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震信息划分三种不同程度的正、负反转构造样式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ipi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地震信息,尝试划分了轻微、中等及强烈等三种不同程度的正、负反转构造样式,以不同实例论述了这些构造样式的性质与演化模式。构造反转对油气聚集一般是有利的,但也有可能发生不利影响。正反转构造中,以中等正反转构造样式最有利于油气聚集,反转太强烈时,容易破坏圈闭结构;负反转构造中可常见风化壳储层,为油气储集创造有利条件。
其他文献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之下的千米桥潜山是一个深埋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潜山形成经历了中一新生代褶皱抬升—埋藏改造等复杂的地质过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复杂,有效
牙哈——英买力地区是塔北隆起上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的观点一直主导着该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思路。但储层精细描述揭示了牙哈——英买力
以煤与海相泥岩的块状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升温速率下的排烃模拟实验.借助生烃动力学S-法处理实验模拟结果,对煤与海桕泥岩的残留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泥岩残留烃在R0
深水内波、内湖汐沉积可归纳为水道型和非水道型两种基本沉积类型。水道型沉积常发育双向递变层序和单向递变层序,单砂层较厚,它不仅是油气的良好储层,而且常与深水重力流沉积和
黔中隆起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的滇黔隆褶带.南华纪晚期初现雏形,震旦纪—奥陶纪为水下隆起,燕山运动使其整体抬高,喜马拉雅运动时急剧隆升,构造地貌长期相对隆起。地表油苗油
天然气藏勘探的成功或失利,取决于气藏圈闭的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介绍了四川盆地气藏圈闭封堵系统和散失系统的类型、分布范围和对气藏圈闭的保存和破坏作用。气藏圈闭封堵系
雅克拉凝析气田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含量79.13%~89.30%;重烃含量较高,平均占9.67%;干燥系数(C1/C1-5)介于0.89~0.92之间,属典型的湿气。δ^13C1为-40.8‰--39.4‰,δ^13C2为-32.0‰--30.2‰,δ^1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