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显微外科学发展走向的新思考——显微外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shu1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0年10月15~17日北京召开的"2010年中国显微外科学术年会"上,与会者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走出显微外科发展困境、再塑我国显微外科新的辉煌这一话题,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张涤生院士在主宾演讲中谈了三个观点:一是我国显微外科一直在国际上处于前沿水平;二是显微外科目前现状是一国际性现象;三是我国显微外科要加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钟世镇院士阐述了如何立足临床搞科研、如何进行转化医学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耳脑胶及生物蛋白海绵修复大鼠面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成年Wistar大鼠的一侧面神经颊支损伤为实验模型,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进行实验,每组10只,实验组1为胶粘组、实验组2为小间隙加胶粘组、对照组为外膜缝合组.术后8周,采用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测定和组织学观察,每组余2只取标本做透射电镜观察,评价面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组1、组2的面神经吻合口内肉芽组织很少,吻合口
目的 探讨应用一个或多个足趾微型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软组织缺损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一个或多个足趾微型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手指软组织缺损26例35指;其中指腹缺损18指,指甲全部或部分缺损14指,指背及侧方缺损3指;游离(足母)趾组织瓣22个,游离第2、3、4趾组织瓣共13个,供区植皮或皮瓣修复.结果游离微型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发生血管危象3例共3指,其中2例血管危象行血管探查重新吻合后解除
迷路瘘管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之一.总结近年来作者收治的35例迷路瘘管病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眩晕病史,术前听力检查26例病变同侧有混合性聋。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并Ⅰ期行瘘管修补术,全部病例术后4~15d眩晕消失。
期刊
患者,男,40岁,左上肢被机器绞伤,疼痛,出血1 h于2008年11月23日16时入院.查体:神志清醒,呻吟,血压120/75mmHg,脉搏130次/min,呼吸21次/min,肱骨骨折畸形,左腋下软组织断裂、腋动脉断裂、神经部分断裂,左上肢无血供,肢体苍白、冷,尺、桡动脉无搏动。
期刊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表面特异标志物表达.取第3代细胞,设立2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基础培养基,实验组加入淫羊藿苷诱导.用倒置光学显微镜、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细胞.进行对比,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规律.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uC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巨大体表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巨大体表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9例,其中6例为头部及四肢烧伤瘢痕引起的鳞状细胞癌,3例腹部复发巨大隆突性皮纤维肉瘤.肿瘤切除后缺损面积19 cm×15 cm~24 cm×21 cm,切取皮瓣面积20 cm × 16 cm~25 cm×22 cm.术后3例进行放疗.结
患者 男,19岁,因胸闷伴活动后气促8 h入院.体检:胸廓对称,胸骨体中下部及相邻肋软骨向后凹陷,右肺叩诊鼓音,呼吸音消失.急诊胸部X线照片提示:漏斗胸,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超过90%.入院后立即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后行胸部CT检查提示:漏斗胸,右侧气胸,肺组织压缩30%.
期刊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皮瓣修复腕部、手掌、手背部和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缺损部位、创面的大小及形状,以豌豆骨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为皮瓣轴心线,以尺侧腕伸肌腱止点与尺骨茎突之间为皮瓣旋转点,在前臂尺侧设计并切取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皮瓣,逆行旋转修复腕部、手掌、手背部和虎口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3 cm×9 cm,最小5 cm×7 cm.结果 15例中2例
目的 对斜方肌内的神经支配进行解剖学观察,为寻找副神经移位到肩胛上神经的最佳移位点和移位方式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选用成人尸体标本10具20侧.观察副神经在斜方肌内的行径及分支.并取不同水平副神经、肩胛上神经横断面制病理切片,计数各神经断面的神经纤维数,进行比较.结果 副神经在锁骨上2~3 cm进入斜方肌内,在肩胛冈中点前上方3~4 cm处,有来自颈丛的交通支加入后形成终末支.副神经的神经纤维计数:
目的 探讨以单一趾背动脉为蒂的(足+母)趾腓侧趾背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设计以趾背动脉为蒂的躅趾腓侧趾背皮瓣并临床应用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6例,切取皮瓣大小为2.5cm×1.5cm~4.5cm×6.0cm。结果临床应用26例,皮瓣全部成滔;随访3个月~1年,修复手指外观颜色正常,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S。,修复患指外形满意,供足功能无明显异常。结论应用以单一趾背动脉为蒂的(足+母)趾腓侧趾背皮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