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第一段子手”,如何科学地讲段子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啸天,清华大学化工系一名“离经叛道”的博士,做过本科生輔导员,自称“毕导”。用他学生的话说,“毕导”最擅长用段子手的眼光和科学的思维来研究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
  毕啸天觉得自己不只是个段子手,“其实生活都是一样的,但有时候你换一个思路,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有段时间香蕉和冬枣的搭配在网络上大火,网友们用很多想象力丰富的词汇来形容同时吃下二者的感受,有人描述“仿佛能看到孔子和苏格拉底打架”。毕啸天看到这些描述时,第一感受是觉得他们的形容“不具有科学的可重复性”。他着手实验,选取不同品种的香蕉和冬枣、按不同比例和吃的先后顺序进行试吃,试图找出味觉上“最优化的恶心”。
  毕啸天还创办了公号“毕导”,诸如“北京大风天生存指南”“供暖前的秋衣外穿指南”,都是广为流传的科普类段子,篇篇10万 。但赞扬的同时,批评的声音也如潮水般涌来。有人认为“毕导”全是雕虫小技,哗众取宠。
  但毕啸天最害怕的不是批评或赞扬,而是经常有人在看完这些文章之后会问他:“你整天研究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什么用?”“我也同样害怕我在生活中会变成一个要求别人去做有用事情的人。我觉得,本来一个单纯好玩的事,在你要求它变得有用的时候,那一个瞬间,它就变得不好玩了。”
  最近,毕啸天录制完了新一季的《奇葩大会》,并成为当季最受欢迎的嘉宾。但毕啸天不认为自己是“奇葩”,他更愿意称自己为善于用独特的眼光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的人。
  【素材点拨】有一句流行的话,叫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但真正限制我们想象力的,更多的是过于功利的价值观。当所有的人事物都以有用和无用来衡量时,想象力也就不存在了。幸好我们还有毕导这样的人,他们用“无用”的事,让生活变得精彩有趣。
  【适用话题】价值观;有用与无用;角度;生活的另一面……
  (小宝摘自“百家号”)
其他文献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認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考题解析】  作文题目延续了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思辨性,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发展理性思维的品质。今年的题目直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与影响他人的关系,让学生将自己跟他人联系起来,让个人融入集体、融入世界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十九大刚结束,举国上下就掀起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热潮。全国各界人士,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看报告,解读得有滋有味!在如火如荼的学习氛围里,请看老师们是这么解读十九大报告:  语文老师:金句不是堆砌辞藻,而是朴实动人!  数学老师:看看十九大报告,同学们就明白什么是“数字的力量”!  英语老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英语讲也很美……  物理老师:同
看了中央美院的毕业生设计展,记住了雕塑系王云鹏的作品《3000目》。  我不懂何为3000目?女儿告诉我,3000目是打磨的一个术语,也是打磨用的砂纸的型号。她告诉我,当你打磨水泥、金属或大理石等物件时,从2000目到2500目,变化还不明显。从2500目到3000目,你会发现,物件有了神奇的变化,它细腻到发出辉光,它亮了,而这种亮光又节制含蓄,充满不露声色的贵气。所以,3000目是一个里程碑式的
突破与领跑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应用  拔根毫毛、化身千万,这是《西游记》里的神话。今天,中国科学家让神话变成了现实——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团队1月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这两只体细胞克隆猴,分别是2017年11月27日出生的“中中”和同年12月5日出生的“华华”。2018年1月25日,它们的“故事”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手写信的人也越来越少。马路两侧的大邮筒,日日吃灰。谁曾想,上班路上能偶遇邮政小哥来取件。希望这道美丽的绿色风景能一直被保留。”6月18日,杭州一位市民在街上看到一名邮递員在邮筒边开箱取件。他拍下照片传到网上,并写下以上感慨。随后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邮筒真的还在啊”“我小时候还有过笔友”“下课会去学校传达室翻信箱的我”……很多人的记忆深处,城市街道边的“邮政绿”老式邮筒曾经是
上世纪末的激流岛,黑夜的眼睛亮起,急切地向天空寻章摘句;大变动的时代语境下,我们依旧执着地寻找光明,渴望从触碰文学中体察爱与诗性。在对阅读的“生态关怀”中,书籍正朝我们走来,以更近的姿态,融入我们的生命脉络。  作家唐诺有言:“好的读者应该勇敢些、坚韧些,走向那不作聲、不叫嚣的寂寞书架一角。”的确,书籍、文学,从不搔首弄姿,长期以一种近乎“高冷”的姿态摆渡于生活迷津中。二十世纪初,阵阵《热风》刮过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是毛泽东《七律·送瘟神》中的颔联,“红雨”指落花,前句说落花随着自己的心情翻波逐浪,后句说青山也有意地化崎岖险要为联通桥梁。如果把你掌握的事例喻作“红雨”“青山”的话,那么怎样运用你掌握的事例才能更好地论证观点,那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中学生常常是“观点 事例=议论文”,材料是材料,观点是观点,油水分离。没有层次,缺乏逻辑,不见分析,当然没有深刻性可言。
王久良一直想当一名艺术摄影师,为此考了三次大学,26岁才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毕业那年的暑假,他回到了民风淳朴的山东老家。很快他的目光就被洒落在田间地头的农药塑料袋吸引了。塑料瓶、垃圾袋,暗渠流出的水猩红发臭……他想起小时候每个夏天都是捕蚂蚱捞鱼度过的,现在它们都在哪儿?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回到北京后,王久良对他的老师说:“老师,艺术不艺术的不重要了,这些景象,世人得看到。”  他换上简单的衣服,揣上
天空澄蓝无物,山径寂寥无为。阳光和好风都万般温柔。每个周末,我都愿意提着我的小篮子去山间。鸟雀在枝头踮脚,我在路上跳跃,一卷书,在篮子里望着我盈盈地笑。  起初,這是我与母亲之间的约定:每逢周末,相约去山上走走。她不愿见我终日窝在家中与游戏作伴,沉浸在刀光剑影的虚幻世界里打打杀杀,便与我做了一个交易:若我坚持每周去与大自然约会,她便让我买梦寐已久的小说。我点了点头,欣然接受。  第一次履行约定的那
科举时代,为防止作弊,考生进考场前要进行搜身。清代画梅高手童二树进考场时,工作人员要搜查他,结果他就不干了,说国家这是要选拔天下的人才,现在我来应试,却先把我当小偷看待,你們信不过我,那我何必参加考试?说完就走了,从此不再参加考试。古人讲究人格的,童二树算一位。  (文/西仓)