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鱼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是江南绮丽的梦,扮亮每一个清寂的夜晚,驱赶日子里的苦寒因子,生活因它有了奔头,摇曳生姿。
  岁末风寒,吹瘦一池冬水,枯荷残叶间游弋的江南鱼,惊见兴奋的手脚,惊闻炸响的笑语,不禁惊跳起来,夺路而逃,亡命飞奔。
  水花污浊鱼白洁。江南鱼跃出水面,飞出扶风弱柳的曼妙身姿,掠出泉眼翻涌的鼓荡气息,飞来掠去,安身农家的檐下壁上,晾成冬日盛景,钻入缭绕烟云,飘出绝世奇香。
  “年年有余”的“余”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余”同款,是辛苦一年的江南人,心心念念的祈福之宝。
  有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难得,好似五彩云霞在天上飘呀飘,从不见雨落。
  农耕时代,欠,似乎是生活常态。欠账,歉收,欠人情。欠,把江南人的每一根神经都放在火上烤,冰上冻,锻造,冷却,折磨,练就江南人品性里的韧劲。
  中国人喜藏,忌直白,于是用“鱼”来谐替“余”。大红锦鲤,就这样成了江南人迎春接喜的吉祥符,流传千年的图腾。
  鱼是一尊神,在房门上替人祈福,也是一道菜,画龙点睛一般,让一桌佳肴瞬间“高大上”,推高格调,引来舌尖上的雅。
  无鱼不成宴,有鱼才是席呀。
  江南鱼从哪里来?当然是村口池塘。
  古人建村,依山傍水,村前必有小溪小河,村后定有高山矮岭,没水,挖也要挖出一口塘来,蓄水为财。
  村前池塘作用大,可浣纱洗衣沐浴,可饮牛放鸭养鱼,塘边一圈柳树,飘飘摇摇,风丝云线,曳出柔润、清丽的江南韵。
  和家禽家畜不一样,鱼和江南人隔着白亮的水,心不通,情不连。养鱼是个无需付出感情的活計,春来把鱼苗往池塘里一投,什么喂呀、养啊、增肥呀,都高高挂起,不去理会。
  春撒一桶苗,冬收肥鱼美。
  一场风雨一场雪,年关日近池塘瘦。江南喜迎吉祥新年,捉鱼为其先声。逆天般竭泽而渔,把原本枯瘦成线的残水,抽干放净,空余一汪不能没膝的浑水。不顾天寒地冻,卷起裤管挽起袖,浑水摸鱼。天再冷,水再冰,摸鱼人毫不畏惧,他们说鱼头上有三点火呢,摸鱼是烤火,哪里还会怕冷?
  一网下去,大鱼捞上来;一手下去,再灵活的鱼也插翅难逃;一群人下去,小指大小的餐鱼也尽收篓中。
  江南鱼繁,鲫鱼最多,鲤鱼最好,鳊鱼味美,草鱼水煮好吃,棍子鱼炒辣椒,色香诱人,鲩鱼适合做小炒鱼块,青鱼红烧更馋人,花鲢鱼鱼头打豆腐汤,若是再加些薯粉丝,那就更绝了,鲶鱼吃起来最放心,刺少,适合我这种怕鱼刺的人。
  这鱼那鱼江南人认不全,观其形只称大鱼、小鱼和餐鱼。他们把所有小小的长条形的鱼通称为小餐鱼,捞起来,洗净,油炸,连骨带肉,一起嚼,一起咽,香脆可口,滋味悠长。
  捞上来的鱼,给族人分一分,往亲戚家里送一送,年就在浓浓的鱼腥味里渐渐逼近,喜庆气氛越来越浓。
  鲜香是江南鱼的使命。
  年是江南人锅里四溢的鲜香气味,诱人念亲想家,哪怕你远在万里之遥,也清晰可闻。
  中国字“鲜”跟鱼羊有关。先民早就发现鱼羊肉之味,别具一格,于是创造出这个字来表述此味。没有味精的时候,是鱼引领鲜之先风、先味,那是家的味道。
  江南鱼的鲜,在细嫩,在温婉,在绵柔,在香浓,像一首小诗,在浓稠的汤汁里吟诵,又好似花蕊在葱姜蒜椒等瓣儿的衬托下,袅娜出丁香般的雅韵。
  江南鱼的香,源自岁月的炙烤,风之气味,日之气息,熔铸出绝世香醇。满篓鱼收回家,破开洗净,用小木棍撑开鱼肚,再拿细绳从腮边穿过,挂上竹篙,和鸡鸭猪肉一道,风干,晾晒成腊鱼。没有腊鱼腊肉的冬天是不纯粹的,少了腊味的年是不正宗的。腊鱼是舌尖的乡味,胃里的乡愁。
  大鱼风干成腊味,小鱼则烟熏成独一无二的江南味。
  架起火盆,烧红硬柴,扑上一层木屑、裨子或者谷壳,明火灭时白烟起,将洗净的小餐鱼一一放妥帖,烟熏烘干。
  如果说腊鱼是日光之香,那么烟熏小鱼,这是植物灰烬里飘出来的幸福烟味。
  烟熏小鱼放油锅里,炒一炒,加糯米酒糟,煮一煮,起锅前,撒上少许翠绿嫩白的葱花,不用亲见,那射门透壁的香,无声地宣告,绝世鱼味出炉啦!
  烟鱼香味是盖在江南冬天冷洁空气里的大红印章,鲜亮无比。
  没有人能够抵得住烟鱼干的味道,那是江南符号,抹不去的乡味、乡韵和乡情。
  当吊在竹竿上的腊鱼越来越少,坛坛罐罐里的烟熏小鱼日渐见底的时候,春风拂遍大地,嫩鹅鹅黄,一统江山,春雨润尘,春水浩荡。枯瘦的水丰沛起来,村前的池塘丰润起来,白白的水边,柳枝发芽,亮亮的水里,水鸭呱呱叫暖了天。褪去厚厚的冬衣,沐浴春光,江南人把一桶桶鱼苗倾入池水,生生不息的循环,又开始了。
  江南鱼,余味袅袅,余香绵绵,余韵悠悠,是享口福,更是讨口财。
  爱江南,不妨从一条鱼开始,探究其味里的神秘和质里的幽微。
其他文献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在海边吃的炸鱼薯条味道更好?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教授查尔斯·斯彭思运用创新的室内实验,来研究人类的味觉是如何受到影响并为其他感官所干扰的。斯彭思教授在英国布莱顿市的一家酒馆找了一批测试对象,请他们参与一系列吃薯片实验。  斯彭思教授先是给测试者戴上鼻夹,屏蔽了他们的嗅觉,然后递过去薯片,让他们猜测薯片的口味。结果,测试者的反应各不相同。“太难讲了。这是带点
“这是一个具备魔力的国度。它的炎热,它的苍翠田野,碧绿深海,喧嚣街市,眼睛明亮、笑容坚韧的女人们。”  对越南的憧憬源自于年少时看过的电影和书。十几岁的少女第一次看完电影《情人》后,再也无法忘记女主角在每一个炎热的热带午后,慵懒而妩媚地趴在港口栏杆上的画面。与此同时,那个充满热带风情,饱受历史眷顾的神秘东南亚国度,也一同被镶嵌进少女对远方的憧憬里。第一日  坐在从南宁驶向河内的客车上,你的脑海像放
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男主人公库伯掉入黑洞的那一幕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库伯掉入黑洞时,从远处看黑洞就是一个球体。从他的视角来看,他越是向下降落,黑洞的表面就越向上弯曲,直到他头顶只剩下一小片天空,最终黑洞表面在头顶合并、封闭,他完全陷入了一个漆黑的世界。很多看过电影的人都在问:“掉进黑洞后真的会像电影里演的这样吗?”  其实,虽然这部电影基本真实地还原了黑洞的视觉效果,但假如人真的掉进黑洞
在这冬与春的交界,有时候感觉不是一季要变成另一季,而是每天就是一季,尤其是天气如此阴晴不定,昨天才冷得彻人,今天就要换上夏衫,以为从此就是好日子了,明天又是一道冷锋,悄悄地从远方袭来。这时候,我会想起憨山大师的一首禅诗: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  不知春上花枝。  春上花枝确实是一种“不知”,它仿佛是没有预告的电影,默默地上映,镜头一瞥,就是阳光灿烂,花团锦簇了。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的长相丑陋,于是他决心把状元打造成帝国的形象代言人。要配得上王朝的威严,颜值自然是极其重要的,这早在洪武四年首次殿试就为朱氏王朝树立了榜样,原本的状元因为貌丑被降为榜眼,英俊的吴宗伯被拔为状元。这着实让人目瞪口呆,舆论一片哗然。  明建文帝时,有个叫王艮的举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又精通韵律,他曾依“神、真、人、尘、春”为韵作《梅花诗一百首》,堪称梅花诗中的珍品,广为流传。  建文
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峡湾在欧洲,而欧洲的峡湾大多数在北欧,北欧的峡湾则主要在挪威。峡湾的英文名是Fiord,有时特指的就是挪威的峡湾。  挪威南部的大西洋海岸线呈不寻常的曲折,多条宽阔的“海流”蜿蜒伸展到内陆达一百五十千米以上。峡湾的水非常深,一般都在几百米,最深达到一千二百米。两岸的山峰动辄也是千米高,万丈绝壁紧紧地钳住一泓蓝水,这水还会随着潮汐一呼一吸,是不是很壮观呢?  峡湾里瀑布的数量多到令
想当年,黄瓜家族居住在野外,还不为人所知,是一群对人类来讲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野黄瓜。如果碰巧赶上雨季,野黄瓜的长势会分外挺拔,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那些食草动物们倒是疯狂地爱上了它,碧绿的小瓜儿又清脆又好吃。  可是,野黄瓜却很郁闷,可怜自己辛辛苦苦装满一肚子的种子,都被这些可恶的動物们吃了。为了保护自己的下一代不被吃掉,黄瓜决定展现自己的野性,它的体内开始分泌出一种很苦的物质——葡糖甙。不知情的动
1  大二时,我在图书馆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对书中充滿温情和神秘感的“浪矢杂货店”很是向往。神奇的是,这世界上真的有一家店铺,于我而言就像是“浪矢杂货店”一样温暖的存在。它是一家书店,已经开了近20年,并且将会继续开下去。  追溯到我念小学、初中的时代,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兴起,人们提起阅读就是捧着一本纸质书。当时书店的生意还很不错,学生们常常在放学后或者星期天就涌进书店,所以那几年,在学
企鹅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鸟类,那么,企鹅为什么不怕冻脚呢?  因为企鹅采取了独特的办法,通过改变向双脚提供血液的动脉血管的直径,来调节脚内的血液流量。当寒冷到来时,企鹅就减少脚内的血液流量;当气候比较温暖时,企鹅就增加脚内的血液流量。其实,人类也有和企鹅类似的调节功能。当人类的手和脚感到寒冷时,就会变得苍白;当手和脚感到温暖时,则会变得红润起来。  另外,企鹅双脚的上层,有一种类似于逆流热交换的系统
牛顿声称因为被苹果砸到,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但引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牛顿也不知道。它看不清,摸不着。直到前不久,我们才真正观察到了引力——美国的一个科研项目首次确认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这听起来有点高冷的引力波到底是什么呢?  爱因斯坦的猜测  20世纪上半叶是物理学群星璀璨的时代,爱因斯坦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彻底颠覆了人类的时空观——在高速运动的世界里,光速不可超越,时间与空间也并不绝对,而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