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卫校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一、二年级2894名汉族、彝族、哈尼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对其心理健康特点比较分析。

结果

①少数民族卫校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0.3%,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佤族48人(55.8%)、傣族75人(41.4%),彝族258人(41.0%),哈尼族182人(40.2%),汉族557人(39.1%),拉祜族46人(38.3%);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38.6%)、人际关系敏感(33.2%)、恐怖(27.5%)、敌对性(25.3%)、抑郁(23.6%)、焦虑(22.4%)、偏执(21.9%)、精神病性(17.4%)、躯体化(13.7%);②除敌对外,各民族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③少数民族卫校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青年常模,多数因子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④佤族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彝族、拉祜族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其他各族。

结论

少数民族地区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人工授精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60例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0例。对其行120个周期的人工授精。实验组在围手术期给予精心的护理,参照组给予
期刊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动力、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特质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3例(研究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程≤1年)患者进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表(SSFD)、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MMPI-2中的神经质量表(Nf)、精神质量表(PSY)、偏执量表(Pa)、病态人格量表(Pd)、忍耐(宽容)性量表(To)评定,以谎量表(L)作为评定有效性控制指标,并对疗效进行分级评分。对40例正常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联合一般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联合一般药物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酒依赖男性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服用一般性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内观治疗(包括集中内观和分散内观),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健康教育)。治疗时间为4周,总小时数分别为55.5h、56h。用强制性饮酒问卷(OCDS),社会支持量表(SSRS),明尼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