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数学课.
【关键词】 数学文化;数学美
一、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的大多数学校和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成绩只讲数学本身的知识,没有对学生进行长远考虑. 原因在于,好多数学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数学文化,更不知道如何把数学文化渗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也许好多教师会问,为什么要把数学文化渗入到课堂中去呢?其实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创新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所以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是必要的.
二、为什么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之所以称为文化,是因为它具有文化的特征——“真”(真理化)、“善”(道德化)、“美”(艺术化),而且它具有广泛的覆盖性,渗透到各个领域. 诚如齐民友先生所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
三、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
(一)让数学历史,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了对一次方程组进行研究,用算筹做计算工具. 其中不少成果收入到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而且我们祖先掌握的消元法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个光辉成就. 在此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讲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近距离了解数学家,感受他们的科学智慧,培养学生严谨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领悟基本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可以介绍它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发明的,而且欧拉是有史以来最多产的数学家,他的全集共计75卷. 欧拉实际上支配了18世纪的数学,对于当时新发明的微积分,他推导出了很多结果. 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中,欧拉的双目完全失明,尽管如此,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二)数学课中潜在的德育教育
1. 培养学生挫折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师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数学难题,培养学生要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团队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也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
3. 培养学生做人的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不是伪科学,而且数学中讲到的定理与命题,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没有模棱两可的说法,因此数学可以教人实事求是,做人要正直.
4. 培养学生的认真做事的态度.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轻率行为. 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做题就能培养学生这样的态度. 例如,在讲解直方图,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通过对收据的分析,独立作出直方图. 这样数据虽然多,绘制直方图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做事的态度.
(三)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数学的美有很多,有简单美,和谐美,方法美等等. 就说数学的对称美,实质上是自然物的和谐性在量和量的关系上最直观的表现. 在讲对称性这节课,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图形,让他们感受美的价值,同时观察其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对称图形.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创新意识.
(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师在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出相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例如:数学中的平移变换与音乐的音阶,线性规划与人力资源,立体几何与化学的分子结构,多项式与医学, 排列组合与破译密码,混沌学与气象,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编程等这些知识都很好的反映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些实例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五)数学与社会生活
数学来源于社会实际,而且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与社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例如,怎样理解女士们喜欢穿高跟鞋?如何提高公用楼梯的安全程度?怎样找出观赏展品的最佳位置?电脑的键盘上的字母是如何融入数学的?这样的实际例子很多,通过这样的例子对学生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方延明. 数学文化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
[3]刘卫锋,王尚志.数学与音乐[J].数学通报,2005,44(4).
【关键词】 数学文化;数学美
一、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的大多数学校和数学教师为了提高成绩只讲数学本身的知识,没有对学生进行长远考虑. 原因在于,好多数学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数学文化,更不知道如何把数学文化渗入到课堂中去,融入到数学学习中. 也许好多教师会问,为什么要把数学文化渗入到课堂中去呢?其实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创新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所以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是必要的.
二、为什么数学是一种文化
数学之所以称为文化,是因为它具有文化的特征——“真”(真理化)、“善”(道德化)、“美”(艺术化),而且它具有广泛的覆盖性,渗透到各个领域. 诚如齐民友先生所言:“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没有现代的数学就不会有现代的文化;没有现代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
三、如何让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
(一)让数学历史,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了对一次方程组进行研究,用算筹做计算工具. 其中不少成果收入到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而且我们祖先掌握的消元法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这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个光辉成就. 在此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讲数学家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近距离了解数学家,感受他们的科学智慧,培养学生严谨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领悟基本的科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弧度制时,教师可以介绍它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发明的,而且欧拉是有史以来最多产的数学家,他的全集共计75卷. 欧拉实际上支配了18世纪的数学,对于当时新发明的微积分,他推导出了很多结果. 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中,欧拉的双目完全失明,尽管如此,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二)数学课中潜在的德育教育
1. 培养学生挫折感,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教师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数学难题,培养学生要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团队的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也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
3. 培养学生做人的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不是伪科学,而且数学中讲到的定理与命题,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没有模棱两可的说法,因此数学可以教人实事求是,做人要正直.
4. 培养学生的认真做事的态度.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轻率行为. 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问题,做题就能培养学生这样的态度. 例如,在讲解直方图,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通过对收据的分析,独立作出直方图. 这样数据虽然多,绘制直方图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做事的态度.
(三)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数学的美有很多,有简单美,和谐美,方法美等等. 就说数学的对称美,实质上是自然物的和谐性在量和量的关系上最直观的表现. 在讲对称性这节课,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图形,让他们感受美的价值,同时观察其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对称图形.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创新意识.
(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师在讲解相应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引出相应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例如:数学中的平移变换与音乐的音阶,线性规划与人力资源,立体几何与化学的分子结构,多项式与医学, 排列组合与破译密码,混沌学与气象,离散数学与计算机编程等这些知识都很好的反映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些实例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五)数学与社会生活
数学来源于社会实际,而且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与社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例如,怎样理解女士们喜欢穿高跟鞋?如何提高公用楼梯的安全程度?怎样找出观赏展品的最佳位置?电脑的键盘上的字母是如何融入数学的?这样的实际例子很多,通过这样的例子对学生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方延明. 数学文化导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
[3]刘卫锋,王尚志.数学与音乐[J].数学通报,200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