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对脑外伤后小肠黏膜结构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fc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观察黄体酮对TBI后小肠黏膜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黄体酮对TBI后肠道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1]。

其他文献
有研究表明,在BRCA1/BRCA2突い变检测阴性的家族性乳腺癌中,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EK2)基因第10外显子上的c.1100delC移码突变可能和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相关[1]。
期刊
我们检测脊髓损伤(SCI)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上调的信号通路,以期找到凋节GFAP表达的分子机制进而调节瘢痕形成的新方法。
期刊
细胞间黏附分子-2(ICAM-2)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联系密切[1],但与慢性排斥反应(CR)的关系还不十分明确.我们采用供者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者,诱导受者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通过对同种异体移植心脏组织中ICAM-2和PECAM-1表达状况的检测,探讨两者表达水平与移植心脏CR之间的关系。
期刊
目的 探讨手术后败血症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一氧化氮产生的关系.方法 将20例接受腹部手术并在术后发生败血症的患者分成两组:存活组、死亡组.在发生败血症之前取血样.并在发生败血症后每隔3 d取1次血样,直到患者死亡或出院.分析稳定的NO基团代谢终产物(NOx)和动脉内KBR(AKBR)的关系.结果 术后发生败血症的患者中,7例死亡患者的血浆NOx水平比13例存活患者显著增高.死亡组患者的AKBR水平比存
目的 观察嘌呤受体P2X7基因489C〉T多态性和依赖还原型辅酶I醌氧化还原酶(NQ01)基因609C〉T多态性对散发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发病的影响。方法利用Pyrosequenc.ing技术对52例散发原发性PD患者和133例正常健康对照进行P2X7基因489C〉T和NQOl基因609C〉T突变位点分析。结果PD病例组P2x7489位点突变型(C/T+T/T)阳性率(88.5%)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GZ)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以及对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PGZ(25、50、100 μmol/L)、ATRA(0.1、1、10 μg/L)及两者合用(PGZ 50 μmol/L+ATRA 10 μg/L)处理胃癌SGC-7901细胞,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我们对伴恶性心包积血的晚期肺癌老年患者施行经皮心包腔置管引流并注入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恶性心包积血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63~74(平均68)岁.大量心包积血7例,中量心包积血9例.KPS评分20~40分,平均28分.心包积血中均找到癌细胞。
期刊
我们在体外实验已证实,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基因对膀胱癌细胞有选择性的杀伤作用,而对正常细胞不产生明显影响[1].我们采用BALB/C裸鼠建立荷人膀胱癌动物模型,给予重组腺病毒静脉内注射治疗,观察其在体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期刊
细胞移植替代疗法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移植细胞在宿主体内的存活、增殖、迁移和分布也自然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移植细胞的示踪方法可归纳为5类:(1)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如Hoechst33342/33258、DAPI、PKH26和DiI等;(2)改变细胞基因,使其表达特异性的标志物,如绿色荧光蛋白、β-半乳糖苷酶等;(3)选用雄性供体和雌性宿主,利用Y染色体作为标志物;(4)用
期刊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靶向bcl-2基因StealthTM RNA,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探讨RNA干扰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确定并合成3对人肝癌bcl-2基因干扰序列;脂质体法转染入肝癌细胞株内;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并计算转染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StealthTM RNA处理前后细胞bcl-2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