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旬古训在现代教育界,已众所周知。教学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终生受用,何乐而不为呢?“渔”是一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旬古训在现代教育界,已众所周知。教学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使学生终生受用,何乐而不为呢?“渔”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学生一旦掌握了这门技术,就会自己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做一个智慧的授“渔”者?下面结合自己一直从事的高年级语文教学谈几点管窥之见。
其他文献
郭思乐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做一个“牧者”,把“羊群”带到那辽阔的水草丰盛之处,让他们自由快乐地吃草。那么,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优秀“牧者”,在课堂里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里的《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所描写的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也都经历了各种巨大的变化,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还是课堂教学模式,也都发生了或正发生着一场变革,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了课堂,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应用。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小语教师认识到了网络技术的巨大魅力和方便快捷,
所谓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能力,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和运用文字的一种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堂进行品读欣赏,通过比较性品读、想象性品读、反复性品读,来感悟语言的意蕴性、形象性和情感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比较性品读,培养语感的意蕴性 语感的意蕴性是指领会文章所隐含的意义的语感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比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民主、平等、宽容的课堂,师生之间的所有活动都应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是开放的、富有创造性的;其发言是积极的、自由的;他们的心灵是敞开的、澄明的;他们的学习是快乐的、富有情趣的。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乐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情感激活课堂 1.加深投入。教师要用自身的满腔热情和语文教材丰富的情感内涵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用心
表扬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评价手段,或肯定成绩,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或挖掘亮点,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作为一个小学老师,我一直认为表扬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更多发展和表达的机会,倡导多向信息交流。但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的“表扬”不仅没有激起学生的交流,反而让我看到了可怕的一幕——全班“冷场”,由此引发了我对这一评价手段的反思。 【案例描述】 那节课学习《掌声》的第
在拼音教学中,教学生区分b、d、p、q、z、c、s时,笔者创编了一套口诀让他们吟诵:“正6‘b’,反6‘d’;正9‘q’,反9‘p’;扁2‘z’,月牙‘c’,弯弯曲曲就念‘s’。”原以为这样一来,学生肯定能将这七个字母区分得清清楚楚。可结果事与愿违,学生连左右都分不清,更何况什么正反了,读写起来当然时常出错。笔者又设计了一个既形象又直接的记忆方法:让学生一人做一个半圆和一根长竖,自己试着摆摆b、d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选准思维的“发散点”,开放学生的思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一、以问题为“发散点” 学生要打开思路,首先要跳出标准答案的局限,思考问题时不求唯一、统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上思考问题,找到思维的“发散点”。 (一)向“唯一”挑战的问题 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越开阔,越易发散思维。如《三袋麦子》一课,在快结课时,我让学生讨论:小
小学生的预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进行。这种预习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因为有步骤、有章法,才避免了学生自学的随意性,才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因为循序渐进,才使学生在预习中能积极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其预习能力。 一、教给方法,指导到位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必须
初读是指通过对课文的初步通读,获得关于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初步印象。它和精读、品读、美读相对而言,目的是为深读课文打下基础。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起着重要作用。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预读充分——“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一般是由感知文本、解读文本、处
表情包发展至今已慢慢脱离原来的单纯表达情感的范畴,而转变为各种通过符号拼贴、嫁接、挪用等在社会语境中重新赋意,以复杂的形式诉说情节,在情节中感受和体验该社会语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