父亲非常为他骄傲。
  小小年纪的哈希姆,还遇到过“贵人”。有一次,父亲带他参加伊拉克摄影协会举办的一个会议,在会上,哈希姆宣誓成为荣誉会员。同时出席这个会议的,还有当时的巴格达市长。遇到这样一个“大人物”,哈希姆当然不会轻易错过。机灵的小家伙想方设法摆脱安保人员的重重阻挠,选取最佳位置为市长拍摄照片。市长非常喜欢这个“脱颖而出”的小摄影师,并将自己心爱的数码相机作为礼物送给哈希姆。这是台单镜头反光相机,有哈希姆的脸那么大。从那之后,这台相机就与他形影不离了,他走到哪里,就将它带到哪里。
  
去些“阳光”的地方
  提起伊拉克,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满面悲容的平民……
  的确,战争以及随后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不可承受之重”。在巴格达的大街上,士兵、坦克以及荒废的、被炸弹炸毁的建筑物,确实随处可见,但这里也有现场音乐会,有茉莉花和烤肉的香味。对此,父亲加兹拉坚决而略带愤怒地说:“我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拍摄这座城市中发生的臭名昭著的暴力事件。”加兹拉尽可能带儿子去些“阳光”的地方。
  在家时,哈希姆尽情地拍摄底格里斯河美丽的河水、鸟和老房子。每隔一周,父亲还会带他到巴格达,在那里他出入大街小巷,花上几个小时寻找温暖人心的画面。在这个禀赋过人的孩子的镜头下:一名老者正蹲在堆满书的书店中翻阅;大人带着小孩在“人力摩天轮”上嬉戏;穆太奈比大街上的咖啡馆里摆放着一杯诱人的饮料,人们坐在桌旁谈天;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在露天市场上饶有兴致地闲逛;太阳从一棵棕榈树后面升起,给树笼罩上一层光晕;还有景色宜人的瀑布,如血的残阳……
  “我喜欢拍摄正在工作的人,或是坐着闲聊的人们。当我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我就浑身来劲,想方设法捕捉到这个画面。至于个子矮的问题嘛,我只能想方设法占据有利地形来弥补这个弱点了。”
  谈到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哈希姆说:“我最喜欢的是穆太奈比大街上一名卖书男子睡觉的照片,这张照片去年还获了奖。那天早上,天气很冷,但我喜欢那里的空气。我还喜欢蜜蜂停在一朵玫瑰上的照片。为拍这张照片,我在努玛尼亚的一个花园里追着这只蜜蜂跑了很久,直到它落在了一朵花上。”
  小小年纪的哈希姆已经真切地了解到摄影的力量。他说:“摄影非常重要。它记录生活,凝固时间。我们可以通过摄影展示城市、生活和人……我想说,通过我的照片可以看出,伊拉克是一个值得珍爱的国家,伊拉克人非常和善、爱好和平,而且拥有伟大的历史。”
  2011年12月,持续近9年的伊拉克战争结束了。当被问及对美军撤离伊拉克的看法时,哈希姆说:“他们现在离开,我感到很高兴。我自由了,再也不必怕他们的坦克。”
  
摄影不是唯一的爱好
  像哈希姆这么大的男孩,通常都把大把时间花在踢足球或看电视上,但哈希姆早已斩获多项摄影大奖,其中包括伊拉克社会摄影奖。去年,他还在摄影大赛中获得金牌——这个大赛对所有年龄段的人开放。现在,他在摄影界已经是小有名气。在整个伊拉克,到处都有他的作品展览;巴格达的不少报纸,也都刊登了他拍摄的照片。哈希姆还是伊拉克记者联盟的正式成员,被认定为伊拉克最年轻的职业摄影记者,他骄傲地将这一殊荣印在自己的名片上。
  和所有孩子一样,哈希姆心中有着无数心愿,其中之一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到国外举办自己的摄影展览。“我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的祖国不但是个和平之国,还是艺术之国、美丽之国、文化之国。”提到未来,哈希姆希望,所有像自己一样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他满怀憧憬:“我能预见到,伊拉克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特别是那时候,我家将会有一所新房子。我爱伊拉克,爱我的家,它比任何东西都珍贵。”
  在学校里,哈希姆也非常努力,上小学三年级的他,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喜欢的科目是美术。哈希姆口才非常好,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在一次采访中,记者夸赞他在拍照上有天赋,“成为一名摄影师是你的理想吧?”这个小男孩却说,“我希望,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演员或者儿童事业的活动家。”显然,摄影不是他唯一的爱好和选择。
  
  编辑:李雪 美编:黄浩 编审:张勉
其他文献
春三月,2013—2014中国男排联赛大幕落下,这是辽宁全运会后新周期的第一个赛季。外援涌入,新老交替,让本届联赛显得与以往不同。但年轻队员成长缓慢,本土队员与外援实力差距显著,外援引进仍处于摸索阶段,这些大环境并没有根本性改变。中国男排联赛仍在变与不变中艰难前行。  京沪对决众望所归传统格局未能改变  一边是卫冕冠军,另一边是十冠王,双双拥有强力外援加盟,让北京队和上海队成为联赛夺冠的两大热门,
村落小,八九户人家,散漫地蹲在腾格里沙漠边缘。院子却格外空旷,沙漠里地皮子宽绰。旧时这儿是边外滩,古长城随处都是。一镐刨下去,指不定就是老长城墙基,地皮子坚硬如铁。  院墙是黄土夯的,厚,笨拙,坚实。屋子也是泥土筑的,一派黄沉沉的气息。窗子还是木头格子糊了白纸的,至于玻璃窗——那可没有,都是三十多年前的时光啦。  庄户人家,也不懂历史,拉着架子车,去古长城上刨一车子老旧的黄土,拿回家当肥料,种种树
是我的父亲,他弯着腰  被秋末的果实压得更低  他说孩子们,下雨了,冷    那些园子里的树,一直长到土壤的深处  那些秋天,再一次落向父亲手里的铁桶  眼睛也是鲜艳的  冬天来临之前,它们要被储存  苹果,梨,温暖干净的天空    现在父亲是树,他伸长了手臂  树梢空了,  他代替那些被压弯了的枝杈  走得很慢    发稿/邹抒阳
她从未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身高的重要性——此刻,她嵌在公交车上的人堆里,四面都是温软的皮肉。有人的手臂严严实实地贴在她的手臂上,她不禁想,认识多年的人都不见得可以这样亲近。她万分艰难地往下蹲了一点,伸手将行李箱拉得更近,只差没有把它搁上自己的脚背。  “所有的重逢都可以因为这一路交通拥堵免去。”叶栾心想。但念头一现,自己先撇了一下嘴。口袋里手機响了,她先犹豫了一会儿才把手伸进口袋,脑海里是陈家新在笑嘻
黄蓓佳老师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读过不少,每一次都会被感动。  作家总能在烦琐甚至灰暗的平庸的生活中找出那种闪光的东西。  读《你是我的宝贝》这部作品时,我感到的不仅是激动,还有震惊,是一种灵魂上的震颤。震动我的是作家独特的关注的视角和惊人的人物塑造以及作家博大的爱心。  一个叫做贝贝的智障儿童,生下来就得了治不好的唐氏综合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贝贝做地质工作的的父亲,在野外勘查时遭遇泥石流而身亡,年轻
二、郭林新气功疗法改变癌细胞缺氧状况,为癌细胞从无氧呼吸切换到有氧呼吸创造条件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因缺氧而导致的。那么,反过来,能否通过改变癌细胞缺氧状况,给癌细胞提供充足的氧气,把癌细胞重新转变成正常细胞呢?  在实验室进行癌细胞培养时,如果给癌细胞加氧,形成高压氧环境,癌细胞培养不好;如果给癌细胞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癌细胞就培养得很好。这说明癌细胞喜欢二氧化碳,厌惡氧气,是厌氧细胞。瓦尔堡博士通
一批又一批的土地开始松软  在一场雨水到来之前  嫩草按捺不住情绪,蠢蠢欲动  从地下升起的力,暗暗地,猛烈地抬高春天  草地上,小路旁,麦田里……  一些不约而同的声音,细小  一节一节,涌向不同的方向  而那一株矢车菊,纹丝不动  早已干枯的身体  努力地挺在春天    蜕变     在安静的山坡上,在贺兰山叫不上名字的  植物旁边,一朵狗尾巴草暗淡、卑微、根须向下  微润的土壤安静地  把露
黄河故道的羊群  梦 阳    三千只羊那纯净而洁白的光芒  足以照亮 一座枕着故道臂膀小憩  的村庄  常常用角挑着夕阳  怜人的羔羊 温顺成草尖上静卧的  白云  风吹不皱鸟飞不慌  总在炊烟牵来黄昏的时候  生动成草滩和村庄间的插页  让村头的新月读成极为婉约的一章  发稿/田俊    一群人的居延海  胡晓燕    就要黄昏,水栖息在巢里  芦苇埋伏在各处  一只水鸟  跟着另一只向前飞 
在天津市和平区郑州道18号港澳大厦一楼,挂着一块褪了色的招牌: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下文称医调委)。两扇大门后,是一个接待大厅和4个不到20平方米的调解室。  刚走进接待大厅,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就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位中年男子因为对调解金额不满,大声咆哮着,将桌子拍得砰砰响……  就在这时,李俊穿过大厅向记者走来,她无奈地笑笑,“这还算好的,在我们这设灵堂、摆花圈的也有过。让他出出气,一会儿就
2006年4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起程访美,首站是美国西部重镇西雅图。  “胡锦涛主席将在西雅图参观微软公司,并在比尔·盖茨家与之共进晚餐”的消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路透社甚至以《胡的欢迎晚宴在盖茨家,不在白宫》为标题,详细介绍了晚宴的客人及菜谱。而盖茨那个耗资约1亿美元、据称智能化程度极高的家,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是微软的朋友”  胡锦涛此次出访,是他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